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3)
- 2023(5535)
- 2022(4604)
- 2021(4303)
- 2020(3727)
- 2019(8655)
- 2018(8269)
- 2017(17103)
- 2016(9085)
- 2015(10734)
- 2014(10830)
- 2013(10922)
- 2012(10323)
- 2011(9592)
- 2010(9587)
- 2009(9079)
- 2008(9063)
- 2007(8220)
- 2006(7140)
- 2005(6479)
- 学科
- 济(47769)
- 经济(47686)
- 管理(31839)
- 业(28633)
- 方法(26887)
- 数学(25029)
- 数学方法(24911)
- 企(23359)
- 企业(23359)
- 财(12161)
- 中国(11621)
- 制(11556)
- 农(10285)
- 融(9294)
- 金融(9294)
- 银(9171)
- 银行(9168)
- 行(8765)
- 贸(8186)
- 贸易(8178)
- 易(7905)
- 业经(7704)
- 务(7444)
- 财务(7430)
- 财务管理(7411)
- 企业财务(7186)
- 地方(6996)
- 体(6984)
- 学(6559)
- 农业(6443)
- 机构
- 大学(144645)
- 学院(140598)
- 济(66798)
- 经济(65663)
- 管理(58823)
- 理学(50577)
- 理学院(50136)
- 管理学(49630)
- 管理学院(49342)
- 研究(44559)
- 中国(38005)
- 财(33180)
- 京(29614)
- 财经(26669)
- 经(24392)
- 科学(22803)
- 经济学(22477)
- 所(21470)
- 中心(21423)
- 经济学院(20481)
- 江(20368)
- 财经大学(20113)
- 北京(18906)
- 研究所(18882)
- 农(18835)
- 业大(17331)
- 商学(16933)
- 商学院(16789)
- 州(16196)
- 范(16080)
- 基金
- 项目(91595)
- 科学(73732)
- 基金(70523)
- 研究(67188)
- 家(60186)
- 国家(59749)
- 科学基金(52585)
- 社会(46080)
- 社会科(43917)
- 社会科学(43906)
- 基金项目(36768)
- 自然(33077)
- 省(32689)
- 自然科(32236)
- 自然科学(32230)
- 自然科学基金(31725)
- 教育(31121)
- 资助(30305)
- 划(27828)
- 编号(25939)
- 部(22662)
- 成果(21323)
- 教育部(20303)
- 国家社会(20161)
- 重点(20034)
- 人文(19415)
- 制(18974)
- 发(18716)
- 创(18590)
- 大学(18022)
共检索到212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林玲 赵子健
从理论上来说,市场需求密度增加,企业期望利润上升,大量企业进市场,产品替代性提高,消费者可以更容易地从低生产率企业产品向高生产率企业产品转移,从而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高生产率企业存活下来,资源错配程度降低。为了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利用1998—2007年中国水泥行业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市场需求密度增加,产品替代性降低,企业最低生产率、平均生产率和最高生产率均提高,企业整体生产率上升;与此同时,企业间资源错配降低。据此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提高市场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二是推进物流发展,降
关键词:
市场需求密度 资源错配 水泥产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峤 刘修岩 陈露
城市密度作为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重要表现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其不但能够影响生产率、经济增长及生态环境等,而且对城市的创新效率这一关乎长期增长的因素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匹配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企业专利数据库,并结合LandScan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构建了包含企业—年份维度的300多万个样本,基于OLS与工具变量法系统识别了城市内部街区尺度的密度差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街区层面的密度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专利产出,高密度发展的创新外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街区尺度高密度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吸取知识溢出的养分,克服知识溢出面临的地理阻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顾严 冯银虎
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多重均衡和统计学中的双峰分布,可以作为判定收入分配形成两极分化的依据。借助非参数估计中的Kernel方法,对1978-2006年中国十几个大行业人均实际工资概率分布形态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行业收入分配格局开始由单峰向双峰转变,行业收入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各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普遍快速提高,但不同行业受益的程度差别较大。在产业结构升级、行业市场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行业收入差距将呈现出短期持续扩大、中长期有望迎来库兹涅茨拐点的发展态势。为此,需要采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取向,选择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集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浩 李灏 金娟
根据独立董事的功能,独立董事的声誉包括咨询声誉与监督声誉两方面。文章以在ST公司任职来反映独立董事两方面声誉同时受损,利用2002-2012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数据研究发现:ST公司的独立董事未来同一时期所兼任的上市公司数量会减少,而且如果ST公司在其任期内未能成功"摘帽",则其所兼任的上市公司数量会进一步减少;但同时,ST公司的独立董事未来仍可能获得新的上市公司聘请,而且聘请ST公司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收益较高。文章研究表明,中国独立董事市场确实排斥声誉受损的董事,但对声誉机制也存在负向需求,即如果公司希望较少受到监督,则它们可能主动追逐监督声誉较差的独立董事。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机制 特别处理 市场需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贺梅英 庄丽娟
在农产品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需求决定着产品的价值实现,成为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诱导因素。本文基于对广东、广西、海南三个荔枝主产区257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荔枝间伐改造、高接换种、水肥药一体化等先进技术的采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荔枝预期销售价格对农户采用见效较快的间伐改造技术有显著影响,而预期销售收入时农户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诱导作用更明显。生产专业化对农户采用荔枝生产技术的影响与理论预期不符,兼业户采用间伐改造技术的概率高于专业户,荔枝收入比重较低的农户采用间伐改造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概率反而较高。
