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4)
- 2023(11023)
- 2022(9508)
- 2021(8619)
- 2020(7342)
- 2019(16933)
- 2018(16459)
- 2017(32727)
- 2016(17094)
- 2015(18846)
- 2014(18700)
- 2013(18884)
- 2012(17176)
- 2011(15668)
- 2010(15700)
- 2009(14897)
- 2008(15027)
- 2007(13735)
- 2006(11980)
- 2005(11100)
- 学科
- 济(76540)
- 经济(76421)
- 管理(60243)
- 业(58337)
- 企(50642)
- 企业(50642)
- 方法(37511)
- 数学(33756)
- 数学方法(33481)
- 财(25730)
- 制(22591)
- 中国(18642)
- 农(17481)
- 贸(16633)
- 贸易(16625)
- 务(16544)
- 财务(16505)
- 财务管理(16467)
- 易(16193)
- 体(15906)
- 企业财务(15715)
- 业经(15675)
- 银(14236)
- 银行(14218)
- 融(14101)
- 金融(14099)
- 体制(13824)
- 行(13532)
- 学(12577)
- 地方(11227)
- 机构
- 大学(251937)
- 学院(248874)
- 济(111030)
- 经济(109015)
- 管理(98550)
- 理学(84810)
- 理学院(83999)
- 管理学(82801)
- 管理学院(82305)
- 研究(80320)
- 中国(64396)
- 财(58001)
- 京(51367)
- 财经(45588)
- 科学(43282)
- 经(41557)
- 所(39044)
- 江(37693)
- 中心(37175)
- 农(36581)
- 经济学(36390)
- 研究所(34465)
- 财经大学(34220)
- 经济学院(32894)
- 业大(32508)
- 北京(32378)
- 州(29573)
- 院(29062)
- 商学(28938)
- 商学院(28684)
- 基金
- 项目(161333)
- 科学(129777)
- 基金(122800)
- 研究(117141)
- 家(105813)
- 国家(105009)
- 科学基金(92112)
- 社会(79499)
- 社会科(75764)
- 社会科学(75748)
- 基金项目(63573)
- 省(60134)
- 自然(58829)
- 自然科(57586)
- 自然科学(57569)
- 自然科学基金(56643)
- 教育(54862)
- 资助(51811)
- 划(50725)
- 编号(44519)
- 部(38234)
- 成果(36714)
- 重点(35847)
- 制(35610)
- 国家社会(34207)
- 教育部(34050)
- 创(33731)
- 人文(32724)
- 发(32588)
- 性(32049)
- 期刊
- 济(122063)
- 经济(122063)
- 研究(79170)
- 中国(49674)
- 财(48111)
- 管理(39899)
- 学报(36601)
- 科学(33692)
- 农(32336)
- 融(30204)
- 金融(30204)
- 大学(29474)
- 学学(27820)
- 财经(24669)
- 教育(21719)
- 经济研究(21632)
- 经(21051)
- 农业(20593)
- 技术(19942)
- 业经(19334)
- 问题(15771)
- 贸(14852)
- 商业(13564)
- 国际(12530)
- 技术经济(12325)
- 统计(12182)
- 理论(12122)
- 业(11477)
- 财会(11469)
- 版(11322)
共检索到380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晓东
维护市场公平是监管方的重要职责,也是制定监管政策的前提条件。2014年和2015年,承销商可以对"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投资者申购进行剔除,从而首次间接获得配售对象的有限自主选择权;但自2016年1月起,监管方以维护市场公平为名,对承销商的剔除行为加以限制,从而事实上取消了配售环节的自主权。本文利用中国特有的信息披露优势,获取IPO申购和配售数据以及基金公司佣金分仓数据,对IPO配售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基金公司在二级市场支付给承销商佣金,会显著提升其在一级市场获得新股配售的概率;在IPO公司后续市场表现较好或承销商依赖佣金获取收入的情况下,二级市场佣金对于获得配售概率的影响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看,在市盈率管制条件下,虽然无法通过申购报价提高获得IPO新股配售的概率,但是通过提高申购数量,基金公司仍可以利用其与承销商之间的佣金关系在IPO配售中获得优势地位。此外,佣金关系对于配售结果的影响主要来自IPO申购剔除比例较高的样本。而承销商对于IPO申购的剔除幅度也受到其与基金公司之间佣金水平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市盈率管制的情况下,二级市场佣金对IPO配售的公平性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IPO自主配售 询价制 佣金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明喜 刘树林 汪寿阳
本文通过引入佣金率和保留价,分别讨论了一级和二级价格密封式拍卖,得到以下结论:(1)两种密封式拍卖的均衡报价随佣金率的提高而减少;(2)一级价格密封式拍卖的均衡报价随保留价的增加而增加,而二级价格密封式拍卖的均衡报价随保留价的增加而减少;(3)一级价格密封式拍卖的投标者预期收益与佣金率和保留价均呈反向变动,而二级价格密封式拍卖的投标者预期收益独立于佣金率和保留价;(4)收益等价定理仍然成立;(5)在两种密封式拍卖中,当佣金率增加时,卖方的预期收益减少,拍卖行的预期收益以及卖方和拍卖行的总预期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6)在两种密封式拍卖中,当保留价增加时,卖方的预期收益、拍卖行的预期收益以及卖...
