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64)
- 2023(18041)
- 2022(15010)
- 2021(13751)
- 2020(11675)
- 2019(26877)
- 2018(26507)
- 2017(51005)
- 2016(27470)
- 2015(31307)
- 2014(31244)
- 2013(31476)
- 2012(29499)
- 2011(26715)
- 2010(26822)
- 2009(25651)
- 2008(25706)
- 2007(23203)
- 2006(20725)
- 2005(19260)
- 学科
- 济(140562)
- 经济(140397)
- 业(99806)
- 管理(93834)
- 企(86574)
- 企业(86574)
- 方法(57189)
- 数学(47603)
- 数学方法(47295)
- 财(39261)
- 农(37982)
- 业经(35062)
- 中国(34137)
- 制(29056)
- 地方(27655)
- 农业(26132)
- 务(25989)
- 财务(25955)
- 财务管理(25908)
- 企业财务(24577)
- 贸(24325)
- 贸易(24306)
- 易(23548)
- 学(22341)
- 和(21274)
- 体(21063)
- 银(20738)
- 融(20732)
- 金融(20727)
- 银行(20709)
- 机构
- 学院(410446)
- 大学(409435)
- 济(188483)
- 经济(184962)
- 管理(160058)
- 研究(140257)
- 理学(136241)
- 理学院(134810)
- 管理学(133152)
- 管理学院(132349)
- 中国(112983)
- 财(89587)
- 京(86070)
- 科学(78551)
- 所(70384)
- 财经(70245)
- 农(65608)
- 中心(64142)
- 经(63624)
- 江(63313)
- 研究所(62592)
- 经济学(59246)
- 北京(54734)
- 业大(54606)
- 经济学院(53263)
- 财经大学(51677)
- 农业(51125)
- 院(49753)
- 范(49438)
- 州(49248)
- 基金
- 项目(257319)
- 科学(205084)
- 研究(191361)
- 基金(190694)
- 家(163560)
- 国家(162157)
- 科学基金(140779)
- 社会(126531)
- 社会科(120067)
- 社会科学(120037)
- 基金项目(100409)
- 省(98257)
- 自然(87860)
- 教育(86520)
- 自然科(85834)
- 自然科学(85808)
- 自然科学基金(84390)
- 划(81705)
- 资助(77976)
- 编号(75746)
- 成果(61838)
- 部(59066)
- 重点(57179)
- 发(55984)
- 创(55191)
- 国家社会(53407)
- 课题(52065)
- 制(51600)
- 教育部(51514)
- 创新(51097)
- 期刊
- 济(220040)
- 经济(220040)
- 研究(130053)
- 中国(82113)
- 财(73908)
- 管理(63573)
- 农(60898)
- 学报(55417)
- 科学(55118)
- 融(44969)
- 金融(44969)
- 大学(43289)
- 学学(40940)
- 农业(40833)
- 财经(37101)
- 技术(35959)
- 经济研究(35254)
- 教育(33883)
- 业经(33772)
- 经(31997)
- 问题(28904)
- 贸(24909)
- 业(24204)
- 技术经济(23997)
- 世界(22537)
- 国际(21846)
- 统计(20040)
- 现代(19691)
- 商业(19209)
- 理论(18916)
共检索到639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望 蒋为
本文从动态资源再配置的角度,讨论市场进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微观解读。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对市场进入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具有活跃的市场进入率,进入率较高的行业与地区增长绩效往往也较好,即市场进入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比较也证实市场进入率是解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所考察的时间段里,虽然新企业平均只占制造业增加值的7.5%,但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却高达46.3%;新企业在进入市场后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企业,但增速会随着企业进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最终...
