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1)
- 2023(16282)
- 2022(14020)
- 2021(13193)
- 2020(10740)
- 2019(24781)
- 2018(24623)
- 2017(47052)
- 2016(25758)
- 2015(28501)
- 2014(28652)
- 2013(28368)
- 2012(26523)
- 2011(23972)
- 2010(23924)
- 2009(21598)
- 2008(20873)
- 2007(18345)
- 2006(16070)
- 2005(14363)
- 学科
- 济(106969)
- 经济(106868)
- 管理(67776)
- 业(64751)
- 企(51238)
- 企业(51238)
- 方法(43078)
- 数学(37175)
- 数学方法(36757)
- 中国(30897)
- 地方(30087)
- 农(29719)
- 学(24135)
- 业经(23851)
- 财(22801)
- 农业(20201)
- 制(18141)
- 贸(17714)
- 贸易(17698)
- 环境(17402)
- 易(17024)
- 银(16678)
- 和(16664)
- 银行(16632)
- 理论(16628)
- 融(16610)
- 金融(16606)
- 技术(16376)
- 地方经济(16028)
- 行(15994)
- 机构
- 大学(357857)
- 学院(357094)
- 济(138548)
- 管理(137343)
- 经济(135321)
- 研究(127053)
- 理学(118364)
- 理学院(116850)
- 管理学(114611)
- 管理学院(113956)
- 中国(93976)
- 科学(81506)
- 京(78701)
- 所(64856)
- 财(62472)
- 农(61826)
- 研究所(59302)
- 中心(57585)
- 业大(55052)
- 江(53707)
- 范(51299)
- 师范(50798)
- 北京(50116)
- 财经(49731)
- 农业(48279)
- 院(46790)
- 经(45225)
- 州(44193)
- 师范大学(41249)
- 经济学(40802)
- 基金
- 项目(247656)
- 科学(194115)
- 研究(179706)
- 基金(177554)
- 家(155938)
- 国家(154591)
- 科学基金(131854)
- 社会(111605)
- 社会科(105656)
- 社会科学(105632)
- 省(97559)
- 基金项目(95191)
- 自然(86666)
- 自然科(84619)
- 自然科学(84598)
- 自然科学基金(83029)
- 划(82897)
- 教育(81996)
- 编号(73496)
- 资助(72553)
- 成果(59385)
- 发(56460)
- 重点(55982)
- 部(53567)
- 课题(51490)
- 创(51002)
- 创新(47599)
- 科研(47303)
- 国家社会(45299)
- 教育部(45203)
- 期刊
- 济(157249)
- 经济(157249)
- 研究(106794)
- 中国(73548)
- 学报(58979)
- 农(56332)
- 科学(55027)
- 管理(49877)
- 财(45193)
- 大学(43829)
- 教育(43794)
- 学学(41042)
- 农业(39372)
- 融(32516)
- 金融(32516)
- 技术(30874)
- 业经(26864)
- 经济研究(24472)
- 财经(23143)
- 问题(20671)
- 图书(20562)
- 业(20438)
- 经(19727)
- 资源(18476)
- 科技(18048)
- 理论(17079)
- 版(16631)
- 技术经济(16539)
- 现代(16140)
- 发(15871)
共检索到534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伟 陈雯
根据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特征,运用相关分区方法,划分各地开发与保护的适宜性空间,合理配置建设和保护空间,获取较高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地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分区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在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指标选择上还存在因地制宜的问题。论文以宁波为例,讨论平原与丘陵交错的沿海港口城市的区划指标体系选择和方法应用的问题。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自然生态约束和经济开发需求的矩阵分类分析,将宁波市划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控制开发、适度保护、优先...
关键词:
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布局引导 宁波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艳娟 杨艳昭 杨玲 张超 游珍
三生空间的合理布局与有序开发对城市实体空间布局、土地功能组合、国土空间秩序开发、引导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资源的三生功能视角出发,以宁波市为例,提出了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框架;运用GIS技术,采用国土空间综合分区"千层饼"方法,以30m×30m栅格为基本单元,定量评估了宁波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从分类到综合,多尺度揭示了宁波市国土开发的建设适宜规模与开发潜力。研究表明:(1)2012年宁波市生态空间面积为5872.33km2,占宁波市总面积的60.35%,主要分布在宁波南部宁象片区;生产空间面积为2442.34km2,占宁波市总面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廖威 卢一华 李嘉 蓝秋萍
以城市配送为对象,从全局角度,将庞杂、多样、碎片化的城市配送信息空间化,与城市规划所关注的"问题症结"与"解决方案"相衔接,定量化分析城市配送行为的空间特征、时空相关性和效率模拟,构建"3+2"的城市配送物流基地布局体系,通过数据模拟,反馈方案合理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廖威 卢一华 李嘉 蓝秋萍
以城市配送为对象,从全局角度,将庞杂、多样、碎片化的城市配送信息空间化,与城市规划所关注的"问题症结"与"解决方案"相衔接,定量化分析城市配送行为的空间特征、时空相关性和效率模拟,构建"3+2"的城市配送物流基地布局体系,通过数据模拟,反馈方案合理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诚
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是协调岸线功能布局、提高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引导沿海地区海陆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研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活动空间均衡的视角,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分析和三维匹配分析为支撑,探索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北仑、大榭岛、梅山岛、象山湾口门段和石浦港地区岸线建港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约束较小,适宜港口和工业开发;象山湾内部和象山县东南地区岸线景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适宜旅游开发;象山湾底部、西沪湾西部及杭州湾大桥西部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环境容量较小,应当严格保护。通过引导岸线的功能分工与布...