关键词:
拍卖 佣金率 保留价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邵晶晶 张洋
在住房二级市场中,经纪佣金的定价方案会直接影响经纪服务的质量。从目前市场普遍采用的经纪佣金模型结构出发,在分析了委托人与经纪人各自的需求与收益,讨论了科学的佣金模型应具备的条件等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固定比例+客体效用评定+时间激励"佣金结构模型,以期多方面提升交易各方的收益,为经纪市场佣金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纪佣金 定价 交易效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广谋 李青
针对新股首发市盈率高及其在二级市场初期暴涨而后暴跌的现象,本文运用系统结构分析方法对我国的新股发行体系下所形成的新股发行交易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新股上市时有几种力量促使噪声交易自身繁殖的正反馈循环,使初期股票价格形成特殊的运行形态。由于存在初期二级市场的新股炒作的盈利模式,形成了二级市场内部及一二级市场中存在的多重正反馈的现象,造成了股市的不稳定。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股发行 噪声交易 正反馈 新股炒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俞静 徐斌
本文以2006~2008年成功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定向增发低价发行不是缘于一级市场抑价而是缘于二级市场溢价,投资者情绪是二级市场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否决了几成定论的定向增发中的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而定向增发中锁定期的存在是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保护屏障;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不同市场态势下定向增发折扣与市场公告效应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异。在牛市行情下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与定向增发折扣正相关,而在熊市行情下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与定向增发折扣成负相关。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开刚 秦玉龙 杨庆
针对注册制下新股发行中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现象,监管机构通过加强网下询价监管,以规范询价机构的报价行为。文章以2019—2022年48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询价监管新规前后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询价监管新规后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的影响力显著下降。横截面结果显示,当承销商声誉较低、上市公司信息环境更差时,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的影响力在询价监管新规后下降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询价监管新规发布后,承销商分析师预测价格更加乐观,机构投资者报价的离散程度更大。文章拓展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影响的文献,为进一步完善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江睛 陈诤直
我国股票二级市场市盈率的扭曲与修正江睛陈诤直一种股票的市盈率(P/E)是该公司股票市价与每股净盈利之比。在每股净盈利既定的假设下(一般以前一个会计周期每股税后利润为计算基础),其股价是投资人为取得上市公司单位收益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因此,市盈率高低暗含...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武龙 夏新平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理论认为一级市场因定价偏低而给投资者带来了正向超额收益,但近年来基于噪声交易者参与的行为金融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从套利的角度将新股申购者分为套利投资者和噪声申购者,采用供需分析方法,以新股上市首日的基础价值为基准,重点探讨中国现金配售制度下投资者在一级市场定价和申购过程中的收益问题,并分析市盈率管制对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金配售制度下,新股投资者收益与中签率有关,在新股申购过程中,套利投资者可以通过申购数量的调整进行套利活动,但此套利受噪声申购者影响而存在约束。当噪声申购量小于发行量时,数量套利有效,新股抑价发行,但投资者只能获得合理收益,此时市盈率管制对投资者收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南晓莉
本文以2014-2015年我国A股主板市场上的发行公司为研究对象,将细则作为关键时间节点,探究在赋予承销商自主配售权后,承销商-基金公司关系(包括佣金关系和持股关系)对基金公司询价行为和网下配售结果的影响。同时,将发行公司的盈余质量纳入解释变量,考察在发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高时,基金公司是否会出于与承销商的亲密关系参与询价并报高价。实证结果证明:细则颁布后,承销商-基金公司的佣金关系对基金公司参与询价的可能性、报价乐观程度、获得配售的可能性均呈显著正向作用,而持股关系的作用则相反,说明细则并没有削弱两者之间的利益输送,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集团内部的利益交换。同时,细则颁布前,关系基金公司存在帮助承销商提高盈余质量低的发行公司上市价格的行为。细则颁布后,承销商更倾向于将盈余质量高的IPO资源分配给关系基金公司。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莉 应秀杰 王峥
