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
2023(1632)
2022(1385)
2021(1482)
2020(1243)
2019(2724)
2018(2843)
2017(4890)
2016(3135)
2015(3783)
2014(3865)
2013(3503)
2012(3569)
2011(3242)
2010(3357)
2009(3191)
2008(3453)
2007(3375)
2006(3003)
2005(2781)
作者
(9544)
(8071)
(7878)
(7605)
(5094)
(4006)
(3689)
(3173)
(3041)
(3030)
(2803)
(2656)
(2595)
(2550)
(2540)
(2526)
(2444)
(2401)
(2335)
(2308)
(2129)
(1993)
(1977)
(1961)
(1834)
(1822)
(1786)
(1758)
(1732)
(1726)
学科
(9454)
经济(9436)
管理(8099)
(6639)
(5993)
企业(5993)
方法(4088)
(3563)
数学(3104)
数学方法(2936)
中国(2932)
理论(2928)
教学(2692)
(2576)
(2549)
教育(2546)
(2504)
业经(1961)
(1910)
贸易(1906)
(1849)
(1827)
(1768)
(1724)
(1686)
银行(1679)
(1616)
财务(1608)
财务管理(1599)
(1583)
机构
大学(46525)
学院(45238)
研究(16393)
管理(13188)
(12742)
经济(12227)
中国(11635)
科学(11621)
(10984)
理学(10930)
理学院(10722)
管理学(10232)
(10184)
管理学院(10146)
师范(10099)
(9059)
教育(8734)
(8270)
研究所(8113)
师范大学(8048)
(7892)
中心(7688)
北京(7293)
(6747)
业大(6732)
技术(6703)
农业(6543)
(6432)
(5704)
(5509)
基金
项目(26018)
科学(19890)
研究(19640)
基金(17133)
(15186)
国家(15003)
科学基金(12067)
教育(11380)
(10465)
社会(10392)
社会科(9679)
社会科学(9674)
(9584)
成果(8959)
编号(8900)
基金项目(8537)
自然(8100)
自然科(7941)
自然科学(7939)
自然科学基金(7782)
资助(7779)
课题(7151)
重点(6297)
(6080)
(5990)
项目编号(5452)
(5433)
(5229)
大学(5143)
教育部(5121)
期刊
(17675)
经济(17675)
研究(15107)
教育(14488)
中国(13327)
学报(9409)
(7974)
科学(7822)
大学(7021)
学学(6349)
(5883)
管理(5761)
农业(5317)
技术(4754)
(3623)
金融(3623)
职业(3060)
图书(3050)
(2934)
财经(2905)
(2848)
(2577)
业大(2572)
(2558)
(2499)
论坛(2499)
业经(2242)
经济研究(2224)
书馆(2215)
图书馆(2215)
共检索到75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琼  施克灿  
基于Leary-Wubbels提出的人际交往模型,本研究考察了北京市4848名中小学生对其班主任教师交往风格的觉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既表现出明显的高支配性与控制力,又具明显的友善性与亲和力;中小学教师的交往风格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即规范管理型、温和放任型、亲近威严型与冷漠专制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蒲蕊  
人在交往中学习和生活 ,师生交往是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交往的深层意义就在于通过交往中的学习 ,使人成为人 ,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现实的学校教育中 ,师生交往被窄化为教育或教学的背景、手段、条件 ,从而使师生交往失落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为了实现师生交往的“成人”目的 ,需要在交往中实现真正的学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秀兰  
“交往中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生成机理。它彰显了教学活动的实践本性与文化品性,诠释了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凸显了教学活动的交往形式,揭示了教学活动的生成本质。从这一生成机理诊断我国大学教学活动,现实样态是一种不自觉状态下的“交往中的建构”。大学教学改革的理性选择应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交往中的建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艳侠  
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所学知识的不同往往导致师生关系的差异。客观知识之学,让学生与教师成为功能化的存在,致使疏离型师生关系的产生;以思考与判断能力为核心的建构性知识之学,要求教师自身有所"游",并在教育交往中使得学生"从游"于自身,但其有可能导致学生视教师为权威;面对整全知识,教师是与学生一样的学习者,这要求教师作为学生的友伴,"共游"向整全之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峰  熊和平  
在应试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是权力关系的中心。学生专心听讲,就必须始终关注教师、黑板和讲台所在的视域。这就使学生丧失了作为视觉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他们精神层面的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师生之间的视觉交往也仅仅停留在行为主义的操作模式中,这种模式忽视了主体间通过眼神进行心灵交流的教育意蕴。让师生的课堂视觉交往回归教育本真,意味着彰显师生之间视域融合的教育学意义,即让学生在视觉交往中体会到被关心、被尊重、价值感、责任感、独特感,以及爱与光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静  