关键词:
市场进入 经济增长 中国制造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考察了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并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二者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各部门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大而且较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较大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装备制造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反映出装备制造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而感应度系数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其他产业部门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刺激较弱;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平稳的协整关系,GDP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冲击的响应非常明显,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GDP冲击的响应只有微弱波动,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志强 张干 齐建国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0年、2001~2008年间中国制造业各部门与工业经济整体增长的关联度,以研究进入WTO前后中国制造业部门结构的演变。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部门结构在进入WTO之后的2001~2008年间较之前的1994~2000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轻工业在中国制造业的地位日趋下降,中国制造业持续向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转变,且高新技术产业对制造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中国制造业高新技术特征日益显现。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工业结构 灰色关联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明元 王大伟
由生产要素转换导致的产业结构演进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对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从要素类型的角度进行了划分和实证分析,论证了随着生产要素的转换而出现了产业内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三类产业在结构方面的变化。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生产要素转换 产业结构演进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毅夫 章奇 刘明兴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金融结构的演变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以及不同的金融中介在企业融资中相应的比较优势。本文从金融结构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角度 ,通过对全球制造业 1 980 - 1 992年数据的经验分析 ,试图证明一国的金融结构必须要和产业规模结构相匹配。我们主要考察了金融结构的两个主要内容 :一个是银行业的结构 ,即信贷资产在不同规模等级的银行间的分布状况 ;另一个是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 ,即金融资产在银行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分布状况 ,或者说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只有当金融结构和制造业的规模结构相匹配——即在一个以大企业为主的经济中 ,存在...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制造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齐涛 何双希
基于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各行业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肇庆市在行业层面的制造业区位熵。结果显示,肇庆市传统制造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和金属制品等行业集聚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先进制造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集聚水平呈增长趋势。先以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行业层面的区位熵计算结果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制造业区位熵越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再分别以肇庆市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共24个行业的区位熵计算结果为自变量,构建计量模型,结果显示,肇庆市先进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呈现多种不同关系。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肇庆市应坚持制造业优先发展,坚持和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做好劣势产业转移;积极引育先进制造业产业,加快建设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肇庆市先进制造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伏英 蒋兰陵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那么对制造业的投资是否能有效地刺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实证检验。文章选择了新加坡的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制造业投资总量、行业结构、资本结构等角度,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得到了新加坡制造业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
制造业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铁球 张学刚
无论是标准国际贸易理论还是"新-新贸易理论"都认为出口可给一国带来静态或动态的生产率提升,但它们都暗含竞争性完备市场的假定前提。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转型经济与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存在广泛的市场失灵,可能会削弱出口对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并利用1999-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出口并未明显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长,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内市场体系等。
关键词:
出口 企业异质性 技术进步 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平 骞金昌
科技活动对就业增长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新技术的采用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新技术可能是节约劳动的技术,它使企业雇用更少的劳动力,同时扩大产出。本文基于1998—2004年中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数据,首先分析科技活动对企业生存可能性的影响,进而分析科技活动对生存企业的就业增长率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科技活动对企业生存有正面影响,但对就业增长无效。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科技活动 就业增长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李学峰
研究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揭示资本市场对资本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以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对投资增长与资本回报率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低下,并导致其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微弱。造成我国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是上市公司绩效的非稳定性和经营非持续性。因此,要实现我国资本市场引导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功能,必须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性和经营持续性。
关键词:
股票市场 资本配置效率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本炎 魏宇 官雨娴
本文结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基地内迁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选取了西部11省份1999~2008年的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回归结果看,资本投入和劳动力变量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内蒙古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最大,广西、重庆、四川、宁夏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都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显著的正效应;而贵州、云南、陕西、甘肃4个省份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都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显著的负效应;青海省和新疆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比较来看,装备制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优树 张坤
本文从国际生产分工理论出发,分析价值链长度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关系,发现后向联系的价值链受二效应的双重影响,其价值链长度与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同时,由于要素稀缺性决定其传递长度,因而前向连接的价值链长度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具有正向作用。通过将国内价值链长度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代理变量,发现不管是基于前向连接还是后向连接的国内价值链长度,均对增加值增长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和传统最终品贸易价值链长度对增加值增长作用不显著。因而,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应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吸引高质量创新要素,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分工协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关键词:
价值链长度 国内大循环 经济增长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