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8)
- 2023(14734)
- 2022(12331)
- 2021(11379)
- 2020(9447)
- 2019(21655)
- 2018(21633)
- 2017(41980)
- 2016(23012)
- 2015(25891)
- 2014(26044)
- 2013(25523)
- 2012(23115)
- 2011(20735)
- 2010(20665)
- 2009(19062)
- 2008(18656)
- 2007(16342)
- 2006(14570)
- 2005(13199)
- 学科
- 济(91388)
- 经济(91252)
- 管理(71578)
- 业(66048)
- 企(55755)
- 企业(55755)
- 方法(39377)
- 数学(33741)
- 数学方法(33355)
- 财(26519)
- 中国(25695)
- 农(25648)
- 业经(22224)
- 制(21935)
- 学(18921)
- 地方(18461)
- 农业(16647)
- 务(16399)
- 财务(16324)
- 财务管理(16294)
- 体(15655)
- 企业财务(15496)
- 理论(15103)
- 贸(15063)
- 贸易(15054)
- 环境(14784)
- 银(14630)
- 易(14596)
- 银行(14590)
- 技术(14441)
- 机构
- 大学(328700)
- 学院(325683)
- 济(130005)
- 管理(129561)
- 经济(127047)
- 理学(112084)
- 理学院(110845)
- 管理学(109017)
- 研究(108677)
- 管理学院(108420)
- 中国(80025)
- 京(70513)
- 科学(65949)
- 财(62751)
- 所(53681)
- 农(50409)
- 财经(49758)
- 研究所(48595)
- 中心(48470)
- 江(48190)
- 业大(47611)
- 经(45194)
- 北京(44399)
- 范(42817)
- 师范(42445)
- 院(39876)
- 经济学(39460)
- 农业(39131)
- 州(38559)
- 财经大学(37076)
- 基金
- 项目(223082)
- 科学(176206)
- 研究(164940)
- 基金(162648)
- 家(140920)
- 国家(139770)
- 科学基金(120833)
- 社会(104822)
- 社会科(99314)
- 社会科学(99292)
- 基金项目(86515)
- 省(86247)
- 自然(77693)
- 自然科(75855)
- 自然科学(75839)
- 教育(75348)
- 自然科学基金(74460)
- 划(72744)
- 编号(67329)
- 资助(66167)
- 成果(55073)
- 重点(49484)
- 部(49470)
- 发(46804)
- 课题(46298)
- 创(46175)
- 制(43825)
- 国家社会(43277)
- 创新(43110)
- 教育部(42775)
- 期刊
- 济(144670)
- 经济(144670)
- 研究(100069)
- 中国(63425)
- 学报(50414)
- 管理(48475)
- 财(48474)
- 农(47090)
- 科学(46695)
- 大学(38804)
- 教育(36984)
- 学学(36328)
- 农业(32067)
- 融(28179)
- 金融(28179)
- 技术(27409)
- 财经(24449)
- 业经(23473)
- 经济研究(22557)
- 经(20801)
- 问题(19441)
- 图书(16872)
- 理论(16241)
- 业(15920)
- 科技(15722)
- 现代(15478)
- 技术经济(15053)
- 版(15017)
- 实践(14785)
- 践(14785)
共检索到478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史育龙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涉及市镇建制变更和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实践为基础,分析行政性因素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和效力,探索总结市镇建制变更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城镇化效果,研究提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发挥建制变更和区划调整的积极作用、避免负面效应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行政建制 行政区划 城镇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维志
市镇建制与城镇化水平是既有联系,有时又可能有某种差别的两个不同事物。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有456个市,9321个县辖镇。按市行政区划管辖的总人口(不含市辖县)计算,达33451万,县辖镇行政区区管辖的总人口达26676方。两者合计为6012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3%。但这不等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因为在这些市和镇中包含有大量的农村型居民区、人口数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83个百分点,并且县(市)改区令8个地级市的城市规模等级升格,说明行政区划调整具有显著的城镇化效应。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城镇化 效应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城镇化 效应 江苏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毅 冯奎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调整使高等级城市可以利用行政手段调动和集聚更多的资源,获得了优先发展机会。然而,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当前逐步显现,表现为城镇空间过快扩张、中小城市发展活力受到抑制、不同层级城镇差距扩大等。文章认为,当前行政区划调整模式的制度红利已充分释放,制度运行成本增大,已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改革的基本条件,亟需通过行政区划改革,减少行政等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建立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机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模式创新。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镇化 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东坡
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行政区划调整涉及领域既广且具有重要意义。经验事实提炼结合新型城镇化运行框架的分析表明,区划调整借助多条路径及效能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但制度缺失、运行失当可能使区划调整异化,带来新型城镇化现实问题与潜在威胁。需要具体分析制度环境并进行多维制度创新,将区划调整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维持在良性运行轨道上,获取最大的改革红利。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行政区划调整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舒扬 罗震东
试图通过长时段、演化的视角,系统考察江苏省域城镇化加速期行政区划调整的发生机制、阶段特征及其对城镇化进程、模式的影响。江苏省在城镇化加速期的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国从高速增长走向科学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城镇化的产物。其中,撤县(市)设区和撒乡并镇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区划调整类型,它们的推进过程存在清晰的时空阶段特征,符合江苏省域的经济梯度和城镇化阶段。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土地扩容、城镇空间整合、资源集聚等手段加速了江苏大城市引领的省域城镇化进程,对于陆续进入城镇化加速期的省份具有借鉴价值;当然,这一公共行为存在诸多问题,行政区划调整在未来的生命力、推行形式以及区划调整背后的制度创新等等问题值得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敏 丁春杰 高文
