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87)
- 2023(3941)
- 2022(2938)
- 2021(3115)
- 2020(2134)
- 2019(5316)
- 2018(5486)
- 2017(7984)
- 2016(5645)
- 2015(6482)
- 2014(6745)
- 2013(5588)
- 2012(5246)
- 2011(4873)
- 2010(5306)
- 2009(4411)
- 2008(4449)
- 2007(4022)
- 2006(3647)
- 2005(3507)
- 学科
- 教育(19607)
- 济(11425)
- 经济(11403)
- 中国(10528)
- 理论(10002)
- 管理(8549)
- 教学(7966)
- 学(6234)
- 业(6093)
- 企(5636)
- 企业(5636)
- 方法(4347)
- 学法(4336)
- 教学法(4336)
- 发(4200)
- 思想(4124)
- 发展(3936)
- 展(3813)
- 政治(3788)
- 学理(3727)
- 学理论(3727)
- 研究(3687)
- 革(3579)
- 思想政治(3503)
- 政治教育(3503)
- 治教(3503)
- 德育(3471)
- 农(3341)
- 改革(3315)
- 业经(3256)
- 机构
- 大学(71487)
- 学院(66315)
- 教育(27201)
- 研究(25859)
- 范(21019)
- 师范(20937)
- 师范大学(17497)
- 济(17477)
- 管理(17303)
- 京(17296)
- 经济(16690)
- 理学(14497)
- 理学院(14202)
- 职业(14004)
- 科学(13939)
- 管理学(13765)
- 管理学院(13605)
- 中国(13135)
- 技术(12707)
- 江(12221)
- 北京(12080)
- 所(12020)
- 研究所(10876)
- 教育学(10593)
- 中心(10430)
- 职业技术(9746)
- 州(9745)
- 财(9705)
- 院(9464)
- 技术学院(8589)
- 基金
- 研究(38150)
- 项目(38090)
- 科学(30993)
- 教育(27816)
- 基金(22563)
- 社会(20321)
- 编号(19267)
- 成果(19195)
- 社会科(18779)
- 社会科学(18777)
- 家(18092)
- 国家(17731)
- 课题(17401)
- 省(16474)
- 划(15876)
- 年(15540)
- 科学基金(14536)
- 规划(12285)
- 项目编号(11347)
- 度(11109)
- 性(10872)
- 研究成果(10511)
- 基金项目(10509)
- 重点(10497)
- 部(10427)
- 教育部(10006)
- 阶(9797)
- 年度(9773)
- 段(9761)
- 阶段(9731)
共检索到114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S·舒尔曼 王幼真 刘捷
李·S·舒尔曼概述了杜威师范教育专业化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论点,①在对各种专业教育共有的六个属性特点的分析基础上,批判性地检验和评论了杜威关于师范教育的观点;对当代专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杜威,师范教育,培养模式,专业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利文
"教育戏剧"(Drama-in-Education)概念起源于欧美,也被称为应用戏剧(Applied drama),指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为方法来从事教育、教学。它不以表演为目的,是借用戏剧途径推进人的社会学习,对人的认知发展、情绪、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2000年左右,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运动的发展,教育戏剧在我国港、台地区获得较大的发展。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胡萨
解释学是哲学,而且是实践哲学。在实践哲学视野下,理论不再被概念所固化为抽象的认识,理论总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实现自身。在此意义上,理论可以生动、鲜活,与丰富的实践具有本然统一的联系。从教育之作为实践的本性出发,在一个相当根本的层面上,教育理论可以有这样一种探索和建构:它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作为实践的理论形态,完成并实现于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它并不与教育实践相对立、相分离,而是具有不可分割的本然联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是教育理论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应对自身价值危机的一个必要目标。当前,在教育理论总体上还具有坚持本质主义信念、抽象性、片面性等特征的情况下,对教育理论的应用不可避免地要对其进行实践化改造。根据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化的教育理论应该是能够尊重教育实践情境性与多样性的教育理论,是能够兼容复杂人性的教育理论,是能够与其他教育理论对接的教育理论,也是能够使用亲近教育实践者的语言表述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理论进行的实践化改造需要在深刻解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丰富教育理论的情境性内涵和复杂人性内涵,揭示教育理论的潜在观点和影响,并转换教育理论的语言表述方式。
关键词:
教育理论应用 实践化改造 教育实践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建华
会展教育可分为会展理论教育和会展实践教育两大领域。本文分析了会展理论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即政策诠释、经验总结和理论演绎。本文认为,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有着4种基本范式。本文还认为,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会展教育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应该确立起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新的关系范式。
关键词:
会展理论 会展实践 旅游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德华 付荣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的基点在于真实的教育问题,这是重构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新视角。教育理论源自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教育问题意识的弱化是我国教育理论贫困的深层原因,教育理论的贫困加深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重构需要教育研究共同体进入教育场景发现和思考本土教育问题。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教育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志敏 纪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星
