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0)
2023(9325)
2022(7625)
2021(7217)
2020(5837)
2019(13516)
2018(12875)
2017(24060)
2016(13444)
2015(15844)
2014(15654)
2013(15217)
2012(14488)
2011(13364)
2010(13383)
2009(11995)
2008(12029)
2007(10727)
2006(9556)
2005(8783)
作者
(38867)
(32624)
(32422)
(30876)
(20856)
(15609)
(14660)
(12757)
(12660)
(11484)
(11132)
(11096)
(10303)
(10261)
(10152)
(10152)
(9692)
(9517)
(9476)
(9412)
(8246)
(7927)
(7725)
(7335)
(7203)
(7165)
(7128)
(7027)
(6639)
(6484)
学科
(61134)
经济(61073)
管理(31951)
(28801)
方法(27066)
中国(24971)
数学(24734)
数学方法(24508)
(20622)
企业(20622)
(15583)
(13903)
贸易(13892)
(13533)
(11411)
(11024)
(10883)
业经(10452)
地方(10298)
农业(9815)
(9610)
金融(9610)
(9565)
银行(9544)
(9308)
环境(8892)
理论(8779)
(8509)
(7430)
教育(7359)
机构
大学(200180)
学院(197689)
(89577)
经济(87779)
研究(75527)
管理(70312)
理学(59991)
理学院(59193)
管理学(58204)
管理学院(57826)
中国(57729)
(44110)
科学(43029)
(38637)
(38165)
研究所(34538)
中心(33033)
(32337)
财经(31384)
经济学(29950)
(28889)
(28671)
北京(28441)
(28320)
师范(28097)
业大(27396)
经济学院(26950)
(26851)
农业(25656)
财经大学(23518)
基金
项目(128762)
科学(103504)
基金(96545)
研究(94661)
(84765)
国家(84096)
科学基金(71615)
社会(62948)
社会科(59793)
社会科学(59775)
基金项目(50182)
(46093)
教育(46066)
自然(44637)
自然科(43724)
自然科学(43713)
自然科学基金(42962)
(41487)
资助(40150)
编号(36742)
(31029)
重点(29549)
成果(29321)
(28205)
国家社会(27565)
教育部(27175)
课题(27025)
中国(26591)
(25810)
人文(24683)
期刊
(97176)
经济(97176)
研究(64116)
中国(43844)
学报(30674)
科学(29362)
(28415)
(27612)
教育(27103)
管理(25803)
大学(23893)
学学(22328)
技术(20221)
(19731)
金融(19731)
农业(19544)
财经(16962)
经济研究(16928)
(14873)
问题(14644)
(13589)
业经(12510)
国际(12256)
世界(11947)
职业(11570)
(11394)
统计(9976)
技术经济(9786)
(9669)
论坛(9669)
共检索到307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恢忠  
本文探讨了市场过渡期中国大城市居民职业地位获致中的自致因素与先赋因素的作用与地位问题,以及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它们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市场过渡期中国大城市居民的职业地位获致以自致因素为主,先赋因素为辅,先赋因素对个人职业地位获致影响力较弱;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与个人能力、努力有关的因素在个人职业地位获致中的作用上升,与个人能力、努力无关的因素作用下降,研究结果部分支持维克多·倪的市场过渡促进"平等"的观点,并指出这种平等是"机会均等"意义上的平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宏波  冯渊博  董冠鹏  苗长虹  
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基于2016年郑州市区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微观尺度下居民健康与环境危害感知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影响居民健康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郑州市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知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多数居民认为空气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噪声污染,垃圾污染与水污染相对较轻,但这4种环境污染均对居民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影响。(2)居民健康感知的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中间低—外围高"的分布特征,即市中心的居民健康水平较低,而处于外围地区的居民健康水平较高。(3)不同社会经济属性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感知差异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健康状况的感知越来越差,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感知最差;高学历与高收入者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很好或者非常好的比例远大于低学历与低收入者;性别与婚姻状况对健康感知的影响并不明显。(4)居住地到工作单位的距离越远,健康状况感知很好或者非常好的人数比例越低,街道区位也是影响居民感知自身健康状况的显著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郑州市制定更加公平、有效的环境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洁  张可云  
论文基于已有研究将大城市病细分为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3种典型症状,采用2013年全国204个地级市横截面数据,根据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人口空间分布指标,首先运用OLS回归探讨城市规模、空间失衡、建设滞后、产业转型、体制弊病等5种主要致病因素对大城市病的影响;其次,建立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因素与大城市病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病作为一种"综合病",具体到不同层面对应的主要致病因素也大相径庭。其中,城市总体规模较大、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分布、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大城市中并不普遍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相反地,产业结构的改善、公共服务的增加、行政权力的集中均有助于吸引和调动资源;此外,不论是城区人口总量的增加,还是分布结构的集中化,均显著不利于消除环境污染,并且非农产业比重的上升和城市道路面积的扩张也会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钰莹  王明利  
[目的]低温奶产品是我国唯一可以与国际奶产品相抗衡的产品品类,未来低温奶产品必然在我国形成新的消费趋势,并成为复兴民族乳业的关键。基于此,探究大城市居民的低温奶产品消费认知水平、消费现状及其消费的影响因素既可开拓国内低温奶产品消费市场,也可弥补该产品消费研究的不足,对提高我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通过使用2019年北京市8所辖区内的418位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调研数据,以不同群体特征作为切入点,深度分析大城市居民低温奶产品消费认知水平及消费现状,并借助Heckman两阶段模型考察个人及家庭特征和产品认知信息是否是影响城镇居民低温奶产品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学生人口数、工作人口数、收入水平以及年龄、职业因素分别影响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行为决策。年龄、教育水平以及性别、人口总数、职业因素分别影响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水平。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制作工艺因素对居民巴氏杀菌奶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均有显著影响,而保质期和价格因素仅对消费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口感风味、制作工艺和价格因素对居民低温酸奶消费行为决策影响显著,但只有口感风味因素对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结论]城镇居民低温奶产品认知概念薄弱,对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保质期信息的认知程度较高。低温奶产品消费具有区域性差异,消费主力集中在女性人群、40~50岁人群、高学历和高收入人群中。个人和家庭特征以及产品认知信息对城镇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均具有显著影响。未来我国大城市居民的乳制品消费将逐渐趋于新鲜化和休闲化发展,低温奶产品消费将发展为新兴消费趋势,液态奶产品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梁茜  代蕊华  
