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6)
- 2023(15152)
- 2022(12714)
- 2021(11657)
- 2020(9827)
- 2019(21957)
- 2018(21765)
- 2017(42470)
- 2016(22882)
- 2015(25581)
- 2014(25116)
- 2013(24725)
- 2012(22144)
- 2011(19847)
- 2010(20159)
- 2009(19513)
- 2008(19486)
- 2007(17706)
- 2006(15507)
- 2005(14335)
- 学科
- 济(99654)
- 经济(99506)
- 业(96549)
- 企(86647)
- 企业(86647)
- 管理(86271)
- 方法(45700)
- 数学(37012)
- 数学方法(36439)
- 财(32620)
- 农(31300)
- 业经(31053)
- 制(24113)
- 务(23575)
- 财务(23523)
- 财务管理(23491)
- 中国(22803)
- 企业财务(22303)
- 农业(21218)
- 贸(19116)
- 技术(19107)
- 贸易(19104)
- 易(18589)
- 理论(17676)
- 体(17572)
- 划(17008)
- 策(16328)
- 银(16319)
- 银行(16282)
- 和(16221)
- 机构
- 学院(335874)
- 大学(330472)
- 济(143680)
- 经济(141091)
- 管理(136111)
- 理学(117244)
- 理学院(116137)
- 管理学(114270)
- 管理学院(113660)
- 研究(106743)
- 中国(85869)
- 京(68890)
- 财(68827)
- 科学(62457)
- 农(59533)
- 财经(54204)
- 所(53738)
- 江(50845)
- 业大(50363)
- 经(49172)
- 中心(49115)
- 研究所(48028)
- 农业(46920)
- 北京(43063)
- 经济学(43058)
- 财经大学(40031)
- 州(39614)
- 经济学院(38788)
- 商学(38347)
- 院(38148)
- 基金
- 项目(218386)
- 科学(173771)
- 基金(161840)
- 研究(156193)
- 家(141103)
- 国家(139909)
- 科学基金(122125)
- 社会(102229)
- 社会科(97106)
- 社会科学(97081)
- 省(85591)
- 基金项目(84928)
- 自然(80617)
- 自然科(78878)
- 自然科学(78856)
- 自然科学基金(77555)
- 教育(71397)
- 划(70955)
- 资助(66891)
- 编号(61266)
- 重点(48626)
- 创(48438)
- 部(48289)
- 成果(47978)
- 发(45430)
- 业(45320)
- 创新(44548)
- 制(44051)
- 国家社会(42469)
- 课题(41910)
- 期刊
- 济(161755)
- 经济(161755)
- 研究(96523)
- 中国(64212)
- 财(57519)
- 管理(56384)
- 农(55029)
- 学报(49600)
- 科学(47631)
- 大学(38597)
- 学学(37118)
- 农业(36996)
- 融(34789)
- 金融(34789)
- 技术(30326)
- 业经(28620)
- 财经(28010)
- 教育(27265)
- 经济研究(26017)
- 经(24019)
- 业(22390)
- 问题(20752)
- 技术经济(18864)
- 商业(17328)
- 贸(17080)
- 统计(16414)
- 财会(16224)
- 世界(16176)
- 现代(16118)
- 策(15853)
共检索到502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宏 董梓梅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利用市场规模优势提高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促进一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2005-2015年的国际面板数据,构建市场规模指标反映各国不同时期的需求侧市场规模变化,分析市场规模优势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规模的扩大能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并且受到国家发展水平及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市场规模通过研发水平的中介效应来影响价值链地位;市场规模的扩大会通过降低价值链上游依赖度以及提高价值链下游影响度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且前者作用相对更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红忠 胡杨 王馗
本文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国内市场潜力与企业GVC地位置于统一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5年微观企业数据对国内市场潜力与企业GVC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国内市场潜力能够促进企业向GVC高端环节攀升,证明了大国市场可以作为企业GVC地位提升的动力来源。解构国内大市场优势因素发现,国内超大市场规模引致的虹吸效应、集聚效应、竞争效应通过降低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以及提升生产和研发效率的内在渠道促进企业向GVC高端环节攀升。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国内市场潜力优势不仅可以促进本行业企业GVC地位攀升,还可以通过国内价值链的传导途径带动上下游行业企业GVC地位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何武
本文利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对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和地位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数据是UN Comtrade2002-2011年HS六位编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大约一半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尤其是电信和船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引人瞩目,出现降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量较少,占装备制造业总出口金额的比例不到7%,总体表现远超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装备制造业强国。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由于中国企业仍然趋向出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总体上偏低。出口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雁筑 侯方淼
