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8)
2023(3501)
2022(2897)
2021(3019)
2020(2366)
2019(5551)
2018(5724)
2017(8696)
2016(6247)
2015(7305)
2014(7632)
2013(6612)
2012(6456)
2011(5917)
2010(6387)
2009(5579)
2008(5731)
2007(5585)
2006(5133)
2005(4847)
作者
(15737)
(13066)
(12864)
(12479)
(8384)
(6381)
(6073)
(5265)
(5079)
(4923)
(4593)
(4251)
(4247)
(4169)
(4144)
(4087)
(4079)
(3998)
(3864)
(3825)
(3690)
(3344)
(3262)
(3184)
(3030)
(3006)
(2910)
(2828)
(2804)
(2747)
学科
教育(19478)
(12444)
经济(12425)
管理(11835)
中国(11286)
(8901)
理论(7872)
(7805)
企业(7805)
教学(6978)
(6789)
方法(5222)
(4187)
(4176)
数学(4008)
(3944)
发展(3867)
数学方法(3798)
(3765)
(3744)
研究(3670)
(3511)
思想(3470)
学校(3450)
技术(3398)
政治(3381)
改革(3341)
学法(3318)
教学法(3318)
高等(3280)
机构
大学(83477)
学院(76477)
研究(31659)
教育(29565)
(23380)
师范(23270)
(20624)
管理(19850)
师范大学(19413)
科学(19321)
(18735)
经济(17829)
中国(17717)
理学(16418)
(16331)
理学院(16027)
管理学(15343)
管理学院(15146)
研究所(14731)
(14583)
北京(14316)
技术(13953)
中心(13752)
职业(13215)
教育学(11301)
(11269)
(11218)
(10912)
(10472)
业大(9732)
基金
项目(43508)
研究(39028)
科学(34956)
教育(27916)
基金(26854)
(22878)
国家(22472)
社会(20407)
成果(19641)
编号(19040)
社会科(18777)
社会科学(18769)
(18192)
(18078)
科学基金(17802)
课题(17271)
(15037)
基金项目(12811)
规划(12141)
重点(11622)
(11545)
项目编号(11500)
资助(11377)
(10954)
(10857)
研究成果(10583)
教育部(10553)
自然(10316)
自然科(10087)
(10086)
期刊
教育(50554)
研究(35551)
中国(29184)
(24538)
经济(24538)
学报(12871)
职业(12108)
技术(11810)
大学(11126)
科学(10611)
(10147)
(8782)
学学(8479)
技术教育(8076)
职业技术(8076)
职业技术教育(8076)
管理(7747)
农业(6949)
(5997)
论坛(5997)
高等(5778)
(5702)
(5337)
金融(5337)
成人(5187)
成人教育(5187)
图书(5159)
高等教育(5112)
发展(4710)
(4710)
共检索到137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蒲蕊  
人在交往中学习和生活 ,师生交往是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交往的深层意义就在于通过交往中的学习 ,使人成为人 ,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现实的学校教育中 ,师生交往被窄化为教育或教学的背景、手段、条件 ,从而使师生交往失落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为了实现师生交往的“成人”目的 ,需要在交往中实现真正的学习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玉霞  李芳乐  
如何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生活环境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各门学科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了问题的定义、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解决和知识的关系、问题解决的认知机制,分析了问题解决的内外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学校教育中问题解决教学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胜军  
非正式学习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领域,当前学校教育中还普遍存在忽视非正式学习的问题。非正式学习可以补充正式学习中"学"的不足,能够完成正式学习无法完成的任务,可以带来学习上的惊喜,在兴趣发展和专业知识建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教育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容纳甚至借鉴、应用各种非正式学习方式以丰富和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红艳  周金山  
民主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要而根本的元素。民主理念含义丰富、分歧众多,其主要共识为:民主是目的与手段的合一、精英民主与多元民主的有机融合、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相互协调。借鉴阿玛蒂亚·森的概念,民主对于学校教育的贡献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建构性的,民主理念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性影响体现在阶级的教育被改造为大众的教育;其二是工具性的,民主改变学校中权力、信息、知识供给等系列的要素配置方式,使得学校决策更为合理、资源分配更有效率。民主运用于学校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民主自身存在选票逻辑和街头逻辑等不稳定因素;民主固有的平等主义与学校能力本位的精英主义存在冲突、大众权威与教师专业主义存在冲突;民主程序运用于未成年人的受限性。学校教育应避免民主程序的滥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艺生  马兵  
论辩式教育模式是指学校教育者有意识地通过论辩式的方法、媒介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期望以此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或心理状态,帮助或阻碍学生获得某种(些)观念、素质、能力的社会活动方法。其价值表现在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拓展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其实施需要组织、人事和程序的宏观机制和理性的主题、冲突的观点和合理的辩论的微观运行。论辩式教育的误区是教师和学生的两极化,虚假性、煽动性和数量式的形式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尧坤  刘翔平  