以往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以静观的理论分析为思路,如逻辑分析、理论分层和哲学演绎。伴随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关于二者关系的新认识也得以形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体关系问题是二者关系的核心;二者的关系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仅是哲学、逻辑学问题,更是教育学问题。从方法论层面来看,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创生的转换意味着前提预设、分析单位、思维方式和学科立场的转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作为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话语实践思想为解决教育理论不能融入日常教育实践的问题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即通过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领域的话语可以实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整体建构。在参与教育实践领域的话语实践中,教育理论可以建构教育实践的意义、活动、身份、关系、名利分配、联系、符号系统与知识等要素,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对教育实践中"谁"和"做什么"两个核心方面的确定。为推动教育理论进入教育实践的话语空间,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者需要把教育理论转换成不同版本的语体,把教育理论转换成具有话语内涵的各种符号,在教育理论话语中引用经典文本,组织有关教育理论的对话与写作。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话语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太平 刘燕楠
教育研究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描述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行为、改进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三项基本功能。描述教育现象即回答教育"是什么"、解释教育行为即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以及"何以如此",改变教育实践则需要回答教育"应该怎么做"。"是"属于理论理性,"应该"与"做"属于实践理性。长期以来,教育研究在理论的层面仅回答"是"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不能满足实践者对"应该"与"做"的迫切需求。因此,教育研究需要从理论理性上升到实践理性,从对"是"的认识延伸至对"应该"与"做"的全面把握,实现与教育实践和谐、理性地统一起来,构建出真、善、美的理想的教育客体,从而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教育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炼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本文综合多年来一些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研究,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我国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缘由、适应范围、与常规生产实习的区别、基本状况,以及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祖兵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离问题是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争持不下的论题,这主要是由本质主义思维范式的二元论思维所致。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思维范式的转换。后现代主义思维范式为理解和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视角。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理论不具有惟一性,教育实践不具有自在的客观性,教育研究没有固定的方法。后现代视域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从而为二者更为紧密的多重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本质主义 后现代主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任洁 冯国文
自我发展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创设条件,综合运用元认知理论及自组织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我发展,成为自由自觉地发展的人的教育,即主体自我教育———自育。它包括自育自觉、自育认知、自育情意、自育体魄和自育行为五个部分。而自育自觉是自我发展教育的核心,它是要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行为模式,有了“四自”,就有了自觉性。
关键词:
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教育 教育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连玉 傅书红
澳大利亚科学家、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从自然主义视角指出新的教育理论,并通过共办华德福学校践行之。他的人智学理论成为华德福教育的哲学基础,并构成华德福个体成长分期论。"横向丰裕、纵向有序"是对华德福教育理念的总体概括,华德福重视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榜样模仿、节律重复、故事滋养和艺术陶冶。抽象而批判地汲取华德福智慧,对国内教育发展大有裨益。华德福教育虽在国内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体制衔接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