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2)
2023(6707)
2022(5361)
2021(5028)
2020(3925)
2019(8988)
2018(8765)
2017(16878)
2016(8882)
2015(9733)
2014(9073)
2013(8695)
2012(7699)
2011(6820)
2010(6738)
2009(6430)
2008(6008)
2007(5421)
2006(4705)
2005(4270)
作者
(22947)
(19210)
(18784)
(18130)
(12177)
(9156)
(8627)
(7567)
(7097)
(6862)
(6640)
(6321)
(5985)
(5947)
(5742)
(5714)
(5642)
(5596)
(5552)
(5544)
(4566)
(4474)
(4436)
(4365)
(4344)
(4235)
(4164)
(4086)
(3808)
(3732)
学科
(39436)
经济(39407)
管理(24413)
(19486)
(15449)
企业(15449)
方法(12914)
数学(11490)
数学方法(11389)
(9885)
中国(9566)
地方(8854)
业经(8113)
(7321)
(6958)
贸易(6952)
(6896)
(6611)
农业(6110)
(6014)
金融(6013)
(5705)
城市(5611)
(5561)
银行(5558)
地产(5452)
(5452)
房地(5452)
房地产(5452)
环境(5415)
机构
学院(115420)
大学(112336)
(47463)
经济(46507)
管理(43605)
研究(38626)
理学(36652)
理学院(36237)
管理学(35498)
管理学院(35289)
中国(31840)
(26728)
(22544)
科学(21939)
中心(18824)
(18396)
财经(17746)
北京(17258)
(17224)
研究所(16253)
(16234)
(16192)
业大(15592)
(15159)
师范(15033)
经济学(14848)
(14524)
(14341)
经济学院(13353)
财经大学(13349)
基金
项目(75996)
科学(60478)
研究(56957)
基金(55259)
(47143)
国家(46756)
科学基金(41355)
社会(36782)
社会科(34905)
社会科学(34894)
基金项目(29234)
(28833)
自然(26445)
教育(25864)
自然科(25859)
自然科学(25853)
自然科学基金(25372)
(24898)
编号(23737)
资助(22359)
成果(18119)
(16953)
重点(16775)
课题(16493)
(16111)
(16075)
创新(15034)
国家社会(14835)
科研(14388)
大学(14386)
期刊
(57563)
经济(57563)
研究(36016)
中国(23263)
(17564)
管理(16190)
(15214)
金融(15214)
(15017)
科学(14966)
学报(14820)
大学(11689)
教育(11475)
学学(10991)
业经(10700)
农业(10312)
经济研究(9895)
财经(8982)
技术(8817)
(7775)
问题(7103)
商业(6362)
理论(6292)
(6116)
现代(5825)
实践(5647)
(5647)
(5396)
国际(5291)
(5194)
共检索到179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玉亭  何深静  魏立华  吴缚龙  
文章依托2005年南京市的千户调查数据,检验不同性质、不同特征家庭的住房分异。文章指出,2000年以来南京市住房的社会分异现象十分显著,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仍然存在,某些制度性因素弱化的同时,户口、单位等制度性因素的作用持续而重要;市场因素对于住房分异的决定作用同样显著,主要体现在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住房差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属性群体之间的住房差异十分明显,而相同属性群体内部的住房差异更为显著,这一现象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关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福妹  翟国方  阮梦乔  季辰烨  
现代社会的公民社会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我国各利益群体的民主意识也迅速提升,力争通过平等的话语权来实现民主参与。新媒体的出现正好给了各利益群体打开公共话语空间,成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把"钥匙",同时也给城市应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本研究通过对新媒体特点的分析、新媒体对城市应急管理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提出了政府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城市应急管理的原则和流程,并运用各种媒体手段进行城市应急管理引导,同时要注重与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互动,最终达到迅速合理地解决城市突发事件,并适时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洁  罗小龙  
大事件营销是中西方城市均十分偏好的一种企业家城市策略,也因此成为研究城市政体形成、发展和变迁的重要视角。对南京市河西新城的城市政体实证研究后认为,在南京河西新城中出现的治理体系,是一种以大事件推动和维系的、以公共部门为主导的、促进增长的城市政体。通过考察河西新城政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公众等多方参与者在政体中的作用和互动关系,研究认为河西新城政体经历了从增长联盟到发展型城市政体的变迁。研究发现河西新城政体有以下特点:1大事件起到了推动政体形成和维系政体稳定的作用;2公共部门处于政体的主导地位,其中具有政府背景的非正式治理机构可以成为政体的核心,公共部门之间存在以利益为基础的合作伙伴关系;3公众的力量可以介入城市政体的运作并引致政体变迁。研究用中国的实证丰富和发展了城市政体理论,同时也对建立公平高效的中国城市治理体系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慧  吴晓  
首先,基于我国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就业先导"和"非永久性"的特征,论述"就业地"口径分析农民工空间分异的必要性,并构建相应的因子分析指标。其次,基于2009和2015年课题组关于农民工就业信息调查数据,分析南京市主城区农民工就业空间分异的演变状况。结果显示:①根据因子分析结果,人口特征状况、职业状况和移民特征三个主要因子对南京市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分异具有较大影响,并持续作用于农民工就业空间的分异状态。②用聚类分析法可分别将2009和2015年南京市主城区划分为7类农民工就业区和5类农民工就业区,前者呈现出"方向+圈层"共同主导的空间结构,后者则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就业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圈层间异质化而圈层内同质化的演变特征。最后,基于上述演变特征,提出基于差异化空间需求的农民工空间配套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殷一鸣  胡宏  
既有城市居住分异与居民健康的研究多以居住区的缓冲区作为研究范围,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健康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研究居住分异视角下居民活动空间健康资源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社区居民在活动空间的健康资源可获得性比其居住空间有所提升;传统社区居民在活动空间内享有健康资源优势,而保障房小区居民的健康资源相对匮乏。改善城市居民健康公平的政策需依据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活动特点,改善其活动空间的健康资源分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建华  周倩  
