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5)
- 2023(13992)
- 2022(12412)
- 2021(11884)
- 2020(10098)
- 2019(23593)
- 2018(23526)
- 2017(46361)
- 2016(25284)
- 2015(28702)
- 2014(28825)
- 2013(28863)
- 2012(26875)
- 2011(24210)
- 2010(24487)
- 2009(22801)
- 2008(22773)
- 2007(20587)
- 2006(18494)
- 2005(17105)
- 学科
- 济(95899)
- 经济(95762)
- 管理(72184)
- 业(69934)
- 企(57309)
- 企业(57309)
- 方法(44836)
- 数学(38795)
- 数学方法(38338)
- 中国(29312)
- 制(28081)
- 财(27730)
- 银(27328)
- 银行(27180)
- 农(25888)
- 行(25649)
- 融(21740)
- 金融(21739)
- 学(21246)
- 业经(21104)
- 贸(19302)
- 贸易(19285)
- 易(18745)
- 务(17567)
- 财务(17496)
- 财务管理(17446)
- 地方(17360)
- 农业(16560)
- 企业财务(16558)
- 理论(16468)
- 机构
- 大学(364058)
- 学院(359167)
- 济(143286)
- 管理(140766)
- 经济(139842)
- 研究(123223)
- 理学(119005)
- 理学院(117685)
- 管理学(115704)
- 管理学院(115059)
- 中国(104223)
- 京(79785)
- 科学(75070)
- 财(73287)
- 所(63973)
- 农(61094)
- 中心(57399)
- 研究所(57242)
- 财经(56977)
- 江(54975)
- 业大(52723)
- 北京(51835)
- 经(51633)
- 农业(48139)
- 范(45623)
- 师范(45135)
- 州(45068)
- 院(44435)
- 经济学(42792)
- 财经大学(42540)
- 基金
- 项目(231426)
- 科学(179878)
- 研究(168525)
- 基金(167209)
- 家(146069)
- 国家(144858)
- 科学基金(122617)
- 社会(103419)
- 社会科(97771)
- 社会科学(97741)
- 省(88618)
- 基金项目(88320)
- 自然(81218)
- 自然科(79244)
- 自然科学(79221)
- 自然科学基金(77830)
- 教育(76922)
- 划(76002)
- 资助(70962)
- 编号(69454)
- 成果(58170)
- 部(51758)
- 重点(51445)
- 发(48319)
- 课题(47618)
- 创(47278)
- 科研(44648)
- 创新(44138)
- 教育部(44073)
- 项目编号(43344)
- 期刊
- 济(162359)
- 经济(162359)
- 研究(117042)
- 中国(72555)
- 学报(57337)
- 财(55691)
- 农(55244)
- 管理(53151)
- 融(53120)
- 金融(53120)
- 科学(52081)
- 大学(42999)
- 学学(40307)
- 教育(38080)
- 农业(36769)
- 技术(28849)
- 财经(28682)
- 业经(25355)
- 经济研究(25049)
- 经(24220)
- 问题(21407)
- 理论(21159)
- 实践(19317)
- 践(19317)
- 业(18907)
- 图书(18853)
- 贸(18003)
- 技术经济(17088)
- 现代(16617)
- 国际(16322)
共检索到562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毅 陈可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两大风险。这两类风险在加总过程中既存在复合效应,又存在分散效应,且与市场流动性相关。本文分析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关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当前银行业监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 银行业监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赵志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和金融稳定治理框架进行反思和改革,构建了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并举的金融监管框架,凸显信用风险和资本金的重要性,同时,深化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内在统筹机制,并着力完善问题机构处置机制,为危机后国际金融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2023年美欧银行业风险演进显示,机构破产不是源于信用风险而是利率风险,以资本金为核心的监管有效性存在一定缺陷,货币政策调整对金融稳定产生显著冲击,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出现政府强力干预的趋势。美欧银行业风险凸显全球金融危机后构建的风险应对、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和金融稳定治理的政策框架仍有待改进。未来需要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再权衡,加强金融监管体系与机构风险管理的匹配性,考虑以资本金为核心的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的潜在不足,同时需进一步优化问题金融机构救助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
关键词:
银行业风险 监管有效性 资本金 制度反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翟金林 周强
1988年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及1999年的《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等后续文件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史上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它推动了风险监管的规范和统一,并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信用风险的指导蓝本和实践框架。对这一框架的分析研究既是把握信用风险监管最新趋势的基础,也是指导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监管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巴塞尔协议》及后续文件关于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监管演变分析,探讨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风险暴露的计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的标准要求及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等,为防范银行业信用风险进行技术及理论上的铺垫。
关键词:
银行监管 信用风险 风险暴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颜新秀 王睿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风险集中被定义为任何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相对于银行的资本、总资产或总体风险水平)、威胁银行健康或维持核心业务能力的单个风险或风险组。风险集中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或表外项目(无论产品或服务),既可以出现在交易过程中,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继志