本文将声誉成本因素引入了承销商利润模型,以此考察我国承销商的定价决策过程,分析声誉成本和超额配售选择权对IPO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确定了不同认购情况及预期市场表现下的最优股票发行价格;从数理角度证明了承销商声誉、超额配售选择权的存在将促使承销商降低发行价格。研究还表明承销商的声誉越好,声誉成本对承销商的影响越大;投资者情绪也可以通过影响承销商声誉间接作用于承销商定价决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琦 薛爽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承销商自主配售新股的文献,这些文献分别从信息吸引观和代理问题观来研究和解释自主配售的经济后果。信息吸引观认为承销商利用自主配售权回报那些为新股定价提供有用信息的投资者以获取定价相关的信息。代理问题观认为承销商利用自主配售权和投资者进行利益交换以达到自利的目的。在对文献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两类研究的关系、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述评。中国目前还不允许承销商自主配售新股,而给予承销商自主配售新股权利是未来新股发售机制改革的方向之一。论文就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承销商自主配售新股的政策制订有所借鉴。
关键词:
承销商 自主配售 询价制 首次公开发行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旭南 李心愉
以2004-2009年的A股IPO公司为样本,我们探讨主承销商分析师买入推荐的可信性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市场表现较差时,主承销商分析师倾向于给出买入推荐。此外,相对于主承销商,市场更相信其他券商分析师给出的买入推荐。我们还发现,其他券商分析师也能够识别主承销商买入推荐所包含的乐观性偏差。我们的这一结论为主承销商分析师所面临的利益冲突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不仅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也有利于监管当局对证券分析师行业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
分析师 荐股 承销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郭海星 万迪昉 吴祖光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剩余收益评估模型控制IPO公司的内在价值,对我国创业板IPO过程中承销商的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不高的背景下,不完善的声誉机制无法约束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承销商第三方认证功能弱化,发行价格偏离内在价值,不能有效降低发行人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发行人和承销商的利益趋同。在发行价格与抑价程度不存在显著关系的情况下,配合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采取高报价策略争取配售份额是询价投资者的占优选择。
关键词:
承销商 声誉 内在价值 抑价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陆正飞 韩非池
从垄断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1994-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发行公司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其股票抑价程度显著高于非地域垄断性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2)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最为显著;(3)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不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4)民营企业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不显著;(5)在发行制度由行政审批改为自由定价制度后,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IPO抑价的影响有所减弱。
关键词:
地域垄断 承销商 IPO定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武龙
传统的新股发行定价偏低观点受到了一些定价偏高实证现象的质疑,且难以解释我国长期实行的发行市盈率管制政策。本文在原有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从正向反馈的非理性角度研究发行定价,进而分析市盈率管制政策的作用,并实证检验。研究认为,新股发行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向反馈申购者,他们受近期新股上市表现激发而参与申购,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使得新股即使被高估也仍然能够成功发行。发行人和承销商意识到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为了使其利润最大化,他们会抬高发行定价,而机构投资者在近期新股上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也易于高估新股,因此也能接受较高的询价价格。实证结果验证了正向反馈申购者对发行定价的这一正向影响,并且发现市盈率管制...
关键词:
新股发行 正向反馈 市盈率管制 发行定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