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0)
2023(6470)
2022(5169)
2021(5090)
2020(4061)
2019(9151)
2018(9181)
2017(15103)
2016(9404)
2015(10557)
2014(10088)
2013(8980)
2012(8569)
2011(7944)
2010(8367)
2009(7557)
2008(7646)
2007(7051)
2006(6371)
2005(5746)
作者
(24595)
(20491)
(20449)
(19495)
(13238)
(9774)
(9325)
(7972)
(7816)
(7567)
(7113)
(7059)
(6756)
(6548)
(6537)
(6464)
(6146)
(6145)
(6131)
(6071)
(5497)
(5103)
(4852)
(4806)
(4776)
(4729)
(4687)
(4482)
(4270)
(4054)
学科
(25852)
经济(25830)
管理(24346)
(21740)
教育(19733)
(18963)
企业(18963)
中国(14551)
技术(12697)
(10436)
理论(9617)
方法(9237)
技术管理(8754)
数学(7355)
数学方法(7155)
(6974)
教学(6723)
(6581)
业经(6237)
(5564)
(5436)
(5344)
银行(5322)
(5177)
(5086)
金融(5085)
地方(4803)
发展(4734)
农业(4643)
(4612)
机构
大学(127466)
学院(121614)
研究(49190)
(40616)
经济(39533)
管理(38277)
理学(32926)
理学院(32325)
管理学(31329)
管理学院(31055)
科学(30244)
教育(30240)
中国(29887)
(29275)
(28342)
师范(28164)
(24968)
师范大学(23383)
研究所(22968)
(20653)
中心(20048)
(19548)
北京(19375)
(18272)
(17995)
技术(17175)
业大(16288)
(15949)
财经(15228)
研究院(14310)
基金
项目(79469)
科学(65139)
研究(63749)
基金(54887)
(48456)
国家(47916)
科学基金(40056)
社会(38220)
教育(37437)
社会科(35869)
社会科学(35860)
(32371)
(30056)
基金项目(28026)
编号(26806)
成果(25013)
自然(24852)
自然科(24332)
自然科学(24323)
自然科学基金(23900)
课题(22885)
资助(21179)
重点(20148)
(19665)
(19017)
(18649)
(18505)
创新(18348)
规划(17614)
教育部(16773)
期刊
教育(49858)
研究(48150)
(45102)
经济(45102)
中国(35434)
学报(19653)
科学(18506)
(15840)
大学(15809)
管理(15473)
(14425)
技术(14244)
学学(13174)
职业(11816)
农业(10893)
(8958)
金融(8958)
(7974)
论坛(7974)
财经(7684)
技术教育(7670)
职业技术(7670)
职业技术教育(7670)
经济研究(7444)
科技(6962)
(6741)
(6532)
(6444)
业经(6259)
高等(6105)
共检索到195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莉莉  
受当时美国社会运动以及维果茨基和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影响,曾主导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布鲁纳,在20世纪70、80年代转向了被认为是第二次认知革命的文化心理学,不仅认可范式思维,更加强调文化、叙事与自我建构的相互关系,强调自我是分布的和文化的,并进而倡导和试验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洪席  
布鲁纳凭《教育过程》享誉盛名三十年后,其教育思想从关注人的认知结构转向了另一新的理论范畴和知识典范,即"文化主义"(culturalism)。其中,文化、心灵与教育可看作是布鲁纳教育文化理论的概念压舱石,把"教育和学校里的学习看成置身在文化脉络之中的事业",即从大文化视域来探讨教育的深层次意义建构、学校发展以及学习者的心灵成长,也就成为布鲁纳最核心的教育关切。布鲁纳的教育文化思想对当下中国所涌现出来的种种社会文化问题,究竟会对儿童的心灵世界与学习体验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这一议题带来了深刻启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宋文里  
本文在概述布鲁纳学术思想巨变的基础上,评介其对文化心理学缘起与未来走向、叙事研究方法、文化与心智关系、民俗心理学及其教育意义等基本问题的论述。最后评介了台湾学术界兴起与此有些相关的"本土心理学运动",略论其进一步开展反身批判的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青来  
杰罗姆·布鲁纳是当今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其基于认知心理学对"教育的过程"的研究被誉为教育理论上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末,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开始将基于"文化论"的心理学用于对"教育的文化"进行探究。其教育思想历经了以认识科学为基础的"第一次认知革命"向以文化心理学为依据的"第二次认知革命"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影响到美国的教育发展,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发人深思的启示价值。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认知——结构”论,为我们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明确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学内容应包括更多的理性的、科学的内涵。而教学方法,除了理性的要求外,还包括更多的艺术内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进  杨颖慧  