鉴于流动性风险对银行体系的重要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协议Ⅲ》首次规定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为了有效防范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中国银监会于2014年1月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4年3月起施行。《管理办法》设定的监管指标和监测工具搭建了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制度框架,商业银行应以此为契机,加大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力度,优化流动性资产储备及融资结构,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监管指标 监测工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栾福茂 李华 尹雷
交叉金融业务是我国银行业探索混业经营的重要实践,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加强监管。但在目前分业监管模式下,我国银行业交叉金融业务监管存在制度建设滞后、多头监管、缺乏有效监管、监管"穿而不透"、监管约束力有限和现行监管与服务实体经济监管目标存在一定冲突等问题。因此,应预见性地推出相关监管政策,加强监管机构间协调监管,加快建立混业视角风险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监管配套机制,出台支持实体经济的监管政策。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刘丽娜
银行同业业务经过演化,已经从早期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转变为一种多元化投资和盈利方式,由此也导致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框架向复合型风险转化,风险不易识别、难以准确计量,存在监管套利空间,并且风险传导渠道更加多元化,风险扩散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指标上升,部分资金存在空转套利现象。对此,监管机构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穿透业务本质实施风险监管;加强政策协调,有序化解局部风险、维护全局稳定;针对创新业务的监管应回归本源、有保有压。
关键词:
银行同业业务 交叉型业务 银行监管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刘丽娜
银行同业业务经过演化,已经从早期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转变为一种多元化投资和盈利方式,由此也导致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框架向复合型风险转化,风险不易识别、难以准确计量,存在监管套利空间,并且风险传导渠道更加多元化,风险扩散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指标上升,部分资金存在空转套利现象。对此,监管机构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穿透业务本质实施风险监管;加强政策协调,有序化解局部风险、维护全局稳定;针对创新业务的监管应回归本源、有保有压。
关键词:
银行同业业务 交叉型业务 银行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良芳
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风险增大,其中最主要的是信用风险。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的十点建议,指出不能崇拜数学模型防范风险,预测风险要靠集体智慧、靠理性的战略分析。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岱松 蔡利初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控制与实施对于银行业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随着"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显现、世界范围内金融业竞争加剧,同时,伴随着网络等高科技的发展,银行业的风险量化管理、全面管理等前沿理论逐渐被提出并付之实践,这将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路与理念产生较大影响。传统的合规性监管向审慎性监管、试行风险量化式监管、风险预约选择/承诺制监管等前沿性理论的转变必将对我国银行业监管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精神,建立科学、严密、高效的治理制度和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以风险意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待以推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鹏飞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曹麟
三大信用风险模型在国际银行业宏观压力测试实践中被广泛使用,CreditRisk+要求数据较少且计算量较小但难以考虑贷款违约的行业相关性;CreditMetrics很好地考虑了违约行业相关性但要求数据较多且面对较大的贷款组合计算量过大;CreditPortfolioView建模过程中不需额外设计风险传导及情景模型,能直接用于宏观压力测试,但其损失分布计算量较前面2种模型都大。本文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压力情景生成及风险传导部分采用分行业的CPV模型,信用风险计量部分采用违约概率固定的CreditRisk+计算损失分布。该压力测试方法考虑了贷款违约的行业相关性,数据要求较少且计算量小。
关键词:
宏观压力测试 信用风险模型 行业相关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佳 王涵生
本文从全球视角,在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尤其是在信用风险量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和路径,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维系国家的金融安全。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国际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中军
美国大银行的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被公认为世界银行业客户评级的主流发展方向 ,其评级理念和评级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提出应从评级标准、评级方法等基础环节入手 ,将客户信用风险评级作为信贷管理控制的导向系统加以创新和设计 ,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客户信用风险评级体系
关键词:
美国大银行 内部信用风险 评级体系 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晓薇 郭敏 李莹华
本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系统地考察了银行业竞争与风险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构建连续的利率市场化指数,并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行业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的相关性状态依赖于利率市场化水平,即当利率市场化程度低于临界值时,行业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负相关,"风险转移效应"显著大于"特许权价值效应";当利率市场化程度超过临界值时,银行风险承担的"风险转移效应"显著被削弱,这种现象非国有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为了有效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机,监管当局应适度把握行业竞争水平并且引导规范有效的竞争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