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0)
- 2023(16327)
- 2022(14116)
- 2021(13397)
- 2020(11149)
- 2019(25363)
- 2018(25291)
- 2017(48495)
- 2016(26627)
- 2015(29605)
- 2014(29571)
- 2013(28641)
- 2012(26345)
- 2011(23328)
- 2010(23000)
- 2009(21136)
- 2008(20258)
- 2007(17500)
- 2006(14960)
- 2005(12865)
- 学科
- 济(95201)
- 经济(95075)
- 管理(74321)
- 业(69566)
- 企(59353)
- 企业(59353)
- 方法(43636)
- 数学(36452)
- 数学方法(35992)
- 农(26676)
- 财(26630)
- 中国(26417)
- 学(23503)
- 业经(22835)
- 地方(20225)
- 理论(19576)
- 制(19509)
- 农业(17715)
- 务(17564)
- 财务(17485)
- 财务管理(17457)
- 和(16726)
- 贸(16587)
- 贸易(16578)
- 企业财务(16565)
- 易(16047)
- 银(15683)
- 银行(15636)
- 技术(15418)
- 融(15304)
- 机构
- 大学(359839)
- 学院(359781)
- 管理(139287)
- 济(133403)
- 经济(130259)
- 理学(121011)
- 理学院(119574)
- 研究(118799)
- 管理学(117264)
- 管理学院(116615)
- 中国(87623)
- 京(76512)
- 科学(76339)
- 财(63247)
- 农(59686)
- 所(59366)
- 业大(55181)
- 研究所(54507)
- 中心(54236)
- 江(52407)
- 财经(50908)
- 范(50185)
- 师范(49667)
- 北京(47740)
- 农业(47063)
- 经(46303)
- 院(43721)
- 州(42927)
- 师范大学(39937)
- 技术(39768)
- 基金
- 项目(252131)
- 科学(197396)
- 研究(184363)
- 基金(181052)
- 家(158208)
- 国家(156846)
- 科学基金(134263)
- 社会(114053)
- 社会科(107753)
- 社会科学(107728)
- 省(99475)
- 基金项目(96540)
- 自然(88461)
- 自然科(86384)
- 自然科学(86363)
- 教育(85654)
- 自然科学基金(84788)
- 划(83980)
- 编号(76469)
- 资助(73785)
- 成果(62339)
- 重点(56426)
- 部(54842)
- 发(53071)
- 课题(52722)
- 创(52560)
- 创新(48837)
- 科研(48360)
- 项目编号(47292)
- 大学(46988)
- 期刊
- 济(145662)
- 经济(145662)
- 研究(103153)
- 中国(68724)
- 学报(60989)
- 科学(54269)
- 农(54006)
- 管理(50076)
- 财(49062)
- 教育(46385)
- 大学(45576)
- 学学(42692)
- 农业(37354)
- 技术(30187)
- 融(29239)
- 金融(29239)
- 业经(25450)
- 财经(24302)
- 经济研究(23376)
- 经(20805)
- 图书(20702)
- 业(19495)
- 问题(18775)
- 版(17981)
- 科技(17451)
- 理论(16208)
- 现代(15633)
- 商业(15575)
- 资源(15451)
- 技术经济(15315)
共检索到517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渠天花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社会学核心概念之一,反映了翻译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文章以《边城》戴乃迭英译本为例,从戴乃迭的文化资本视角出发,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对文本选择、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影响,阐释译者的文化资本和其翻译活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
文化资本 译者主体性 戴乃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玲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译者的研究不再停留在从语言层面来评价其译作的得失,而是从文学、文化层面来评析他们的文学、文化贡献。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再被看成是对原作不负责任的改写,而是其个人经历、自身的双语文化能力、翻译动机、时代背景等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寒山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寒山所创作的诗作,自从被译介到美国后出现了多个版本。而在众多的英译本中,加里.斯奈德的译本最为成功。在翻译寒山诗时,加里.斯奈德的译者主体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从对译本的选择、译本的理解、译本的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译者主体性 寒山诗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露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在中西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的主体性经常遭到忽视。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出现,译者主体性才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拟从语义理解、翻译策略和译本翻译风格三方面比较毛姆《月亮与六便士》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中译本,探讨译者主体性在两译本中的具体体现,以期为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任东升 郎希萌
巴金的小说《家》沙博理英译本是目前唯一英译本,已出版近60年,然而近年才出现对该译本的研究。目前已有的四个视角的研究均有其优点和不足。结合《家》沙博理英译本出版的时代和沙博理的"制度化译者"身份,可采用译本研究与译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创新性、深入性、综合性的研究。沙博理对《家》的英译及其研究,是巴金作品对外传播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巴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家 沙博理 译者研究 译本研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尹丕安 梅钰鑫
生态翻译学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视角,来对翻译进行整体性纵观和审视。它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翻译学说,是一种自足的、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视为一个由译境、译本和译者构成的翻译生态共同体,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一个活的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的英译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写作风格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对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发扬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生态 翻译 老残游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鄢婧莉 王红