布鲁纳一生的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跨学科特质。他在晚年与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产生了持续性的、深度的交往,从79岁开始参与瑞吉欧教育实践,前后18年。以微观史学和生命历程的视角来观察,这是一段独特的学术人生。布鲁纳一生探寻的“意义”问题,得到了瑞吉欧教育的呼应。从探究事实走向探究意义,意味着重视心灵的能动性、知识的多元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倾听与交流。对这段交往史进行透视,可以呈现出布鲁纳在其中的身份的多重意义。作为能动性个体,他是个性与科学研究结合的最佳范例;作为学者,他建设了一种富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的关联;作为儿童研究者,他推动人类知识领域更好地去形成发生学意识。这对于观察和反思我们的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毛志新  
布鲁纳是认知结构理论的杰出代表,其主张的学习本质是学生主动形成自我认知结构,而发现学习则是学生掌握完整认知结构的根本方法。成人学科建设是现代成人教育改革的重心,是提升成人教育质量的关键。基于成人认知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成人学习者构建认知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以期对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波虹  庄小将  
依据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结合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中高职教学计划,通过对江苏苏中和苏北六所中职学校和六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对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调研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及专业课程标准的衔接等三方面构建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实践框架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罗正华  
学导式教学理论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黑龙江省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概况出来的一种教学理论。1988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首届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会上,又对学导式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意义、教学内容、原则、课堂结构、评价和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从而使学导式教学理论更加系统和完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明生  李筱雨  
布鲁纳在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百年诞辰之际发表的论文"赞颂分歧: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对两位发展理论的巨匠作了比较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反映了布鲁纳本人在教育学与发展理论研究上的转型。教学论关注以故事论为主的布鲁纳后期研究意味着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开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峰  石伟平  
在先秦诸子中,墨子不仅是技术熟练的工匠,而且重视工匠技术的传授。从《墨子》中有关内容分析来看,墨子的工匠观主要体现在对工匠社会地位、工匠能力素质、工匠考核方式及工匠技术规范四个方面的认识。继而,从方法上来讲,成为工匠需要吃苦耐劳、知行合一、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对职业的专注和热爱。墨子的工匠观及其相关建议,对于当代中国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保证"农与工肆之人"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力;主动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道德教育要提倡兼爱,重视自我修养;重视职业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作用。当然,墨子有关工匠的思想也存在着局限,在教育实践中要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秋芬  刘健儿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公民教育和劳作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然而其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关注。凯兴斯泰纳教师观的主要内容有:知识不能成为评价一个人是否是教师的惟一标准,一个仅仅具有一些理论知识的人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教师,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合格更应该从实践的角度,教师应该是一个"实践的教育者";教师应具有爱的倾向与热情、教育机智、对个性诊断的能力、人格影响力等素质。凯兴斯泰纳的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舒国宋  
全纳教育的发展要求有一种新的课程观,即全纳教育课程现。全纳教育课程观正是在全纳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纳教育的课程观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课程观,它对学习的定义、课程文化、课程的灵活性和课程的开发等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肖建秀  石玉昌  
陈衡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衷儿童教育的学者。她在《衡哲散文集》等作品中,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女子教育等进行了阐释,形成了自己的儿童教育观。她的儿童教育观的形成,可以从其成长经历中找到根源。陈衡哲的儿童教育观启示我们,要注重儿童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同时要尊重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