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9)
2023(3500)
2022(3167)
2021(3111)
2020(2629)
2019(5956)
2018(6114)
2017(11234)
2016(6343)
2015(7296)
2014(7766)
2013(7462)
2012(6827)
2011(6278)
2010(6462)
2009(5991)
2008(6122)
2007(5836)
2006(5232)
2005(4513)
作者
(17871)
(14905)
(14526)
(14073)
(9419)
(7213)
(6944)
(5801)
(5738)
(5583)
(4999)
(4977)
(4967)
(4685)
(4597)
(4571)
(4330)
(4309)
(4270)
(4202)
(3971)
(3614)
(3606)
(3513)
(3500)
(3354)
(3294)
(3267)
(3076)
(3019)
学科
(25583)
经济(25443)
管理(18088)
(16159)
(15459)
企业(15459)
方法(11089)
(9636)
理论(8896)
中国(7666)
(7138)
数学(7034)
业经(7015)
数学方法(6948)
(6857)
(6747)
教育(5807)
(5217)
地方(4740)
(4457)
财务(4445)
财务管理(4425)
教学(4327)
社会(4181)
企业财务(4176)
农业(4138)
经济理论(4096)
企业经济(3930)
经济学(3748)
(3600)
机构
大学(90930)
学院(90844)
管理(31753)
(31583)
经济(30647)
研究(28509)
理学(26471)
理学院(26107)
管理学(25510)
管理学院(25340)
中国(21633)
(19173)
科学(17863)
(17265)
(15761)
(14787)
(14521)
师范(14406)
财经(13268)
中心(13079)
研究所(12920)
(12766)
(12754)
北京(12338)
(11784)
业大(11412)
师范大学(11399)
技术(10647)
(10034)
(9943)
基金
项目(51948)
研究(41078)
科学(39864)
基金(35241)
(29593)
国家(29219)
社会(25990)
科学基金(24779)
社会科(23095)
社会科学(23084)
(21222)
教育(20847)
编号(18757)
基金项目(18406)
(17156)
成果(16925)
自然(14969)
自然科(14591)
自然科学(14588)
资助(14489)
自然科学基金(14353)
课题(13256)
重点(11652)
(11407)
项目编号(11404)
(11392)
(10939)
大学(10751)
(10526)
(10343)
期刊
(42812)
经济(42812)
研究(28950)
中国(22423)
教育(18165)
(15625)
学报(14371)
科学(12442)
管理(12221)
(12001)
大学(10777)
学学(9556)
技术(8459)
图书(7776)
农业(7691)
业经(7124)
财经(7036)
(6889)
金融(6889)
经济研究(6092)
(6078)
书馆(5788)
图书馆(5788)
问题(5041)
(5013)
职业(4960)
财会(4905)
(4799)
论坛(4799)
商业(4483)
共检索到146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郭华  
对于师生关系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有的是静态的、理想的,有的是动态的、现实的。社会学对师生关系的探讨着重于从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入手,把师生关系放置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和思考,对教育学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丹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爱平  
目前,公开课中主导型的师生关系依旧是"支配—从属"的关系。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出发,审视这一师生关系"长存"的问题所在,可以发现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古代"师道尊严"与外来"支配—从属"的"契合",特殊"场域"与不良"惯习"的影响,"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的支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英  
沿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师生关系演变,可以分为基于家庭教育的亲缘关系、基于官府教育的权力关系、基于行会教育的利益关系和基于学校教育的法定关系四个阶段;比较不同时期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以及教育形式制约下的师生角色,进一步挖掘师生社会关系形成的原因及驱动力等。以史观今,从我国职业教育师生关系演变轨迹中探讨现代师生关系的历史成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杭丽华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在平等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人际状态。在"两课"教学中培育新型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在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发展要求,符合现代大学生的情感诉求,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两课"教师应从塑造良好心理印象、丰富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和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等方面入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玉兴  
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教学过程的良性体现,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果之一。研究认为,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精神共鸣、文化共享与魅力共创的方式,发挥和谐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激发与共享、教与学良性互动、教学创新即时启发与生成的积极作用,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个性化体育能力做出努力和贡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任春荣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的基本人际关系,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变量。以往研究多着眼于教师职业道德,而忽视了师生互动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于不同家庭,打着家庭所处阶层的烙印这一客观现实。基于三个城镇27所小学70名教师、1 52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观察和访谈资料,分析师生关系与学生所处社会阶层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的阶层差异。结果显示,学生主观感知到的公平感、师生的语言含义理解、参与机会、人际互动的判断方式等方面存在阶层差异,并且阶层差异得到教师群体的印证。师生关系的阶层差异事关教育公平,改善师生关系需要培养教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陶丽  李子建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十年来国外的师生关系研究,主要是基于学校及课程变革这一背景,以教师交往行为模型(MITB)、延展的依赖理论(exTended aTTachMenT)和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有关师生关系的本质和内涵、品质、影响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所作的探索。研究回溯形成了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师生互动方向的不确定性、师生互动边界和"度"的模糊性三个基本结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符福峘  
Six special methods are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sociology.They are the methods of logical thinking,information investigation,comprehensive analysis,quantitative analysis,scientific summing up and systematic recognition.It's pointed out that the methodology of information sociology is an...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金平  
雷通群是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中最早提出"中国化"且加以实践的学者。考察其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及其相关论述,他对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诉求,与其孜孜追求的科学化、规范化并行不悖。他所理解的"中国化",并非以争夺学术话语权为动机,而以改造中国教育为最终目标。他强调中国化的教育社会学,应以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化或规范化为实现中国化的必要前提,同时并不排斥对某些西方理论进行中国化改造,且以建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为重要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从古今之变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师生关系,解释并解决当下的师生关系问题。在古典的目的论语境中,师生是亲密的友爱的,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并且,学生要敬畏教师。而在现代机械论的语境中,师生关系是疏离的而非友爱的、是契约式的而非伙伴式的,是平等的但缺乏教育性的。当下师生关系在走向民主与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疏离和冲突等不良症候。回归古典的目的论师生关系,重温目的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友爱性以及敬畏性,有助于我们当下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长吉  陶丽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探讨,由于根植于实体思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思维困境和实践尴尬。从机体哲学的视角去考察"师生关系",意味着要以"师生机体"概念取代"师生关系"概念,回归教师和学生发展与共生的本性。对于师生来说,强化二者之间的信任,将师生身份作为一种"天职",进行个性化的交往,创造性地对待师生冲突,把握自由与纪律的统一,是建构师生机体应有的诉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贵虎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如何互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从诸多教育事实来看,冲突已是师生互动的形式之一,而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生。本文从社会学视角界定了师生冲突的定义和类型,分析了师生冲突的根源和功能,提出了师生冲突的应对策略,为创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岳喜  李洪星  
由于传统的知识化教学长期以来受"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师生关系亦表现为一种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的两元对立,无法促成教学中师生在精神生活中的"相遇"。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师生关系则转变为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我与你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对话的主体间关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师生关系观念的根本转变与超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