经验证据表明,高房价背景下,经济因素已成为农民工居住空间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通过进一步的调查与访谈发现,房价大幅攀升已导致在城农民工居住空间分异并呈加强的趋势,表现为其居住区位向城郊边缘分离,和城市居民相较其居住形态呈"极化"倾向,与周边市民的居住隔离正在发展。指出纾缓农民工居住空间分异、促进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与城市居民的融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多方协同发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强欢欢  吴晓  王慧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因子生态学手段,对2010年南京市主城区居住空间进行分异图解和定量分析,并与1999年的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南京市主城区的居住空间结构在保持一定扇形放射特征的前提下,正变得更加混合与斑驳,各类型的居住空间彼此夹杂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区位演替和变化,具体演化特征为住区的外延化与碎片化、人口的混合化与分异化以及就业的异质化与集聚化;而影响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包括城市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变、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化、城市住房供应来源多样化及城市居民居住需求多元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辉  吴群  
通过对住宅地价样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运用GIS空间探索性分析(ESDA)技术对南京市2000-2009年住宅用地出让地价进行了空间特征分析,生成数字地价模型,探索住宅地价空间分布规律,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从微观区位层次来研究地价时空差异。研究发现:南京市住宅地价呈现明显的单中心空间结构,并表现出点轴扩展模式;随着时间推移,南京市住宅地价空间结构不断反生变化,地价峰值中心开始向南、向东扩散;地铁快速交通、城市规划及环境等因素对地价时空变异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翔华  刘聪  於建清  
本文基于南京市老年群体住房适老化改造意愿调研数据,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群体住房适老化改造意愿的影响因素,剔除不显著的因素后得到显著因素:年龄、住房建造年代、住房内成员数、月收入、可接受的改造成本、住房满意度、对住房适老化改造是否熟悉。通过建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并针对处理结果提出建议:建立老年群体住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老年群体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施策;加大住房适老化改造宣传力度,普及住房适老化改造的理念与模式;优化改造成本分摊模式,提升老年群体与市场的参与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膑莲  翟国方  何仲禹  范晨璟  
引入住房与交通可支付能力的创新方法,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将住房类型分为三类,在交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纳入广义的时间成本概念,并通过可达性分析和交通调查两种不同方式获取交通成本数据,从排除家庭选择影响和实际家庭选择倾向两个不同方面,对南京市的住房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并首次对中美综合负担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发现中美负担能力在"中心—边缘"空间结构中的格局差异。最后根据综合负担研究结果,分别从居民和城市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梦洁  张周青  
目前,学区房和教育地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通过选取7个教育变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量化;然后以南京市为例,分别构建单一市场和细分市场的特征价格模型,定量探索各类教育设施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类教育设施对房价均具有正向影响;2住房价格的“学区”效应显著;3南京市单一市场中对房价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初中质量、小学质量、重点大学、幼儿园数量和重点高中、高中数量;4教育设施对房价的影响在老城区和新城区存在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翔华  陈昕雨  袁丰  
居住和就业的空间关系,既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反映,也是评判城市空间合理性的重要准则。新就业大学生(取得专科及以上学历且工作未满3 a,在南京无自有住房且租房居住)、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低于2016年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166元/月,在南京无自有住房且租房居住)和中低收入人群(南京户籍,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074元/月,人均住房面积不大于20 m2)等住房困难人群,普遍面临住房机会不平等的问题,职住关系也呈现出特殊性。论文基于南京市这3类住房困难人群的873份问卷数据,采用两步聚类法对通勤流向模式进行划分,基于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通勤时间和通勤方式的影响因素,并以南京鼓楼区为案例解析住房困难人群的职住关系。结果表明:新就业大学生通勤流向主要为内部通勤,通勤时间最短,职住关系受通勤流向和工作单位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通勤流向主要为侧向通勤,通勤方式机动化程度最低,职住关系受通勤流向、工作单位和性别显著影响;中低收入人群通勤流向主要为侧向通勤,职住分离程度最高,职住关系主要受到住房类型的显著影响。以鼓楼区为例,论文进一步发现新就业大学生以交通条件为导向、外来务工人员以工作地为导向和中低收入人群以居住地为导向的职住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德智  杨昊  陈红霞  杜静  
以南京市为例,对城市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现状开展了大样本的抽样调查,并应用描述统计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城市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现状不容乐观,住房压力普遍较大,影响因素和住房需求呈现多样化。最后从保障房选址、租金制定、增加购房机会等方面提出破解其住房困境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