在对中学一线教师进行的关于师生中突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师生冲突的发生是经常的,而且中学阶段是师生冲突的高发期。师生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冲突激化两个阶段。冲突的激化尤其是对抗性冲突的发生,会严惩破坏师生关系,伤害各自的身心,阻碍教育的顺利进行。而导致师生间冲突激化的直接原因,往往是教师的言行失当,潜在动因则是偏见。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冲突,协调好师生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较高的教育技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卓  
"交往"与"灌输"是教学活动及其相关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从理想类型的角度,可以提出灌输式教学、交往式教学和交往-灌输式教学三种教学类型。在教学目标上,灌输式教学将习得知识作为教学目标,交往式教学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交往-灌输式教学将知识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在师生关系上,灌输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交往式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交往-灌输式教学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上,灌输式教学强调传授知识,交往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和多样性,交往-灌输式教学主张借助伟大作品培养社会意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丁杰   孙朝仁   王一军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组织冲突,推动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建设,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具有自主表达、目标导向、载体驱动、平台依附等多种交往类型,在不同的视角上包括角色分工、个体经验学习、团队互助学习、集体行动路径等运行方式。面向成员分散行动的群体决策过程、追求实践创新的行动研究、群体直觉式自然研究方法,是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特点。其中,群体直觉式自然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临床问题、草根声音、行动循证、协商规训四大基本要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爱旭   刘兴顺   魏建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芬云  孟欣  
师生交往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沟通交流的活动过程。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阐释,可以发现主体、工具和规则是影响师生交往活动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形成的矛盾关系导致了理想师生交往的缺失:由于教师和学生自我认同和彼此理解的缺乏,课堂教学环境生命力的缺失,教育发展带来的种种客观影响,师生交往活动系统无法良性运行。为改变这些矛盾带来的困境,我们需要对师生交往活动系统进行扩展转换,通过整体思维把握师生交往活动的全过程,加强教师、学生的自身认同和彼此理解,创设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文化环境,促进基于生命的师生交往的生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廷勇  周作宇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大学师生交往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年龄、性别、成绩以及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大学师生交往有重要的影响;师生交往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师生之间的交往频率不高,在有限的师生交往过程中,男女大学生所获得的成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清臣  
在社会学交换理论的启示下,师生之间的交往可以看作一种交换活动,主要表现在:师生参与交往的目的是满足需要即广义的利益;师生在交往中做出的行为是发送和接收;师生个体的发送和接收行为是紧密联系的。但是,由于师生本身是一种具有社会代表性的身份,作为交换的师生交往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师生个体之间的交换,而是包含师生个人与社会在内的三边交换。师生交往的三边交换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感恩不应只对教师个人,还应该包括教师所代表的社会;学生对教师个人感恩的程度以教师履行社会职责的情况为依据;教师个人因施恩学生而获得的回报应包括社会的认可或奖励;学生对教师个人感恩的普遍状况受社会制度化水平影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函颖  徐蕾  
参与科研项目是博士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通过对M大学工科师生的质性研究发现,工科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和培育性项目。三类科研项目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工科博士生与导师的师生关系会因科研项目的目标、历时、经费使用、评价等类型差异在主体间性、交往内容、交往方式、主观期望匹配度等维度上呈现出不同样态。此外,工科科研项目中的博士生师生关系还受知识生产逻辑、市场逻辑、科层逻辑和伦理逻辑的共同形塑,多重逻辑之间的交互关系在M大学中趋向于“微妙的平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晶  
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教育界一直没有停止对师生关系的讨论。本文以教师外表形象这一概念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教师形象魅力的在师生关系建立中的作用,使教师从中获得一定的教育启示。并且借助形象设计技能,为教师更好地完善自身形象探索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