关键词:
市场需求 农户 技术采用行为 荔枝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兵 辛清泉
本文考察在IPO发行权管制的条件下,民营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寻租动机对审计市场需求的影响。我们采用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在证监会发审委担任专职委员,则该所在IPO审计市场中的份额越高,并且获得了更高的审计收费。民营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考虑地缘关系和审计质量的作用。此外,我们也发现在上一年审计的IPO公司数量越多的事务所,其IPO市场份额越高。这些结论进一步证实了政府管制权力对审计师选择和审计收费的影响。
关键词:
寻租 审计市场 审计收费 民营公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小玲
通过对两个养鳗场的水源和养鳗池的水环境理化因子的周年监测 ,表明水源pH值、总碱度、S‰、COD、NO2 -N、NH3-N含量 ,地下水均较水库低且稳定 ,养殖池水中央水质劣于跑道 ,池塘水质优劣与养殖管理方法密切相关
关键词:
鳗鲡 养殖 水环境 调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修岩 贺小海
本文基于样本期为1999-2004年的地级面板数据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对中国地级区域市场潜能、人口密度等经济地理因素与其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级区域的市场潜能、人口密度等经济地理因素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都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而且,无论是从绝对弹性还是标准化弹性来看,地级区域市场潜能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都更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凯南 苗滋坤 乔元波
本文尝试从微观视角考察企业所处区域内的高校密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11—2017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教育部公布的历年普通高校名单,以每家企业所处一定地理空间内的高校数量作为衡量高校密度的指标,实证分析了高校密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密度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层次高校对企业创新的促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密度对企业创新在创新类型、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处地区等方面都具有异质性影响。同时,本文从研发合作和知识溢出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密度影响企业创新的中介机制。
关键词:
高校密度 企业创新 中介机制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章韬 王桂新
考虑集聚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我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1990~2008年间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高是我国城市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与集聚外部性紧密相关的要素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仍是制约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经济密度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两种不同的影响途径:制造业在市辖区内的空间集聚体现为"拥挤"效应;人口空间密度则对地方产出的影响存在倒U型特征。人口因素仍然是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人口与制造业的空间"共聚"现象对城市产出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
关键词:
集聚经济 经济密度 生产率 技术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宗胜 赵源
本文通过引入智能化资本重构任务模型,刻画不同技术密度部门中工业智能化升级对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机理,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智能化升级对高、低技术密度部门就业的净影响效应,同时结合企业面板数据验证了智能化就业效应的传导渠道。研究表明:在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高、低技术密度部门工业智能化升级都能够显著促进就业增加,且高技术密度部门的就业增加效应要明显高于低技术密度部门;在低技术密度部门工业智能化升级能够激发其利用技术扩散,而在高技术密度部门则倾向于通过生产规模扩张渠道,促进部门内部不同规模的就业增加;智能化升级的正向就业效应在非国有控股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最为突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良举 王永培
针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显著的现状,采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基础设施和经济密度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和经济密度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均具有积极影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聚集经济形成,降低城市拥挤效应,能够推动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场分割,提高分工精度这三条路径,减轻或消除要素资源错配。分地区比较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技术水平提高、投资规模扩大、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等措施同步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毕子明
房地产价格波动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但各种因素最后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影响房地产的市场供求这个中介变量来发挥作用的,供求的变化导致房地产价格上下波动。多年来,我国主要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已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自2012年以来,一些地方房地产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同时,另一些地方却开始出现"鬼城",房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本文试图从区域人口密度变动对房地产需求影响的角度来分析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原因,以求能够解释上述现象。
关键词:
区域人口密度 房地产需求 房地产价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