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3)
2023(7841)
2022(6447)
2021(5861)
2020(4499)
2019(10367)
2018(10112)
2017(19088)
2016(10367)
2015(11748)
2014(11821)
2013(11844)
2012(11425)
2011(10668)
2010(11016)
2009(10116)
2008(10101)
2007(9413)
2006(8653)
2005(8203)
作者
(31974)
(26612)
(26465)
(24837)
(17052)
(12794)
(12047)
(10327)
(10258)
(9708)
(9121)
(9060)
(8676)
(8620)
(8470)
(8169)
(7795)
(7748)
(7702)
(7665)
(6795)
(6528)
(6499)
(6154)
(5991)
(5985)
(5968)
(5953)
(5578)
(5182)
学科
(51864)
经济(51822)
管理(28220)
(26049)
(19214)
企业(19214)
中国(18494)
地方(18329)
(14738)
方法(14165)
业经(12421)
数学(11818)
数学方法(11736)
(10881)
金融(10880)
(10512)
地方经济(10330)
(10258)
银行(10249)
(10092)
农业(9883)
(9430)
(9317)
环境(9136)
(8684)
贸易(8670)
(8507)
(8306)
(8255)
资源(8251)
机构
学院(154432)
大学(150647)
(65111)
经济(63646)
研究(59668)
管理(55799)
中国(47654)
理学(45672)
理学院(45066)
管理学(44402)
管理学院(44108)
科学(35521)
(34359)
(31243)
(30580)
研究所(27818)
中心(27091)
(26230)
(25521)
财经(23047)
北京(22716)
(22625)
师范(22423)
(21393)
(21321)
(20714)
业大(20196)
农业(20066)
经济学(19415)
(19368)
基金
项目(94673)
科学(74296)
研究(72114)
基金(65681)
(56981)
国家(56440)
科学基金(47921)
社会(44926)
社会科(42656)
社会科学(42643)
(38572)
基金项目(34271)
教育(32219)
(31830)
编号(30630)
自然(29208)
自然科(28376)
自然科学(28369)
自然科学基金(27836)
(27011)
资助(26754)
成果(25363)
课题(22109)
发展(21902)
重点(21708)
(21508)
(20063)
(19579)
创新(18297)
国家社会(18271)
期刊
(84846)
经济(84846)
研究(50809)
中国(40310)
(25372)
管理(22777)
(22398)
学报(21764)
科学(21286)
(20718)
金融(20718)
教育(20283)
农业(17436)
大学(15906)
业经(15577)
学学(14594)
技术(14125)
经济研究(13229)
财经(11759)
问题(10766)
(10218)
图书(9921)
(9578)
资源(9404)
商业(8300)
(8245)
(7877)
世界(7856)
(7772)
论坛(7772)
共检索到261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虎涛  
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中,市场资源既是促进分工深化,提升内需规模与质量的保障,也是吸引外部优质资源的条件。作为超大型经济体的中国,市场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独特,它不仅兼具规模和结构优势,而且有突出的技术适应性特征,对于实现自主创新和高水平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潜在市场资源到现实市场规模的转换,并非一蹴而就,不仅需要长期的投资积累、技术进步,而且尤为需要适宜的、宏观和微观层次的制度供给。在发掘、利用和发挥市场资源作用,推进新发展格局构建的过程中,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供给侧与需求侧相结合、盘活存量与催生增量相结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作出总体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从战略层面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一、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提出明确要求。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宏志  
<正>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对标评价为先导,示范创建为牵引,价值创造为重点,管理提升为抓手,品牌强企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多层次、多领域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央企业运行效率效益持续改善,企业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力、产业引领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部分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关键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雪云  
自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把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新发展阶段之"时",度国内外环境之"势"做出的战略抉择,它的提出既具有现实层面的必要性又具有理论层面的科学性;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核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党为"舵",以企业为"桨",以乡村为"指南",形成构建主体的耦合机制融入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远景。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苏庆义  王奉龙  
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形成自身的大国雁阵模式。本文通过现实观察分析中国大国雁阵模式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国确实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形成了大国雁阵模式。但是这一模式的发生具有省份的异质性,不同省份转出或承接产业的情况不同,而且中部和西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的情况不同。大国雁阵模式的演进并非是线性的,会出现停滞甚至是逆转的情况,而且其推进速度较慢。中国未来应该更加主动地推进自身的大国雁阵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祺文  蒋仁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应对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实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和制度支撑。本文从贯彻国家意志、主体功能区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塑造绿色生态空间、满足多元民生需求、构筑开放共赢型空间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服务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雪松  
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取得显著成效,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与此同时,贯彻新发展理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仍需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经济发展空间大、韧性强的优势依然存在。应对三重压力,需加快推进“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效率结构”三重升级,把短期稳增长政策与长期发展战略更好地衔接起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体而言,在需求结构升级方面,要高度重视并强化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在供给结构升级方面,要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效率结构升级方面,要重点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芳菡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当前的世界市场中面临着三重困境:逆全球化潮流甚嚣尘上、资本霸权危害日益严重、多项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为应对这三重困境,在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指导下,我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布局。这一重大战略布局要求我们,注重发挥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作为有力支撑,重视利用世界市场推动的国际分工体系这一关键要点,时刻注意世界市场的“双刃剑”作用这一影响因素。新时代新征程科学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世界市场困境,应从三个方面着力: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动态平衡,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努力打造合作共赢的世界市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礼伯  沈坤荣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但制约我国内需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这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挑战。供给体系的状况是影响需求的核心因素,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是需求扩大的深层影响因素,而市场体制不完善是造成供给体系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做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决策,以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市场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与内在要求,它既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自立自强水平,扩大内需,进而推进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又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芳菡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当前的世界市场中面临着三重困境:逆全球化潮流甚嚣尘上、资本霸权危害日益严重、多项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为应对这三重困境,在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指导下,我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布局。这一重大战略布局要求我们,注重发挥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作为有力支撑,重视利用世界市场推动的国际分工体系这一关键要点,时刻注意世界市场的“双刃剑”作用这一影响因素。新时代新征程科学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世界市场困境,应从三个方面着力: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动态平衡,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努力打造合作共赢的世界市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张耀军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发展战略。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和主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发展主题”的继承与创新,是“发展主线”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2021年,国内学者围绕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客观条件与战略意义,理论内涵与核心要义,实现路径与重点举措,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仅是一个市场引入问题 ,它必须是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变革的综合效应所致 ,包括经济主体在观念和行为方面的转变。由于长期封建制度的束缚和集权体制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存在着众多障碍 ,市场主体缺乏个性色彩是其中之一。在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核心动力的阶段 ,经济主体的个性化培育将是创新的深厚基础和市场的活力源泉。故必须强调和鼓励经济主体的个性化发展 ,实现“集体创新”和个体性化创新并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屠新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自立自强、稳定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政策目标。关税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是财税政策中统筹国际国内的结合点,应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中找准新的定位,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肖菊  梁恒贵  
"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从不同维度深入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任务,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新需求,深入研究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的循环关系,在新发展格局中,统筹构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审计署太原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杨卫东  丁玎  张太平  杨振宇  杜晋奇  闫瑾  吕旭  马诗漫  李琪瑞  赵晨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金融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经济安全稳定和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也应积极作为。本文结合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和新时期金融审计的发展历程,引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与金融审计的关系;通过归纳构建新发展格局涉及的金融体系建设、金融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安全稳定等方面内容,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金融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提出的要求;从完善组织方式、聚焦主责主业、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论述金融审计为更好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