产业结构问题是当前中国存在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之一,实现"产城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文章基于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仅将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来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而且采用两阶段差分GMM法系统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构建双门槛模型检验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钧
从理论上探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路径,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效应和外部性效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理论路径;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而农村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倒U形路径,其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差异;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其中,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是负向的,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是正向的。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偏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婷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量市县层面调整。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人口再分布密切相关。行政区划调整适应了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为加快城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撤县设区释放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增长潜力,对城市群核心载体的培育,城市集聚效应的外溢发挥着重要作用。撤县设市脚步的放慢,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释放,不利于新时期我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完善。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判断,提出了推进县改市进程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建议,并在GIS平台上识别了我国未来县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镇空间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婷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量市县层面调整。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人口再分布密切相关。行政区划调整适应了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为加快城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撤县设区释放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增长潜力,对城市群核心载体的培育,城市集聚效应的外溢发挥着重要作用。撤县设市脚步的放慢,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释放,不利于新时期我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完善。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判断,提出了推进县改市进程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建议,并在GIS平台上识别了我国未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镇空间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建江
城镇地区与城镇化地区不是一个概念,城镇地区加上其功能辐射溢出效应的泛化空间范围是城镇化地区。城镇化地区划分方式,可以对达到城镇化地区统计指标标准的地区,在行政区域图上,用按公顷打网格的方式进行固定,进行城镇村数量、常住人口、经济和公共基础设施指标的日常统计和普查统计。城镇化地区的划分和城镇化地区指标设置及统计,还为乡村城镇化或就地城镇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文章对城镇化地区的划分标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镇化地区 划分 人口规模 人口密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通屏 程胜 倪琳 钱佳
文章以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利用全国各省份城镇化和消费方面的相关数据,分析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1978~2010年城镇化对最终消费率的提高影响不大。但在考虑城乡收入差距并把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的乘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的情况下,城镇化对最终消费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而且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差距的共同作用对消费率的影响为负。(2)城镇化与消费率反向变动的事实与钱纳里"标准模型"是一致的,在当今世界并非特例。而通过加快城镇化推动消费率提高仅仅是一种特例,只出现在特定阶段。文章认为,实施城镇化新政,必须改变传统的城镇化推进模式,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努力实现城镇化和扩大消费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城镇化 消费率 区域差异 消费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玉文
城镇化通过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和空间,提高社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挥聚集效应,卸载生态脆弱区剩余农业人口等,可以产生生态增殖效应,但不合理的城镇化可能造成一系列生态胁迫效应。必须提高民族地区城镇化质量,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相耦合,实现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城镇化 增殖效应 胁迫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余咪咪 朱轶韵 刘淑虎
移民新区选址不仅影响移民生活、社会稳定,还关系到城镇化的进程和地域空间演变。从区域层面进行移民新区选址是优化协调资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承载力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人居环境适宜性、文化认同等几个关键视角,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统计等方法,得到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移民新区选址区划,空间叠加得到移民新区选址综合区划,对移民迁出区、迁入区和稳定区分别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移民新区 选址 适宜性 区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