- 年份
- 2024(4514)
- 2023(6351)
- 2022(5359)
- 2021(4860)
- 2020(4125)
- 2019(9058)
- 2018(8734)
- 2017(16526)
- 2016(9434)
- 2015(9772)
- 2014(9346)
- 2013(9122)
- 2012(8436)
- 2011(7629)
- 2010(7427)
- 2009(6704)
- 2008(6542)
- 2007(5734)
- 2006(4840)
- 2005(4231)
- 学科
- 济(33578)
- 经济(33547)
- 业(24643)
- 管理(23792)
- 企(18913)
- 企业(18913)
- 方法(15761)
- 数学(14291)
- 数学方法(14205)
- 农(10373)
- 学(10268)
- 财(9806)
- 中国(8934)
- 贸(8458)
- 贸易(8457)
- 易(8251)
- 业经(7654)
- 制(7124)
- 农业(7008)
- 产业(6832)
- 地方(6261)
- 务(6252)
- 财务(6250)
- 财务管理(6242)
- 企业财务(6007)
- 结构(5842)
- 技术(5644)
- 环境(5593)
- 银(5343)
- 银行(5303)
- 机构
- 大学(132585)
- 学院(132470)
- 济(51609)
- 经济(50724)
- 研究(49795)
- 管理(47093)
- 理学(42054)
- 理学院(41447)
- 管理学(40590)
- 管理学院(40383)
- 农(38275)
- 科学(36486)
- 中国(34773)
- 农业(30802)
- 业大(29863)
- 所(28163)
- 京(27900)
- 研究所(26607)
- 中心(21452)
- 财(21036)
- 农业大学(20525)
- 江(19132)
- 院(17930)
- 财经(17675)
- 省(17659)
- 室(17120)
- 北京(16911)
- 科学院(16766)
- 业(16445)
- 经(16248)
- 基金
- 项目(100758)
- 科学(77320)
- 基金(73680)
- 家(69781)
- 国家(69207)
- 研究(61884)
- 科学基金(56800)
- 自然(40733)
- 省(40317)
- 基金项目(39842)
- 自然科(39838)
- 自然科学(39815)
- 社会(39600)
- 自然科学基金(39186)
- 社会科(37625)
- 社会科学(37615)
- 划(34958)
- 资助(29596)
- 教育(27812)
- 重点(23773)
- 计划(23209)
- 发(21807)
- 编号(21713)
- 科技(21651)
- 创(21430)
- 部(21269)
- 科研(20578)
- 创新(20208)
- 业(19942)
- 农(18058)
共检索到178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昌明 范少辉 冯云 申景昕 刘广路
【目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不同的植被类型、气候类型、经营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地形梯度等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新的采伐模式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进行带状采伐(采伐宽度为3、6、9、12 m,长20 m的采伐带),探究带状采伐措施对毛竹林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学特征的影响,以评估毛竹林带状采伐经营技术的适用性与合理配置方式。【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采用16S rRNA的V3-V4区段引物对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毛竹林带状采伐后,土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在3 m采伐带显著增加(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宗明 邓智文 李秉钧 李士坤 温伟庆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目的】研究不同宽度带状采伐下毛竹地下竹鞭结构和数量特征的差异,旨在探究毛竹鞭根生长对带状采伐的适应机制,为毛竹林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立地条件和竹龄结构一致、坡向相同的毛竹纯林,在2016年11月进行带状采伐,采伐带宽分别为6、8、10 m,设置3种采伐带宽的长度为30 m的采伐带样地,并在采伐带样地之间设置同样标准的保留带;在2019年10月对不同宽度采伐带和保留带样地的竹鞭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测定不同土层、不同鞭龄的竹鞭的总鞭长、鞭节数、平均鞭径、平均节间长、鞭干质量等指标,分析其对不同采伐带宽的响应差异。【结果】1)在8 m采伐带的竹鞭的总鞭长和鞭干质量显著高于6 m采伐带(P
关键词:
毛竹 带状采伐 竹鞭 数量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鹿 范少辉 漆良华 刘广路 官凤英 杜满义 许庆标
利用LI-COR-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测定了湖北赤壁幕布山区采伐毛竹林土壤表面CO2通量及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湿度,研究了采伐对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并用壕沟法区分各组分呼吸。结果表明:采伐显著增加了毛竹林的土壤温度,但对土壤湿度无显著影响;采伐能增加土壤呼吸、凋落物呼吸与矿质呼吸,但降低了根系呼吸;土壤总呼吸及组分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R2=32.63%84.50%),与土壤湿度呈线性相关(R2=40.60%93.50%),运用土壤温度、湿度复合模型能提高预测土壤呼吸的准确性(R2=41.40%96.20%)。采伐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增加主要因为采伐后土壤温度升高所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亚雄 范少辉 周潇 张璇 官凤英
【目的】研究带状采伐毛竹林中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为伐后竹林的养分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经营毛竹林(CK)为对照,调查伐后5年内不同处理样地毛竹生物量、林下灌草生物量、凋落物产量及各组分相应的养分含量,量化养分流通量,计算不同处理样地的养分循环系数,比较不同处理样地的养分流动及循环特征的差异。【结果】(1)伐后第1年,不同处理样地内毛竹氮、磷、钾的留存量无显著差异;采伐样地中氮、磷的归还量减少;(2)伐后3年,保留样地中氮、磷、钾的留存量小于采伐样地和对照样地;采伐样地和保留样地中氮的归还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3)伐后5年,保留样地中氮的留存量小于采伐样地和对照样地;采伐样地中氮、磷、钾的归还量、养分贮量均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4)带状采伐显著增加了氮、磷的利用系数(P <0.05),随着样地的恢复各养分的利用系数逐渐下降,与对照无差异;采伐对氮、磷、钾的循环系数无显著影响。【结论】伐后5年氮、磷、钾养分贮量达到伐前和现期对照样地水平,从养分循环的角度证明伐后5年带状采伐样地能够恢复到对照样地水平。保留样地养分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从伐后第二个大年开始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密度调控,从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毛竹林 带状采伐 自然恢复 养分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子豪 罗国安 王增 姚任图 陆尤尤 吴家森 许在恩
