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1)
- 2023(7293)
- 2022(6286)
- 2021(5871)
- 2020(4899)
- 2019(11023)
- 2018(10622)
- 2017(20975)
- 2016(11488)
- 2015(12627)
- 2014(12764)
- 2013(12683)
- 2012(12180)
- 2011(10989)
- 2010(11341)
- 2009(10261)
- 2008(10605)
- 2007(9619)
- 2006(8643)
- 2005(8111)
- 学科
- 济(50160)
- 经济(50103)
- 业(34704)
- 管理(32970)
- 企(28913)
- 企业(28913)
- 方法(17865)
- 数学(14684)
- 数学方法(14400)
- 农(14366)
- 中国(13831)
- 地方(13323)
- 业经(13057)
- 财(12019)
- 制(11182)
- 学(10597)
- 产业(9835)
- 农业(9563)
- 银(8711)
- 银行(8699)
- 贸(8561)
- 贸易(8552)
- 技术(8329)
- 行(8325)
- 易(8269)
- 融(7841)
- 金融(7841)
- 策(7747)
- 理论(7711)
- 地方经济(7634)
- 机构
- 学院(165079)
- 大学(163611)
- 济(69052)
- 经济(67541)
- 管理(61658)
- 研究(60613)
- 理学(52209)
- 理学院(51566)
- 管理学(50592)
- 管理学院(50253)
- 中国(46304)
- 科学(36578)
- 京(35162)
- 财(32727)
- 所(31721)
- 农(28536)
- 研究所(28308)
- 江(27191)
- 中心(26998)
- 财经(25345)
- 业大(23210)
- 经(22784)
- 北京(22409)
- 范(22326)
- 师范(22120)
- 农业(22014)
- 院(21877)
- 州(21709)
- 经济学(20549)
- 省(19771)
- 基金
- 项目(105567)
- 科学(83355)
- 研究(76508)
- 基金(76242)
- 家(67297)
- 国家(66756)
- 科学基金(56440)
- 社会(48689)
- 社会科(46333)
- 社会科学(46320)
- 省(41530)
- 基金项目(39680)
- 自然(36413)
- 自然科(35576)
- 自然科学(35568)
- 划(35285)
- 自然科学基金(34955)
- 教育(34404)
- 资助(31539)
- 编号(29964)
- 成果(25025)
- 重点(24499)
- 发(24197)
- 部(23089)
- 创(22271)
- 课题(22114)
- 性(20986)
- 创新(20774)
- 国家社会(19940)
- 科研(19823)
共检索到263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志泉
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国家未来竞争成败,其财富效应和政治效应已引起国内各省市的高度关注,并迅速行动。然而,新兴产业尽管机会很多,但是陷阱也多,一旦技术路径选择错误的话,将损失惨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产业、技术和市场维度识别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规划和分类指导,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供给瓶颈;必须协调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关系。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优势产业 识别 布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福雷 胡彩梅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趋同性问题是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以中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其中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趋同化现象最突出。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空间布局 趋同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艳 朱博文 胡允银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如人口、粮食、环境、能源等问题,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重要机遇期。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众多海洋经济发达国家共识。浙江海洋经济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加快推进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沿着"技术路线分析—知识产权布局设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政策供给"的产业发展逻辑主线,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尽早布局,抢占产业链高地,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浙江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捷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趋同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引入总部经济概念,通过将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分离可以促进不同空间的资源配置,有利于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产业布局雷同和缓解产业间的同构无序竞争等问题。文章认为,在总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该从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探索总部经济竞争与合作机制、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三个方面着手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推动其科学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琳彦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实现。文章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的现状和集聚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省区之间存在着空间异质性,两极格局比较明显,多数省区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行业之间集聚程度差异并不明显。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自相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佳刚 汤玮
将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428家沪深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这些公司2003—2012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从全国、区域和产业三个层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动态演变趋势和空间布局情况。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资产规模稳步扩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变化相辅相成,政府补助虽不断增加,但对各个产业和区域的投入两极分化严重。创新投入与产出成果总体呈正比例方向变动,但在不同区域和产业存在差异。从区域看,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华东三区域内。从产业看,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三种产业内。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演化规律 空间布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岩威 孙慧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依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试行),选取了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类行业,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方法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程度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考察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而根据测算结论提出中国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应以点状模式为主、中部地区应以点轴模式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应以网络模式为主的空间布局模式构想,以及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一带、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方案构想,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突围良策。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聚度 空间布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苏红岩 武建龙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合理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国家和各省市科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指标体系,以系统聚类分析法为核心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模型,并对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进行空间布局。本论文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方法支持和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盛朝迅
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产业发展规律和体制机制背景等要求,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急需转型。应按照"政策制定依据—政策作用对象—政策实施机制"三个维度,明确项目导向型产业政策向能力导向型产业政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推动政策制定依据由幼稚产业扶持论调整为市场失灵理论,政策作用对象由单一企业转变为产业发展平台,政策实施机制由项目为主的政府—市场线性关系转型为政府、市场和参与各方多元互动的新机制。在具体工作层面,要加快构建多方参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制定实施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跃 周霞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自国务院发布发展决定以来,全国各省市都在快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北京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极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但产业发展有其规律和周期,在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中往往会忽视市场的力量,导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本文利用企业微观数据对北京市相关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发展特征,提出发展中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 空间分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晓丹 刘海洋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94个行业、6万余家企业经营的数据,尝试解释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的规模分布及其演进的特殊性,二是创新等因素对于产业规模分布和成长的独特塑造作用。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向下偏离齐夫分布,中小企业构成了产业发展的主体,但大企业比较强势、处于支配地位;企业规模分布呈现先提高、后停滞状态,与传统产业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问题尤为突出;创新在规模分布的塑造中起显著作用,进一步使得企业规模偏离齐夫分布,而政府补贴收入和企业进入则减缓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企业规模分布 技术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菲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战略意义。本文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比较优势、关联效应和持续发展五个维度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识别指标体系,同时提出基于Weaver-Thomas模型和组合赋权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选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谭先国 王春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与发展需要经历培育和成长的前期过程,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凤飞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但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各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投资冲动强烈,从全局来看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隐患,这导致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文章从产业发展重点的选择、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化解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产业同构"、"结构性过剩"和"低端化"等风险的方法,从而解决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白千文
目前学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地方培育重点是否应该冲破中央政府确定的范畴,银行和资本市场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融资出路,政府介入程度多深比较适合等问题是争论的焦点。该文提出,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方培育重点要在七大产业具体分项中选择,金融部门要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根据创业主体特点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政府介入程度要根据扶持内容、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水平来确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究 述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