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7)
2023(11646)
2022(9402)
2021(8912)
2020(7550)
2019(17528)
2018(17203)
2017(33711)
2016(17827)
2015(20238)
2014(19926)
2013(19960)
2012(17974)
2011(16094)
2010(16395)
2009(15706)
2008(15924)
2007(14268)
2006(12559)
2005(11829)
作者
(49800)
(41539)
(41461)
(39550)
(26772)
(19667)
(18822)
(15956)
(15730)
(15001)
(14161)
(14060)
(13611)
(13136)
(12992)
(12697)
(12485)
(12062)
(11853)
(11509)
(10218)
(10144)
(10028)
(9583)
(9389)
(9238)
(9231)
(8904)
(8203)
(8183)
学科
(91933)
经济(91845)
(83558)
(77252)
企业(77252)
管理(68262)
方法(44825)
数学(36933)
数学方法(36431)
(28958)
业经(28150)
(25512)
中国(22489)
(21329)
财务(21297)
财务管理(21283)
企业财务(20202)
(17906)
贸易(17891)
农业(17803)
技术(17510)
(17473)
(17406)
(15796)
(15218)
理论(14701)
(14354)
(13497)
(12859)
金融(12859)
机构
学院(267363)
大学(262973)
(128281)
经济(126434)
管理(111675)
理学(95906)
理学院(95121)
管理学(93760)
管理学院(93276)
研究(85046)
中国(72061)
(58507)
(54770)
财经(46902)
科学(45215)
(42804)
(41745)
经济学(40193)
(38686)
(38479)
中心(37964)
研究所(37121)
经济学院(36274)
北京(35141)
财经大学(34810)
业大(33567)
商学(32704)
商学院(32414)
经济管理(30621)
(30286)
基金
项目(167711)
科学(136030)
基金(127764)
研究(123766)
(109126)
国家(108245)
科学基金(96270)
社会(83578)
社会科(79674)
社会科学(79653)
基金项目(65914)
(62683)
自然(61408)
自然科(60180)
自然科学(60168)
自然科学基金(59233)
教育(56203)
资助(54396)
(51755)
编号(47675)
(39013)
(37922)
(36886)
重点(36872)
成果(36655)
国家社会(35818)
(35246)
创新(34668)
教育部(34524)
人文(33645)
期刊
(141759)
经济(141759)
研究(81659)
(49111)
中国(48678)
管理(48254)
(35661)
科学(34551)
学报(31131)
(28485)
金融(28485)
技术(26164)
大学(25550)
财经(25128)
农业(24639)
学学(24545)
经济研究(24023)
业经(22959)
(21783)
问题(18452)
教育(18283)
(17847)
技术经济(17774)
(16651)
国际(16578)
世界(16159)
统计(15966)
(14759)
商业(13463)
现代(13415)
共检索到405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嬛  邓涛涛  
本文从动态的视角出发,将同一企业的多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视为连续性事件,通过运用中国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数据(1983—2015),研究市场规模以及由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三个维度构成的市场距离对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次序的影响。本文发现,中国企业倾向于先进入市场规模较大的市场,但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降低了中国企业在进入次序上对大市场的偏好;随着投资次数的增加,制度距离对市场规模与进入次序的调节作用不再显著,但是,地理距离的调节作用却被加强;在2007年之前,中国企业倾向于先进入市场规模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嬛  邓涛涛  
本文从动态的视角出发,将同一企业的多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视为连续性事件,通过运用中国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数据(1983—2015),研究市场规模以及由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三个维度构成的市场距离对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次序的影响。本文发现,中国企业倾向于先进入市场规模较大的市场,但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降低了中国企业在进入次序上对大市场的偏好;随着投资次数的增加,制度距离对市场规模与进入次序的调节作用不再显著,但是,地理距离的调节作用却被加强;在2007年之前,中国企业倾向于先进入市场规模较大、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较为丰富的市场,但市场距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在2007年之后,战略资源对市场进入次序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降低了市场的进入优先级,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也在这期间表现出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冠宏  
文章运用2004~2008年我国1852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东道国制度、文化及其差异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影响。经过检验主要有以下发现:东道国政治越稳定、腐败控制越好、政府效率越高以及法制质量越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越低;法制和腐败控制的差异越大,我国企业投资高收入国家的风险越低;政府效率差异越大,我国企业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的风险越高;东道国的保守和阶层观念增加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而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降低了我国企业投资的风险;双边文化距离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呈现"U"型趋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金波  
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文章采用面板logit模型对东道国与母国的制度差异如何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制度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国家异质性特征;(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倾向于那些制度质量好、经济规模大、市场潜力高、要素成本低、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或地区;(3)中国在发达国家或制度质量较好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制度偏向性和制度风险规避特征;(4)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制度质量较差国家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则呈现出一定的制度风险偏好和制度接近特征;(5)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及其对东道国与母国制度差异的优化互补效应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着正向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宏兵  郭界秀  翟瑞瑞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新常态和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背景下,探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极化及其作用机理,对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利用匹配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极化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增加了母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但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对高技术和低技术企业的就业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中等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即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企业对"一带一路"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宏兵  郭界秀  翟瑞瑞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新常态和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背景下,探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极化及其作用机理,对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利用匹配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极化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增加了母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但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对高技术和低技术企业的就业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中等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即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有利于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极化;(2)与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相比,对高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母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极化趋势;(3)与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加剧了劳动力的低技术"极化"趋势。上述研究为实现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与就业优先战略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平  徐登峰  