【目的】探究食用菌栽培后毛竹林地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特征的变化,为毛竹林下栽培食用菌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0月在余姚市林场毛竹林下进行食用菌仿野生栽培,设计4个处理:分别栽培竹荪、大球盖菇和羊肚菌及对照(传统经营毛竹林,林下未栽培食用菌)。于2021年7月采集出菇结束后的土壤,利用PCR扩增技术研究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土壤养分状况与细菌群落α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1)与对照相比,毛竹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养分(P<0.05),土壤有机碳、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增加13.70%、 6.48%、 380.00%、 100.68%、 33.75%和20.75%。2)与对照相比,在毛竹林下栽培羊肚菌能够显著缓解土壤酸化,并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硝态氮含量(P<0.05),分别增加665.60%和250.31%。土壤细菌α多样性显著提高(P<0.05),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发生改变,土壤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3)竹荪处理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影响较小,属分类水平上细菌优势群落组成与对照相似,但细菌扩增特征序列来源最复杂。4)各处理土壤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细菌优势门(P<0.05)。5)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显著相关(P<0.05),酸杆菌门与土壤水解性氮、铵态氮和有机碳含量正相关,与土壤pH值负相关,土壤pH值、有效磷含量、硝态氮含量与Chao1、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显著相关(P<0.01)。【结论】毛竹林下短期栽培大球盖菇使土壤养分提升的效果显著,栽培羊肚菌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不同食用菌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差异大,在生产中可根据实地情况选择栽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宗明 邓智文 李东宝 李士坤 陈礼光 温伟庆 郑郁善 荣俊冬
【目的】探究不同宽度带状采伐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各器官生物量和地下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研究毛竹地下部分在不同带宽采伐后的恢复潜力,为将来毛竹林带状采伐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纯林进行带状采伐,设置横向6、8、10 m的3种带状采伐宽度标准地,垂直长度为30 m,相邻标准地之间设置同样标准的保留带,对不同宽度采伐带和保留带的毛竹各器官进行取样,测定毛竹各器官生物量和地下部分各构件NSC含量,分析不同采伐带宽下毛竹生物量和地下构件NSC的差异。【结果】与保留带相比,8和10 m采伐带竹秆生物量均增加,其中8 m采伐带增幅达11.38%,3种宽度采伐带竹秆生物量大小均为8 m> 10 m> 6 m。8 m采伐带竹枝生物量显著高于6和10 m采伐带(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宗悦 吕时新 徐钧杰 陈旭 楼一恺 祁祥斌 余树全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生态修复是当前中国亚热带地区面临的一个难题。了解毛竹林皆伐和剩余物保留后迹地土壤的自然恢复状况可为毛竹林生态修复提供指导。【方法】在毛竹林皆伐迹地设置了保留采伐剩余物(UR)、清理采伐剩余物(CR)和未采伐毛竹林地作为对照(ck)等3个处理。5 a后,通过土壤调查与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土壤指标变化,运用模糊判别和主成分分析,定量评价毛竹林皆伐后土壤自然恢复效果。【结果】(1)CR、UR处理土壤容重分别比ck降低31%和14%(P<0.05),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均高于ck;UR处理土壤的持水力整体优于CR处理。(2)CR、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高于ck,各指标增加幅度为117%~123%;有效磷则表现为CR处理极显著(P<0.01)低于UR和ck;由于保留了毛竹林皆伐后采伐剩余物,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显著高于CR处理33%~99%(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婉璐 钟哲科 高贵宾 杨慧敏
【目的】研究覆盖对雷竹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科学评价该种植模式的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并采集不同覆盖年限(0、3、6、9、12年)雷竹林土样,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16S rDNA土壤细菌基因V3-V4区域,鉴定细菌类群,并结合测定土壤的N、P和有机质等化学指标分析覆盖经营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演变及多样性影响。【结果】1)测序共获得598个OTUs,计280 548条读数,平均读长453.5 bp。调查林地土壤细菌优势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平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风英 蔡宗明 韩永振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为寻求一种促进采伐带毛竹快速恢复及改善土壤特性的经营模式,设计采伐带宽(A)、稀土用量(B)及复合肥与生物炭肥比例(C)3个因素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L_(9)(3~(4))],分析了带状采伐后毛竹的出笋量、立竹数、胸径、株高、枝下高、冠幅以及土壤C、N、P、K含量,含水量及孔隙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促进毛竹生长的最优组合为A_(2)B_(2)C_(2),A因素是影响毛竹生长的首要因素,且A_(2)水平(8 m带宽)下毛竹生长状态最佳。改善土壤特性的最优组合为A_(2)B_(2)C_(2),A因素是影响养分含量的首要因素,且A_(2)水平下土壤养分含量最高;C因素是影响土壤含水量、孔隙度的首要因素,且C_(2)水平(7:3)下土壤含水量最高,C_(3)水平(4:6)下土壤孔隙度最大。综上可得,促进采伐带毛竹生长及改善土壤特性的最佳经营模式为A_(2)B_(2)C_(2)组合(采伐带宽8 m,稀土用量35 kg·hm~(-2),复合肥与生物炭肥的比例7: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邓晓梅 陈芬
【目的】研究不同pH花椒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提高土壤质量及促进花椒生长提供依据。【方法】在300 hm~2花椒园中,分别采集低pH区(pH≤5.5)、中pH区(5.5碱解N>有效P>速效K。相关性分析表明,花椒根区土壤pH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C/N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碱解N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K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P与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土壤pH、C/N、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壤pH改变了花椒根区土壤细菌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是决定花椒根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首要因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蔡彦彬 宋照亮 姜培坤