关键词:
海岸线 岸线功能 综合适宜性评价 宁波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煜华 甄峰 王春慧
随着服务业经济的出现,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已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城市空间也产生了需求。楼宇经济空间正成为城市新的功能空间和增长单元。借助Arcgis软件中空间叠置分析等技术手段,选取与城市规划和空间拓展的符合度、交通设施的便捷度、可开发用地的潜力、与城市主要景观的距离、与城市主要发展区的距离以及地价六个因子对城市楼宇经济空间的布局进行了适宜性分析,并以山东潍坊奎文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楼宇经济空间 布局 适宜性 奎文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张维 徐丽华 吴亚琪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有助于发挥建设用地的最大效益,关系整个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栅格尺度评价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同时针对中心城区的特点侧重于经济适宜性,并结合GIS技术,实现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方案。结果表明:侧重经济适宜性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的决策依据是科学合理的,有助于确定未来城市发展的优势区位,并且布局方案相对紧凑,能有效引导城市紧凑化发展,抑制城市沿主干道蔓延式开发。另外,基于适宜性评价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布局方式,较难体现邻域动态影响、局部规则的交互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毓伊 冯秀丽 黄俊杰 谢立建 张驰 程俊恺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宁波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并提出保护修复策略。研究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确定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并引入廊道生态质量评价指标帮助确定各条廊道的合适宽度。研究结果:(1)识别生态源地23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识别生态廊道38条,廊道宽度集中在12~72 m。(3)宁波市生态廊道按质量分级,一级廊道6条,二级廊道10条,三级廊道22条,总体生态质量有待提高。(4)识别生态夹点区域14.37 km~2,夹点的分布具有“南少北多、西多东少”的特点。研究结论:该方法识别了宁波市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及生态夹点,确定了廊道的适宜宽度,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郭力娜 赵婷婷
从土地具有多宜性和耕地具有多功能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耕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了北京市耕地不同利用目标下的适宜性级别和面积,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耕地承担的不同功能,对耕地的多目标利用类型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自然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207.65km2、920.16km2、193.99km2;耕地经济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077.86km2、1002.55km2、241.39km2;耕地生态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1...
关键词:
耕地 适宜性评价 空间 布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磊 贾树海 张安 刘秀娟
以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为研究区,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对东陵区红树莓、寒富苹果两种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及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于红树莓发展的高度适宜、适宜的农用地面积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91.9%,适宜于寒富苹果发展的高度适宜、适宜的农用地的面积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88.7%。本研究为未来沈阳市东陵区红树莓和寒富苹果的种植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现慧 赵敏娟 刘婧鸣 张道军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重。论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布局方法不仅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耕地的内在要求,而且突出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山区耕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为今后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洁芦 周珍琦 徐振
在我国大学生人口逐年增长、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背景下,探讨符合大学生需求的设施布局适宜性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步行指数测度的方法及应用实践近年来层出不穷,但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基于大学生实际需求的"自下而上"的设施适宜性评估及其相关方面的探讨尚未完全充分展开。本研究依据核密度分析结果选取3个布局模式不同的典型大学,采用百度地图POI爬取技术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基于ArcGIS分析大学生活设施需求特征,归纳并总结设施布局模式差异及其各类设施需求的异同,探讨设施布局对学生步行出行需求的影响。另从健康视角出发,基于大学生设施需求度和容忍时长,初步提出步行量最优化的步行指数计算方法,以揭示潜在步行量不足区域,为提升大学生步行水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推进校园规划更新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步行指数 设施布局 需求满足率 健康校园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雅杰 欧嘉婵
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宜昌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现有开发强度、经济发展潜力3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与Topsis模型评价当地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结果表明,宜昌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值介于0.3901~0.5582之间,处于较高水平的区县较少;空间上存在较明显的集聚特征,高—高聚类分布在宜昌市中部核心城区,高—低聚类分布在夷陵区及点军区,低—低聚类分布在西南部区县,不显著区域主要分布在宜昌市的边缘县区;热点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向中间聚拢,中部成为开发热点区,同时也表明其整体空间集聚性较不均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颖 徐辉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是实现布局优化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利用GIS技术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实现了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从而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实施和村镇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金牛湖街道农村居民点现状在整体上存在"布局松散、面积零碎"的问题;各村(社区)之间地域差异明显、分布不均衡;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沿"低坡度、低高程、交通便利"地带分布的显著特征;(2)按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程度,可将金牛湖街道划分为5种适宜性分区。其中,高度适宜区占街道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志丰 陈雯 孙伟 陈江龙
研究目的:对宿迁市区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提出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与管制措施,优化区域土地的空间配置。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测定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确定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结果:通过农用地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互斥性矩阵分类,将宿迁市区分为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区域和农用地重点保障区域等6种类型区。研究结论:基于宜农和宜建导向的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对区域土地空间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指导意义,由适宜性分区得到的类型区,从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区域到农地保护重点区域,分区引导方向由建设用地开发向农用地保护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