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
2023(711)
2022(516)
2021(614)
2020(522)
2019(1110)
2018(1015)
2017(1743)
2016(1023)
2015(1101)
2014(1094)
2013(1079)
2012(1021)
2011(987)
2010(1044)
2009(1092)
2008(1062)
2007(993)
2006(914)
2005(878)
作者
(3217)
(2660)
(2629)
(2571)
(1738)
(1333)
(1197)
(1128)
(981)
(967)
(918)
(882)
(878)
(869)
(859)
(847)
(840)
(830)
(782)
(777)
(766)
(702)
(681)
(643)
(603)
(597)
(583)
(582)
(564)
(556)
学科
(5482)
(4705)
经济(4704)
经济学(2186)
理论(1647)
教育(1393)
管理(1227)
(1123)
中国(1118)
方法(1109)
(1031)
企业(1031)
图书(987)
书馆(975)
图书馆(975)
图书馆学(844)
(795)
教学(753)
研究(677)
数学(651)
现代(649)
情报(645)
数学方法(639)
思想(621)
业经(614)
政治(566)
主义(563)
(560)
学法(556)
教学法(556)
机构
大学(17554)
学院(15655)
研究(6329)
(5884)
经济(5775)
管理(4469)
科学(4379)
中国(4212)
(3746)
(3466)
理学(3464)
理学院(3405)
管理学(3341)
管理学院(3304)
研究所(3212)
(3043)
(3033)
师范(3000)
(2652)
经济学(2568)
(2517)
师范大学(2510)
农业(2502)
中心(2494)
北京(2412)
业大(2267)
教育(2267)
财经(2143)
经济学院(2101)
(2001)
基金
项目(8680)
科学(6236)
研究(6232)
基金(5855)
(5255)
国家(5211)
科学基金(3941)
社会(3649)
(3350)
社会科(3340)
社会科学(3340)
教育(3144)
成果(2890)
(2831)
基金项目(2717)
编号(2612)
资助(2444)
自然(2339)
自然科(2260)
自然科学(2259)
自然科学基金(2216)
重点(2118)
大学(1852)
(1829)
课题(1772)
项目编号(1719)
(1676)
(1672)
(1641)
(1623)
期刊
(7255)
经济(7255)
研究(5227)
学报(4188)
教育(3327)
中国(3180)
科学(2818)
(2685)
大学(2662)
图书(2401)
(2303)
学学(2292)
农业(1830)
书馆(1781)
图书馆(1781)
经济学(1465)
财经(1421)
管理(1385)
(1252)
经济研究(1213)
(1149)
情报(1123)
(1095)
金融(1095)
技术(1036)
(1010)
(978)
业大(961)
动态(907)
农业大学(809)
共检索到25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云霄  麻志明  
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将近一百年前提出的,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帕累托最先考察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产品的最优分配问题,定义了帕累托效率这样一个概念。帕累托效率也叫帕累托最优。其最基本的思想是把对一种社会组织有无效率的评价和在这一组织中个人的福利联系了起来,把个人状况的改进与否看作是一种社会体系有无效率的主要标志。按照艾伦·布坎南的概括, 帕累托效率的最宽泛的表述是:“一个给定的体系的某一状态是帕累托佳态,而且仅当该体系没有一种可行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薇   庄子银  
改革过程的性质是什么?这是关于改革过程的理论分析的首要问题。有的学者把经济政治利益动荡变化的过程与“一般均衡”理论联系起来,提出了改革过程的“非帕累托改变”性质的论点。 他们认为,改革过程无法避免有些人蒙受损失,而不是只有人受益没有人受损,并且改革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时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出现利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正>哲学与技术,是两座学术高峰。攀爬其中的任何一座,都足以耗尽攀登者所有的心力。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而言,这两座“高山”可能都需要攀爬,才可能登上学术的“尖峰”。教育技术研究的这种特殊性,在于它的研究涉及“人”。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习分析、思维发展、合作学习等,都是人(学生或教师)在学和教、在使用。因此,教育技术研究就不得不要考虑人的很多“属性”,比如学生的身心特征、心智发展等。特别是心智发展,涉及认知、思维、自尊、主体性、欲望等,极为复杂。教育技术研究如果仅停留于对技术的驾驭,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就需要哲学。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国平  