本文基于对学习机会公平的内涵分析,从分配机会公平、程序机会公平和互动机会公平三个维度,结合我国不同地区80余所学校11 535名高中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呈现普通高中学习机会公平的现状,并从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和验证影响普通高中学习机会公平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相比先赋性因素,自致性因素对于普通高中学习机会公平的影响效应更大。其中,由政策撬动的先赋性因素影响着分配与程序机会公平,学校资本或可取代家庭资本对于学习机会公平的作用空间,教师期望与学生的个体参与对于学习机会公平发挥着关键影响,尤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信念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的能动作用。未来应基于“拓展学习机会”的视角,从制度匹配层面、学校资源供给层面以及师生互动层面促进公平理念和实践的深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小年  
猪肉是我国居民"菜篮子"中的重点产品,其市场供给与价格水平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大城市猪肉供给角度来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猪肉供给对价格稳定的影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大城市猪肉市场供应、稳定猪肉价格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苑清敏  申婷婷  邱静  
在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5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应用泰尔指数从区际层面对环境效率差异进行衡量,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平均值的区域分布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境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内差异是区域总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效率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对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资依存度仅对珠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志霞  李启明  
采用主观、心理和社会幸福感综合幸福感量表,对17个省、直辖市的41个大中小城市的居民综合幸福感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城市类型、社区类型及人口特征对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进行了方差统计分析,就经济收入、城市管理、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城市居民综合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了相关多因素作用模型并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城市类型、社区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的居民幸福感具有不同的特点,经济收入、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城市管理是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师硕  郑逸芳  黄森慰  
通过比较2003年和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发现城市居民的环境友好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居民在私人领域的环境友好行为有所增加,但是在公共领域的环境友好行为却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居民对环境知识掌握的程度、对环境污染的感知与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相同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认为要提高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参与水平,应当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改进政府的环保工作,降低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成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师硕  郑逸芳  黄森慰  
通过比较2003年和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发现城市居民的环境友好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居民在私人领域的环境友好行为有所增加,但是在公共领域的环境友好行为却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居民对环境知识掌握的程度、对环境污染的感知与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相同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认为要提高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参与水平,应当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改进政府的环保工作,降低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军定  杨维  周云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差距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对影响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的讨论,始终是收入分配领域研究的重点。本项研究就是利用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基本情况调查的有关资料,运用目前国际通用的方法,对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和见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金鹤  孙红雪  
基于多维视角下,运用熵值法、ESDA等方法剖析三大城市群内55个城市的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查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2016年城市群城市韧性排名:长三角大于京津冀大于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等级结构:京津冀以京—津市为支撑呈双核心驱动模式,长三角呈橄榄型结构,珠三角呈金字塔式结构;长三角城市韧性呈正空间集聚,京津冀与珠三角城市韧性呈空间负相关;财政风险与金融效率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本地效应整体影响为负,市场、技术、开放性因素及金融规模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本地效应整体影响为正;各因素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空间溢出特征差异化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丽莉   杨予越   李长风   赵婷婷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构建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可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还能起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城市竞争力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采用全局熵值法、标准差椭圆、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13—2019年中国五大城市群涵盖的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划分消费中心城市层级,考察各城市群消费中心城市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各大城市群内部存在双核或三核消费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城市消费中心城市指数提升;(2)各城市群的消费中心城市在空间分布格局和时空演变趋势上均存在一定差异,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外,各城市群的消费中心城市都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现象,且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程度最大;(3)消费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对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异呈现抑制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莹  宋建华  
本文使用来自商业银行信用卡账户的消费数据,通过单因素事件法分析中国城市居民信用卡违约行为发生概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信用额度一年内的变化和信用额度使用率对居民未来的违约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绝对账户振幅只在违约前六个月表现出对违约发生的概率有显著的影响,而收入信用额度比在不同时刻对未来发生违约概率的预测能力存在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红涛  楼嘉军  刘润  刘松  
采用计量经济学和空间地理学方法,构建了休闲消费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进行了综合测算。结果显示:休闲消费水平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人口"胡焕庸线"两侧出现休闲消费鸿沟;休闲消费水平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核心城市向外辐射的空间圈层模式;个人可支配收入、城市经济实力、地理环境差异、闲暇时间、休闲动机和城市文化等是居民休闲消费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