一、社会技能研究兴起的背景 社会技能的培养是7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及教育学兴起的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不良而展开的新兴研究。虽然心理社会发展和社会化等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所关注的对象,但有关社会技能培训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的一种研究偏见造成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学龙  
北京市高校每年都组织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等项目的比赛。目的在于通过比赛加强了解,增进友谊,提高技术水平,检查学校体育工作情况,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国家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运动代表队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1世纪即将来临,各方面竞争将更加激烈。人才竞争,优胜劣汰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学校办学的中心任务是为社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池野正晴  钟启泉  
本文以波尔诺夫(O.Fr.Bollnow)的思想为线索,从人类是怎样一种存在的角度出发,揭示教育"对话"的本质.考察真正"对话"的意义,阐明"对话与讲授的两极构造"的内涵,倡导"走向对话教育"。作者强调,学校教育的课题是.不仅借助"对话"来展开教育,而且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一种真正的对话能力的准备。唯有借助这种对话教育,现代的人们才能以真正人类的姿态,摆脱非人性化的重大危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班建武  李凡卓  
当前,学校教育开始有意识地主动观照并有选择地吸收部分大众文化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教育的这种做法,反映了教育关注日常生活,向生活世界回归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民主化发展在教育中的体现,有利于教育创新。同时,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观照和选择性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教育的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认识与价值引导。但是,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和消费性将会削弱学校教育的传统价值根基,同时,大众文化的当下性和感官刺激性则容易导致学校教育丧失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涵养与提升功能,而大众文化的犬儒性也不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人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娜  
教育变革的"意义"意味着对教育变革本身(目标、知识等)的认知与理解,意味着在教育变革中坚持正义原则,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创新与人的发展。学校作为变革的基础,须以责任与使命重塑学校的精神气质,构建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学校教育目的,以合作和共生构建学习型组织,追求诗意的教师生活,回归课堂的生命教育本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杰锋  
学校教育场域中传统师生关系的裂变,主要表现为师生精神共识的断裂,教师传统权威的日渐旁落,以及师生情感交流趋于淡漠。其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作为社会组织的学校内在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异化,及其所引发的师生交往心理阻隔;另一方面,则在于外在社会环境中多元文化碰撞所引发的师生文化价值观冲突。为顺应时代转型与现代学校教育变革,需着力打造师生交往冲突安全阀机制,疏通师生理解与心灵沟通渠道,开拓学校多元文化融合行进路线,以真正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当代重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琼  施克灿  
基于Leary-Wubbels提出的人际交往模型,本研究考察了北京市4848名中小学生对其班主任教师交往风格的觉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既表现出明显的高支配性与控制力,又具明显的友善性与亲和力;中小学教师的交往风格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即规范管理型、温和放任型、亲近威严型与冷漠专制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常青  苏德  
学校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国家认同感并外化为国家认同行为的重要阵地。反思当下学校教育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微观具体价值取向的国家认同教育路径。构建基于积极体验与真实体验的国家认同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对国家的忠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学校的产生是重要的人类文化事件,它从脱离日常生活世界开始,也越来越远离了日常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样式,专门化、自组织、高教育含量正是其本质特征。在教育理性的引领下,学校教育越来越不会因其"封闭"而不利于个人的精神发展。目前,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并不一定肤浅,但对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公众仍缺乏深刻的影响。本文选取教育者的权力与能力、课堂精神空间以及课程与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几个关键现象来进行审辨性的分析,或可深化人们对学校教育的理性认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阳美  张东娇  
节奏管理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多元生长、多元协同的管理思想,也是一种周期循环、主次兼顾的管理形式。它以目标管理为核心,根据人体和心理周期运动规律,以一学年为一循环周期,借助于多元逻辑思维方式,兼用量化、模糊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的多种管理方法,使其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节奏鲜明、层面清晰,形成管理过程中特有的美。它把学校作为一种自组织,即在任何条件下和任何环境中,学校都能根据本组织的目标去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具有自我激励与约束,自我发展与调控的功能。节奏管理以此为前提,战略上目标定向控制,战术上计划层层落实,总体设计线条流畅,起伏有致,极富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