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0)
2023(16286)
2022(13824)
2021(13353)
2020(11037)
2019(25577)
2018(25208)
2017(46508)
2016(26119)
2015(29542)
2014(29284)
2013(28540)
2012(26280)
2011(23940)
2010(23669)
2009(21399)
2008(20815)
2007(18072)
2006(15816)
2005(13739)
作者
(74847)
(62163)
(61719)
(58869)
(39437)
(29854)
(28033)
(24582)
(23840)
(22003)
(21096)
(21077)
(19632)
(19591)
(19244)
(19168)
(18862)
(18561)
(17843)
(17743)
(15665)
(15451)
(14814)
(14166)
(13864)
(13778)
(13740)
(13707)
(12419)
(12289)
学科
(97552)
经济(97359)
管理(66271)
(62130)
(50669)
企业(50669)
方法(46095)
数学(39442)
数学方法(39039)
中国(33073)
(26413)
(26205)
教育(23814)
(22945)
业经(21170)
(19931)
贸易(19921)
(19408)
理论(19358)
农业(17318)
地方(17191)
(16497)
(16412)
技术(15752)
环境(15185)
(13841)
银行(13773)
(13590)
财务(13524)
财务管理(13507)
机构
大学(370886)
学院(362402)
(141821)
经济(138907)
管理(136487)
研究(130974)
理学(119342)
理学院(117859)
管理学(115561)
管理学院(114898)
中国(91350)
科学(82800)
(80683)
(66772)
(63066)
研究所(61769)
(61642)
业大(56996)
中心(56762)
(56087)
师范(55549)
北京(51984)
(50938)
财经(50620)
农业(49844)
(46749)
(46373)
师范大学(45748)
经济学(43354)
教育(41628)
基金
项目(253086)
科学(198930)
研究(184148)
基金(182779)
(161836)
国家(160416)
科学基金(135253)
社会(116087)
社会科(109121)
社会科学(109092)
(97006)
基金项目(96526)
教育(89828)
自然(88390)
自然科(86326)
自然科学(86299)
(85012)
自然科学基金(84759)
资助(75075)
编号(74461)
成果(62126)
重点(58165)
(57623)
(54053)
课题(53629)
(52435)
教育部(49364)
创新(48734)
科研(48673)
大学(47832)
期刊
(147929)
经济(147929)
研究(112585)
中国(73579)
学报(65160)
教育(63552)
科学(57238)
(56324)
大学(48878)
管理(47455)
学学(44964)
(44150)
农业(39377)
技术(31002)
(25287)
金融(25287)
经济研究(25008)
财经(24770)
业经(22525)
(21265)
(21109)
问题(19272)
图书(19078)
科技(17877)
(17818)
业大(16679)
(16184)
技术经济(15910)
理论(15866)
资源(15307)
共检索到527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影  石中英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科学包括教育研究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教育研究领域,布迪厄社会学思想的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介绍阶段(1979-2001年)、广泛探讨阶段(2002-2009年)以及深入探讨阶段(2010-2017年)。这些阶段的形成与中国改革开放大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从具体的理论内容来说,布迪厄的"场域""惯习""文化资本"以及"实践"等四个概念及相关理论表述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影响最大,被广泛运用于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教师教育到课程研究、从教育改革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学术领域。整体来看,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已经成为近40年来影响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尤其是对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影响巨大。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在接受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影响时还主要停留在介绍和选择性利用的阶段,整体理解和把握不够,立足于中国立场进行的质疑批判更不够。就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对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而言,虽然有中国教育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但还没有被充分地重视,也没有动摇中国教育研究的惯习、体制和评价行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徐瑞  郭兴举  
文化资本理论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本理论认为,相对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言,通过家庭所传递的文化资本具有资本继承性的最佳的隐蔽方式,是一种最隐蔽、最具社会决定意义的教育投资。文化资本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中所获得的学术收益,极大地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所积累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文化资本又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教育制度通过承认文化资本的世袭性传递而进一步扩大了不同社会阶层在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对既存社会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再生产过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常淑芳  
建国后的教育学曾长期"被"意识形态化,缺乏独立性。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看,教育学独立性的长期缺失实际上是由政治、经济场域等其他社会领域对教育学场域支配所致,基本中介是那些并非完全根据教育学知识的规定性及增长逻辑而建立起来的学术制度。据此,教育学研究者应首先将关注视角转换到其自身的学术研究上来,而不是依附于其他社会政治经济的需求。在具体的研究中应科学地建构起研究对象,确立新的研究方法观,以增进和捍卫教育学的独立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卢旭  
