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10)
- 2023(19751)
- 2022(17179)
- 2021(16354)
- 2020(13773)
- 2019(31696)
- 2018(31484)
- 2017(61535)
- 2016(33438)
- 2015(37953)
- 2014(38090)
- 2013(37098)
- 2012(34438)
- 2011(31096)
- 2010(31565)
- 2009(29427)
- 2008(29219)
- 2007(26202)
- 2006(23270)
- 2005(20968)
- 学科
- 济(132378)
- 经济(132203)
- 管理(101879)
- 业(95243)
- 企(79964)
- 企业(79964)
- 方法(61089)
- 数学(53176)
- 数学方法(52292)
- 财(38181)
- 中国(36601)
- 农(36549)
- 制(31176)
- 业经(29584)
- 学(27635)
- 贸(25905)
- 贸易(25888)
- 易(25202)
- 地方(24621)
- 务(23583)
- 银(23582)
- 银行(23531)
- 财务(23483)
- 理论(23457)
- 财务管理(23428)
- 农业(23301)
- 行(22426)
- 企业财务(22182)
- 融(22097)
- 金融(22093)
- 机构
- 大学(482313)
- 学院(480987)
- 济(193943)
- 经济(189578)
- 管理(186973)
- 理学(160622)
- 研究(160241)
- 理学院(158795)
- 管理学(155593)
- 管理学院(154713)
- 中国(124002)
- 京(103005)
- 科学(96868)
- 财(95126)
- 所(80697)
- 农(75839)
- 财经(74596)
- 中心(73259)
- 研究所(72561)
- 江(72342)
- 业大(69492)
- 经(67618)
- 北京(65670)
- 范(62600)
- 师范(61990)
- 农业(59211)
- 经济学(58611)
- 院(58220)
- 州(58101)
- 财经大学(55376)
- 基金
- 项目(315530)
- 科学(248233)
- 研究(231329)
- 基金(228860)
- 家(198813)
- 国家(197151)
- 科学基金(169562)
- 社会(144368)
- 社会科(136747)
- 社会科学(136712)
- 省(122405)
- 基金项目(119801)
- 自然(110948)
- 教育(108423)
- 自然科(108404)
- 自然科学(108378)
- 自然科学基金(106412)
- 划(103264)
- 资助(96535)
- 编号(95027)
- 成果(78567)
- 重点(70684)
- 部(70355)
- 发(66309)
- 课题(65990)
- 创(65024)
- 教育部(60644)
- 创新(60642)
- 科研(60155)
- 大学(59606)
- 期刊
- 济(216932)
- 经济(216932)
- 研究(146320)
- 中国(95058)
- 财(74385)
- 学报(74348)
- 管理(72007)
- 农(68830)
- 科学(68211)
- 大学(57559)
- 教育(55948)
- 学学(54104)
- 融(49365)
- 金融(49365)
- 农业(46644)
- 技术(43779)
- 财经(37506)
- 业经(35080)
- 经济研究(34531)
- 经(32112)
- 问题(28185)
- 业(23732)
- 理论(23604)
- 贸(23578)
- 技术经济(23544)
- 图书(23252)
- 统计(23000)
- 版(22313)
- 科技(21617)
- 现代(21436)
共检索到724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苏飞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近年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市场预期是否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本文构建我国结构因子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Factor-Augmented VAR,SFAVAR),尝试探讨情绪因子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模型包含133个国内外宏观经济变量,样本期间为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证结果显示,市场预期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在考虑情绪因子的情况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因子及货币因子具有抑制效果,而人民币实际汇率受利率上升冲击呈升值趋势。此外,当模型加入情绪因子时,短期内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因子所造成的冲...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供给到产出的传导机理,建立了中国省际货币政策传导的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模型以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在模型中引入了空间变量,中国货币供给量M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季节虚拟变量等为解释变量或控制变量;空间变量的设置以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区划为基础,并考虑北京、上海和广东经济影响的特殊性,设置了空间权重指示指标矩阵。并按八大经济区域分别估计省际方程,共得到31个方程和398个系数。通过显著性分析,研究了省际货币传导效应、空间效应和个体效应。最后归纳出三点结论,提出了在货币政策创新中可能要关注"点灌"的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挽虹
本文基于无约束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分别以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为代表的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变量的有效性及影响时滞,并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内生变量受到的信息冲击进行动态分析。分析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时滞较利率工具短。央行除了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加强利率调控的传导效果,也要灵活、前瞻性地调整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过度波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挽虹
本文基于无约束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分别以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为代表的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变量的有效性及影响时滞,并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内生变量受到的信息冲击进行动态分析。分析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时滞较利率工具短。央行除了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加强利率调控的传导效果,也要灵活、前瞻性地调整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过度波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凯威 杨洋
经济转轨背景下,仅以某一单个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无法完整捕捉我国货币政策态势,货币政策效应估计存在误差。基于此,论文采用2005年1月—2014年6月相关变量(31个产出相关变量、4个物价相关变量、5个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分别构建产出因子、通货膨胀因子、货币政策因子,据此估计由三因子组成的FAVAR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结果表明:现有以单一指标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的研究低估了货币政策的真实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以货币政策因子为政策变量的FAVAR模型避免了"价格之谜"现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丰
文章采用TVAR模型,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物价和产出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冲击表现出更大负向反应,物价对价格型货币政策也呈现较大负向反应,产出的反应则呈现出更大的波动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负向影响大于对价格型调控效果的负向影响,不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状态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呈现明显非线性特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效果,使货币政策调控偏离政策制定者的目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实施产生了显著影响,我国央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应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亮
