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6)
- 2023(3556)
- 2022(3094)
- 2021(3083)
- 2020(2415)
- 2019(5576)
- 2018(5639)
- 2017(10712)
- 2016(5947)
- 2015(6762)
- 2014(6959)
- 2013(6850)
- 2012(6505)
- 2011(5976)
- 2010(6173)
- 2009(5965)
- 2008(6239)
- 2007(5863)
- 2006(5537)
- 2005(5095)
- 学科
- 济(24523)
- 经济(24378)
- 管理(16370)
- 业(16095)
- 企(14824)
- 企业(14824)
- 方法(9426)
- 理论(8653)
- 农(8415)
- 中国(8251)
- 业经(7816)
- 学(7757)
- 财(7269)
- 和(6764)
- 制(6347)
- 教育(5860)
- 农业(5268)
- 数学(4980)
- 数学方法(4817)
- 地方(4669)
- 经济理论(4486)
- 社会(4373)
- 企业经济(4369)
- 银(4340)
- 银行(4331)
- 策(4231)
- 行(4085)
- 务(4070)
- 财务(4053)
- 财务管理(4042)
- 机构
- 大学(90700)
- 学院(89185)
- 济(34904)
- 经济(34018)
- 管理(31484)
- 研究(31233)
- 理学(26098)
- 理学院(25774)
- 管理学(25260)
- 管理学院(25100)
- 中国(24986)
- 财(19723)
- 京(19609)
- 科学(18582)
- 所(16234)
- 江(15866)
- 财经(14721)
- 中心(14299)
- 研究所(14120)
- 范(13955)
- 农(13879)
- 师范(13865)
- 经(13115)
- 北京(12962)
- 州(11987)
- 业大(11138)
- 师范大学(11081)
- 经济学(10693)
- 院(10682)
- 财经大学(10680)
- 基金
- 项目(50826)
- 科学(39975)
- 研究(39673)
- 基金(36225)
- 家(30650)
- 国家(30292)
- 社会(26529)
- 科学基金(25682)
- 社会科(23593)
- 社会科学(23581)
- 省(20107)
- 教育(19066)
- 基金项目(18621)
- 编号(17062)
- 划(16771)
- 成果(16021)
- 自然(15373)
- 自然科(14995)
- 自然科学(14993)
- 自然科学基金(14747)
- 资助(14612)
- 课题(12265)
- 部(11614)
- 重点(11604)
- 性(11067)
- 年(10496)
- 发(10405)
- 项目编号(10397)
- 教育部(10255)
- 创(10090)
共检索到150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德友
面对现代性在流动之中所展现出来的"症候",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理性形而上学和资本的双线逻辑上对现代性做出"诊断",而葛兰西则以张扬人的主体性为出发点,意在激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从而使其现代性批判呈现出单线逻辑图式。由于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迥异之处,其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遗产继承问题又凸现出来。
关键词:
葛兰西 市民社会 现代性 形而上学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俊雄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葛兰西在民族理论方面也是一个创新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及阶级分析方法基础上,在领导意大利无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的实践中,葛兰西创造性地从文化层面来寻求民族国家建构的战略方针和具体路径。葛兰西以文化霸权为着力点构建民族国家、增进民族认同的战略思想和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实践中对当今民族问题的解决仍有指导性意义。对葛兰西民族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可以为中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葛兰西 民族国家 民族认同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严金强
积累的社会结构(SSA)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该学派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传统,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其核心方法,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法,同时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背景下,大量运用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现代具体研究方法。SSA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仅成就了SSA学派的理论创新,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建超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两个结合”等方面的本质特征、战略地位、内在要求、根本立场及创新之路,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智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和发展的真理魅力,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长峰 周向军
"两山论"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包括三个层面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两山论"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重意蕴相对照,可以看出,"两山论"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自觉遵循了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物质变换两极的统一,并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除此之外,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一调整管控,促进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在践行"两山论"的同时也是对"物质变换裂缝"的弥合。
关键词: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物质变换 生态文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长峰 周向军
"两山论"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包括三个层面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两山论"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重意蕴相对照,可以看出,"两山论"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自觉遵循了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物质变换两极的统一,并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除此之外,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一调整管控,促进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在践行"两山论"的同时也是对"物质变换裂缝"的弥合。
关键词: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物质变换 生态文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岳军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发展成就使中国模式受到世界关注。本文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界定中国模式的内涵,指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基础,并总结中国模式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贡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殷旭辉
葛兰西修正了马克思的知识分子概念。判断知识分子的标准不在于是否从事智力活动,而取决于所处的社会关系和发挥的社会职能。葛兰西据此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传统的和有机的。葛兰西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是出于其构建领导权的政治目的。
关键词:
葛兰西 有机知识分子 领导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新春
《法兰西内战》即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在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会议上宣读的《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仅次于《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伟大经典文献。《法兰西内战》最初为英文版,于1871年6月13日前后在伦敦印成小册子公开发行。后来被译成德文、法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的期刊上发表,同时还出版诸多单行本。1891年,恩格斯为德文第三版写了导言并把马克思写的国
关键词:
《法兰西内战》 马克思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义良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关键词:
马克思 卢梭 教育思想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华 朱雅楠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回归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本性,在合理的辩证法下确立起联系性、融贯性、生成性、历史性等总体的有机观,将任何事物都放在有机关联与动态过程中加以考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循辩证的总体观超越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坚持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二是将社会视为有机体,立足变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强调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交汇贯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互动;三是将有机知识分子看作是连接无产阶级政党与群众之间的中介,以争取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同时重视经济与政治领导权的获取,持守领导权的总体性立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恩桢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本身就是继承与发展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的结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必然要有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必须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从而 ,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真粹与本质 ,才能谈得上进一步的发展 ;研究劳动价值论发展时 ,在方法论上必须把握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之别、一元价值论与多元价值论之别、理论研究与政策运用之别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宁宁
在20世纪初的苏联,很多的心理学者都力图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作为马克思的继承者,维果茨基深刻的意识到,"继承"不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取代心理学方法;真正的"继承"应该是采用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回到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中建立自己的"元理论"。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接受了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两个基本假设——将人的心理视为环境的产物,内在的智力起源于活动,并采用历史的、整体的、发生的、比较的心理学方法,针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考察,最终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学派"。
关键词:
维果茨基 马克思 继承 文化—历史学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长军
马克思财产理论认为,财产、效率与自由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推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实体自由的增加;人类社会的三种财产历史形式,是对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实证,实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现代社会催生的财产形式,对于当下我国建构公民社会具有启示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产生的公民社会,在财产、经济效率与公民权利的内在逻辑中,必然呼唤和催生成熟的公民社会,在公民社会治理理念中实现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
关键词:
财产形式 社会治理 技术变革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