朋友们好!很高兴回到了我的家乡。今天,我在家乡上海和我的老乡及朋友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今天我是想借这个题目和大家谈谈心。我给哲学下的一个定义就是,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方式及活动。这种哲学与在座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问题,遇到困惑,每个人都在过具体的生活,过具体的日子,做着具体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正>哲学与技术,是两座学术高峰。攀爬其中的任何一座,都足以耗尽攀登者所有的心力。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而言,这两座“高山”可能都需要攀爬,才可能登上学术的“尖峰”。教育技术研究的这种特殊性,在于它的研究涉及“人”。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习分析、思维发展、合作学习等,都是人(学生或教师)在学和教、在使用。因此,教育技术研究就不得不要考虑人的很多“属性”,比如学生的身心特征、心智发展等。特别是心智发展,涉及认知、思维、自尊、主体性、欲望等,极为复杂。教育技术研究如果仅停留于对技术的驾驭,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就需要哲学。
关键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翻转课堂、微课程、MOOCs的热潮犹在,"红气球项目"已闪亮登场。祝智庭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技术变革教育的大潜力。毫无疑问,技术将继续为教育提供各种难以想象的可能,我们也很好奇,技术还将为人类教育打开什么样更惊奇的大门。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张以宽  
会计哲学是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难题。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仅就哲学与会计哲学的关系、会计哲学的概念、会计哲学体系的建立,以及会计哲学的指导作用作一些探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芳  
帕克·帕尔默教师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作为教师自我个性核心(core of selfhood)的教师"真我"(true self)。"真我"即内在真理,若与外部表现相统一则构成"潜藏整体"(a hiddenworld)。"真我"丧失造成"潜藏整体"破损,分离生活开始,是教师孤独痛苦的根源。只有以悖论式整体思考方式认识教师职业,构建以主体为中心的集认识、教学、学习于一身的真理共同体,才能发现教师"真我",回归"潜藏整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聪  张楚廷  刘铁芳  
哲学与大学是血脉相融、紧密相连的。把教育与哲学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是一种科学的学术态度,在古希腊时期,哲学与大学本就是相生共融的,希腊大学进行的也主要是一种哲学教育。大学的哲学追求形成了大学的哲学性格,大学的哲学自觉是大学哲学性格的根本来源。大学自始至终都具有哲学性格,大学的哲学性格具有必然性,在初始状态下,大学的哲学性格是实然存在的。大学的哲学性格及其所倡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润洲  
哲学地教教育哲学既意味着爱智、创新地教教育哲学,也意味着反思、批判地教教育哲学,还意味着对话、说理地教教育哲学。当下,哲学地教教育哲学主要遭遇着智慧的知识化、知识的非智慧化和话语霸权的盛行等阻隔。因此,哲学地教教育哲学则需践行教研融通,探寻教育智慧;学会哲学思考,实现转识成智;秉承自知无知,开展对话教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乌托邦精神不同于理想和超越精神,它体现着对此时此地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价值理想的追求,其内涵是追求完美的精神、批判的思维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乌托邦精神与教育的价值理想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一方面,乌托邦思想家将教育作为实现其价值理想的最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教育内在地具有一种超越现实存在、趋向完美境界的价值追求。教育的乌托邦精神作为一种在此时此地不具有完全实现可能性的价值理想,也存在着走向异化的危险。因此,要防止乌托邦精神的僭越,必须将其置于人类理性智慧的观照之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异化"源自心理主义的学习本质观和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走出学习异化意味着超越对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寻找,走向"学习哲学",追求学习意义。学习的技术化、工具化与学习的心理化一脉相承,追求意义的学习观意味着走出"技术崇拜"。我国悠久的学习文化传统是构建今日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的宝贵资源。20世纪以来的学习哲学围绕"学会思维"和"学会生存"而展开,分别以杜威和海德格尔为代表。实现探究学习观与生存学习观的互补与整合是今日学习哲学的重大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