我国教育社会学自恢复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两种理论框架(注重体系和问题取向)及两种理论视角(社会学和教育学),具有了初步的学科自我意识。但总的说来,目前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似乎进入了"高原期",有待新的提升与突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克建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以其独特的生成结构主义开辟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新视界,提出了著名的教育与文化再生产理论。本文主要从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布尔迪厄的生成结构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和评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陆有铨  迟艳杰  
20世纪的中国教育哲学 ,以学习杜威教育哲学思想为初始 ,后又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初步建立了教育哲学学科体系。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教育哲学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和发展 ,在挖掘民族的教育哲学思想历史的同时 ,又关注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未来教育哲学的发展趋势是 :向具体研究领域深入 ;加强研究的国际化 ;进一步发挥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和理想引导功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康丽颖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教育,除了具有教育实践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对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不能用理论的逻辑代替实践的逻辑,教师教育研究要面对实践形态的教师教育,要将一种实践状态的教师教育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去寻找实践的轨迹,解释实践的逻辑。用实践的理论来分析,用实践的逻辑来思考,用实践的话语来表达对教师教育实践的研究,正是其实践意蕴之所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帆  陈向明  
中国的教育质性研究在过去四十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在孕育阶段,教育实验研究者的实践探索以及学界对"系统三论"的扬弃,形成了质性研究突破"定量—思辨"二元对立"话语牢笼"的认识准备。20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质性研究方法开始全面引入我国。随着经典范例的出现以及相关论争的展开,我国教育学界得以逐渐认识这一方法的具体形象,并对其合法性给予了初步认可。这一历史表明,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生命力,不在其"新",而在于其能扎根已有的学术实践土壤,创造性地回应教育研究的实质性论题,系统地为教育研究者提供"做"研究的范式、方法论和技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齐宗  
教育美学的兴起具有客观必然性,是当代科学发展相互渗透的产物,也是现代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中国的教育美学研究大致经历了提出概念、学科设想、学科创立与学科发展等几个阶段。经过三十年的探索,中国的教育美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也还存在一些认识问题需要辨析和澄清。考察教育美学兴起的背景、回顾中国教育美学发展的历程、总结教育美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分析教育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教育美学的未来发展具有参考和启示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育红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中国教育经济学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将之划分为萌芽期、初创期与发展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分析了该阶段教育经济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的进展,归纳了每一阶段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分析了当前教育经济学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关于教育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雅风  劳凯声  
近30年来,我国教育法学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参与国家政策与立法咨询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确立教育法学的学科地位、与教育法协调发展的同时,注重运用教育法学原理分析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但我国教育法学研究在回应现实、学科体系构建与贡献、研究方法上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教育法学基本理论问题和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法律问题的新动向,为我们开辟了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新视野。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红云  
一般认为,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主要是由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这三位著名学者建立起来的。无论后来的学者如何用社会资本进行相关研究,基本都没有超越他们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框架。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三人对社会资本概念的定义和使用,比较他们在使用社会资本概念时的同异,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一整体性的评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布迪厄的文化权力理论试图揭示文化在维持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他利用"惯习"和"场域"的概念来分析大学作为文化符号的生产者在社会分层与实现社会公平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从这一理论出发,分析从竞争性的入学考试到学生离开大学进入就业市场,文化资本的差异导致的不公平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远雄  陈文江  
农民合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对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民必须合作才有出路"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农民合作是否现实可能却存在"善分"和"善合"的争论。根据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农民合作是实践活动,存在时空性、紧迫性和特有的运作逻辑。分化的农民在不同合作场域中的关系系统、相对位置和资本具有差异,加上对农民合作惯习的认识、判断、体会、策略不一,农民合作在实践的不同层面、领域和环节就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实践理论可以给农民合作的相关政策一定理论支撑,确立农民合作相对的独立性,提升农民合作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