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关于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进入模式选择问题。首先建立中国企业FDI投资方式选择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获得132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SPSS12.O软件分析得到关于FDI投资方式选择的LOGISTIC模型。模型显示,技术优势、公司国际化程度对企业采用并购方式有负向显著影响,东道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对企业采用并购方式有正向显著影响,文化距离、产业壁垒对投资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股权结构选择与绩效间的关系,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为中国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鹿  
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何种进入模式直接关系到技术获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提出高层管理者认知—组织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的选择分析框架,识别了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技术寻求类型、企业规模、产业变革程度4个影响进入模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假设命题。通过对康希诺生物、鹦鹉乐器和天津药业三家企业进行跨案例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丰富的企业倾向于决策与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模式;技术寻求类型的差异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规模对进入模式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处于产业变革程度高的企业倾向于组织弹性大的进入模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吉鹏  衣长军  黄健  
当前世界各国在地理、文化、制度以及经济等维度距离,仍然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重要因素。根据外来者劣势与制度套利论,检验多维距离因素对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文化、制度以及经济距离增加降低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不同方向的制度距离与经济距离具有差异化影响,正向制度距离与正向经济距离增加降低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负向制度距离与负向经济距离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良春  陈俊科  
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 (一)市场规模我们研究的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是指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中国自1994年以来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构成见表1。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玉  唐礼智  金梦洁  
本文采用半参数变系数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市场规模和我国“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非线性时空关系。首先,提出基于截面似然函数的模型估计方法;其次,从理论层面探究估计量的渐近性质和有限样本表现;最后,分别构建以东道国市场规模为解释变量、东道国制度环境为变系数协变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被解释变量的参数空间面板模型和半参数变系数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东道国市场规模如何随制度环境变化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研究发现:半参数变系数空间面板模型估计量具有良好的渐近理论和小样本性质;在空间维度上,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相互依赖,表现为“第三国”溢出效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非线性依赖于东道国市场规模,表现为一条关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倒U”型曲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制度距离接近性偏好,即我国更偏向于投资制度环境相似的国家,稳健性检验支持了这一结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茂  陆毅  陈丽丽  
本文借助中国商务部提供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以下简称),整理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再把该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形成的全新数据库包含丰富的企业财务信息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基于整合后的数据库,本文首次实证考察了生产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本文发现: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并购模式的概率越大;母国企业上游知识资产跨国流动性差异会一定程度影响生产率的选择效应;通过对生产率分解进一步发现,管理能力越强的企业明显倾向于选择并购模式,但研发能力对投资模式的选择效应却并不明显。因此,本文的发现对我国"走出去"企业进入模式选择能够提供微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汤二子  
经济总体生产率逐渐提高使得企业之间对生产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如果企业自身生产率保持不变,那么这类企业最终会被逐出市场。企业在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的初始阶段会获得更高利润,但是自身生产率维持不变的企业在市场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利润会降低直至亏损而退出市场。因此,经济总体生产率提高与市场规模扩大是导致部分企业"死亡"的两大因素。企业要想扩大生存空间,唯一办法就是提高自身相对生产率。如果企业能够保持生产率的相对优势地位,总体生产率提高与市场规模扩大又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机遇。中国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企业总体生产率的提高与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而中国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的生存状况验证了以上理论命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平新乔  魏军锋  
本文根据Bresnahan&Reiss(1 991 )的文章所发展的模型和计量方法 ,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进行回归分析。证实了在汽车产业中同样存在着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正相关关系 ,并且从实证的角度衡量了中国汽车工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投资分散的程度。我们的经济计量分析表明 ,在当今中国的汽车行业 ,企业实际数目与理论估算的合理企业数目相吻合 ,且单个企业的生产尚未严重受到“最低市场需求量”这一门槛水平的制约的省份 ,只剩下上海、天津和吉林三个省市。这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下一步中国汽车行业的重组、兼并与整合的任务有多么艰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惠泽  张梅  
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不得不考虑要素市场扭曲的调节作用。基于2009—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面板数据,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视角考察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未显著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但较高的要素市场扭曲环境能缓解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2)中介效应模型验证,要素市场扭曲会通过影响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而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会抑制要素市场扭曲对技术创新水平的积极作用;(3)要素市场扭曲的空间样本分布多集中在较高水平上,且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其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着基于要素市场扭曲的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