采取发育于5种不同岩性类型(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玄武岩、凝灰岩和页岩)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 cm)的土样,运用逐级化学提取技术,研究不同岩性条件下发育的土壤中硅的形态以及影响硅转化的因素,为不同岩性类型土壤有效硅调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①不同岩性类型土壤中总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凝灰岩>花岗闪长岩>页岩>花岗岩>玄武岩,而且不同岩性之间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差异性较大;②不同岩性类型下发育的毛竹林土壤有效硅质量分数及相对百分比顺序为玄武岩>花岗岩>页岩>花岗闪长岩>凝灰岩,有效硅主要来源于无定形硅的转化,与土壤中总二氧化...
关键词:
土壤学 岩性 毛竹林 土壤硅形态 有效硅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红敏 彭辉 陈杏林 王宏翔 张弓乔
【目的】研究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油茶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杉木林和油茶林中共有OUT 2 845个,30个门,88个纲,195个目,295个科和887个属。2种林分类型中主要细菌群落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和Myxococcota,其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3个优势菌门的丰度占细菌总量的69.5%~73.9%。杉木林土壤中的变形菌门显著高于油茶林(P <0.01)。【结论】以上结论表明林地植被类型转变对土壤细菌群落有显著影响,为了解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对于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油茶林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土壤细菌 土壤养分 杉木 油茶 群落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衡 赵良杰 李丰 郭海松 沈竑 刘其根
农业—水产复合生产体系(integrated agri-aquaculture system,IAAS)因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及能生产满足市场对食品安全需求的绿色稻米而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了解这种农水复合系统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对于种养工艺的改进和生态调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稻鳖共作(R-T)和稻田单作(R-M)2种模式下稻田表层和根系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旨在为稻鳖种养生态学积累资料和为稻鳖综合种养的生产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两种模式下稻田表层及根系土壤中主要细菌门类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绿弯菌门。与R-M相比,R-T表层土壤中绿弯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减少;而其根系土壤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减少。主要优势菌属为酸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硝化螺旋菌属、地杆菌属、芽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6类。其中亚硝化单胞菌属、硝化螺旋菌属、芽单胞菌属和酸杆菌属在两种模式的表层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硝化螺旋菌属和地杆菌属在根系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引入养殖鳖(R-T)后,稻田根系和表层土壤的细菌Chao指数及Shannon指数均增加。PCA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养殖鳖引入后,稻田表层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根系的菌群产生了影响。研究初步揭示了稻鳖共作复合生态系统优于稻田单作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远平 罗文娇 周平 王琼 郭华春
【目的】探究马铃薯茎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土壤理化分析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组R)与不还田(处理组NR)土壤理化指标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与处理CK相比,马铃薯茎叶还田提高了土壤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达42.36~141.53 mg/kg。马铃薯茎叶还田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第45、90 天时,还田处理土壤中12个细菌类群丰度显著提高,且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各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种间互作关系主要发生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且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种间互作强度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Latescibacterota、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与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粘球菌门(Myxococcota)、Bdellovibrionota、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肠杆菌门(Entotheonellae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马铃薯茎叶还田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物种互作强度,土壤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及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指标与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赵睿宇
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对毛竹林样地土壤总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覆盖1年翻耕、覆盖2年翻耕、覆盖2年未翻耕山地毛竹林地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毗邻自然生长的毛竹林为对照,采用野外样地调查以及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处理样地的050 cm内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酶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不同覆盖年限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土壤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阐明了覆盖经营改善毛竹林土壤质量的机理,同时为维持竹林可持续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