根据以往研究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相关文献和理论框架,本文利用2000-2009年的季度数据,通过一个同时施加长期约束和短期约束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应对进行了研究。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手段探讨了包括利率政策、货币和信贷在内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稳定资产价格的同时对经济增长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认为货币政策不宜以盯住资产价格为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茜 张永刚
自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被指定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央行在不同的时点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它的多重政策目标,所以没有单个政策工具能持续地暗示央行的政策态度。考虑到此特点,本文运用伯南克-米霍夫半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查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构表明:货币政策对于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明确的影响;流动性效应存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冲击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素香 汪增群
对于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且内部发展差距较大的大国而言,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各地区的传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两项计量工具,实证检验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产出的影响,还是对物价的影响,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的影响都要显著地大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茜 张永刚
自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被指定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央行在不同的时点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它的多重政策目标,所以没有单个政策工具能持续地暗示央行的政策态度。考虑到此特点,本文运用伯南克-米霍夫半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查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构表明:货币政策对于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明确的影响;流动性效应存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冲击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创 付蓉 徐曼
本文首先从"价格型"和"数量型"两个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行评估,并在运用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开放度和汇率稳定性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当货币政策独立性处于高区制时,两种类型的货币政策均能发挥出良好的逆风向调控效果,并且相比于"数量型"调控,"价格型"调控具有力度缓和、影响长久等优点。本文认为,未来在积极推进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主导向"价格型"主导转型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充分发挥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侯云飞 喻金田
基于分位点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我国宏观经济、宏观金融、金融市场以及商品市场数据,系统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宏观金融、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表现出了非对称性。具体来看,美联储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对我国GDP增长率、消费者价格指数、进出口、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波动、债券、股票、基金和商品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在不同分位水平下存在差异,且在高分位水平和低分位水平不具有对称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昕 李璐
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的股票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再选取2005年1月—2014年9月的月度数据,建立SFA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调控效应不明显,股票市场存在短期的财富效应,但投资效应不明显。整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传导机制并不顺畅。
关键词:
SFAVAR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股票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牟俊霖 王阳
为了充分利用宏观经济数据的信息,本文以中国118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为基础,采用要素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第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城镇单位就业、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增长;第二,除了增加货币供给M0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的就业有微弱的促进作用之外,增加货币供给M1、M2以及降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城镇单位就业、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的就业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第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均能有效地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建议,如果促进就业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政策目标,则应当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主,如果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都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政策目标,则应当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使用的政策组合,而不应当单独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这样会造成"无就业的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货币政策消费传导效应的回归分析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要素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估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效应——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
论信贷市场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汇率传导渠道的VAR模型分析
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基于SVAR模型的经验研究
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利率机制
产业结构升级中的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效应——基于BVAR模型与门限回归模型的分析
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析——基于STVAR模型
复杂网络方法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中的应用初探——与传统计量模型、DSGE模型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