针对英国汉学家格雷厄姆(A.C.Graham)提出的汉籍英译只能由母语为英语的译者"译入",而不能由母语为汉语的译者"译出"这一观点,我们给予了实证性的反驳。我们选取了理雅各,辜鸿铭,威利,赖波和夏玉和翻译的《论语》的4个译本,在词汇和句子层面上分析了这4个译者的文体特征和翻译策略和并对其进行了对比解读。最后得出结论:中外译者翻译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丰富了对汉语典籍的阐释。
关键词:
典籍 《论语》 词汇 句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夏 李慧芳
译者主体性是翻译学的重要概念,学界对其认识却并未统一。单义性是术语的本质属性,而哲学和翻译学对译者主体性各有定义,译者主体性在实际使用中的多义现象不利于后续研究的深入。译者主体性多义现象是翻译学在其理论构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反映,既要对此保持理性的宽容,也要厘清术语背后所指称的概念,以期实现术语的准确性和单义性。从术语学的视角分析译者主体性有助于厘清其概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琼
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从典籍文化翻译的视角,重点考察美国译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的《茶经》英译本中关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并对译者英译过程中准确再现原语负载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得与失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关键词:
《茶经》 文化内涵 翻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芳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在七十年代后发生"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关注。根据近来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文章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显著作用,认为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其主体意识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翻译过程 译者地位 译者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丽敏 王文霞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的构建者。翻译即解释、译者就是解释者、理解和解释的无穷性、效果历史原则等理论为我们审视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并呈现出主体性意义的哲学本质。作为一种解释行为,译者的主体性已经让优秀的文艺作品得以传承,并将继续以其巨大的潜力使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外域文学走进本民族并广泛传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依婷 黄娜 杨嘉珈
中国古诗文历久弥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文章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中蕴含深厚政治、文化内涵的古诗文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尚生、摄生、转生和化生”四生论,探索文本、译者、翻译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精准传递习近平总书记时代性政治思想,融通中外话语构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琦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经译者葛浩文译成英文后,得以在海外出版推广,并屡获奖项。该英译本表现了译者的个性化翻译。从改写理论视角来看,译者是在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影响下,对原作进行改写。这一改写体现了翻译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作品重现了原作的艺术特色,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晨晨 郭书法
葛浩文夫妇翻译的《玉米》在充分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适度移情,反映出译者在作者、原文读者及译文读者之间的调解作用。文章以移情在语言学中的概念为基础,分析语言移情与翻译的关系,试图采用以认知识解为基础的文本细读及双语对比方法对毕飞宇《玉米》及其英译本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不同移情识解方式对译文表情力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认知翻译 语言移情 表情力 《玉米》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樊孟轲
文章基于识解理论的聚焦、突显性、视角和详略度4个维度,以李清照《声声慢》的5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比较译文间的差异。研究表明:译者在识解方式上的差异影响译文的表达,其中,详略度最为重要;情景的详细可以是突显/隐藏的结果,可以是聚焦/模糊的结果,也可以是第一视角/视角转换的结果。识解理论为解读译本提供了重要认知理据。
关键词:
《声声慢》 识解理论 差异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夏 李慧芳
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施莱尔马赫、贝尔曼以及德里达的影响,有着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量。归化和异化并非二元对立。归化没有"遮蔽"译者主体性,异化也没有"彰显"译者主体性,任何译作都凝结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都是译者主体性得以发挥的体现和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接受美学视角下典籍英译文本意义实现的模式探索——以黄继忠《论语》英译本为例
译者主体性在间性对话中的彰显——兼谈译者主体性发挥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
《道德经》翻译的陌生化研究——以亚瑟·威利的英译本为例
农民主体性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初探——以H县为例
《红楼梦》佛教文化用语英译探析——以霍克思译本为例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主体模式探索——以麦家《解密》英译本传播为个案
论苏轼诗词英译本的诗性特征——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文化资本理论视阈中的教育公平研究——皮埃尔·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摭拾
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译者主体性的客观性
文学典籍翻译中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以《赤壁赋》3种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