研究国内市场规模与创新资源投入对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对推动中国造纸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测算了中国造纸业1995-2019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然后将创新资源投入分为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构建了国内市场规模与创新资源投入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造纸业的数据运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从1995年的-0.026上升到2019年的0.103,整体来看分工地位已大幅提高,但是和一些造纸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持续的正向影响,而国内市场规模只能在短期内提升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研发投入对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最强,人力资本次之,国内市场规模最弱。(3)从长期来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国内市场规模对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20.778%、8.473%和25.149%。研究结论表明,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并扩大本土市场规模可以作为中国造纸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路径。基于此,文章提出中国造纸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加强对造纸人才的职业和技能教育、培育和扩大纸产品国内市场等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冯伟
利用中国2001—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发展数据,在运用DEA法测度产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基于总体检验和分类检验,研究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所得结论为:总体而言,本土市场规模对于产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在分类别行业层面上,这种推进作用依然存在,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对于各控制变量而言,其在行业总体层面和分类别行业层面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这主要是由行业发展的自身特性与不平衡性所致。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产业生产率 DEA分析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丰龙 徐康宁
本文使用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以"市场促创新"的假说整体上是成立的。本土市场规模每增加1%,将会促进生产率指数增长0.021%、效率改进指数增长0.023%、技术进步指数增长0.018%。分行业研究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土市场规模作用的发挥更依赖于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和资本密集程度,而对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则并不敏感。从作用机制来看,本土市场规模对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主要通过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与人力资本等途径传递;对效率改进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 王高凤 姜青克
基于贸易附加值核算框架,测算出19992011年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内嵌的国内、国外服务附加值以衡量制造业国内、国外服务中间投入,并以此为依据采用FGLS估计国内外服务价值嵌入总额与嵌入结构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从总体层面来看,国内服务价值嵌入总额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外服务价值嵌入总额显示负向影响;国内现代服务价值嵌入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国外现代与传统服务价值嵌入均呈现负向影响。第二,从分样本层面来看,国内现代与传统服务价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毕飞 陈紫若
本文利用WIOD、《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等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创业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创业显著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在进一步分析中,基于前向参与度与后向参与度的测算,再次证明创业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份额,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本文据此提出了激发企业家精神、有效构建创业网络、推动创业组织学习、倡导创业知识溢出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志源 张梦 马野青
文章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上游度,将其作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指标,重点分析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异质影响。从上游度的计算结果来看,2000—2014年绝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且上游度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反应较为剧烈。实证结果显示,运输、信息、金融以及房地产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都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均有差异,其中运输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房地产业的正向影响效用较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解生
由于现代制造业的产品价值链越来越具有空间可分性的特征,一些处在产业主导地位的厂商越来越注重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链的重组。20多年来,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的积极吸纳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有了较大程度的融入。继续保持这种吸纳与融入,应在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制造业吸纳 全球价值链融入 区位优势提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宏 陈圳
聚焦中国优势制造业,通过使用基于贸易增加值数据分解的框架测算连续20年的中国数据,分析和评估我国优势制造业的竞争力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在优势制造业方面,中国制造业整体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的中、高技术行业相对于低技术和新兴制造业,更具显著竞争力;以核电、航空和高铁为代表的高技术行业、新兴制造业的中间品出口主要是依靠国内增加值的中间品出口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而代表低技术行业的纺织业依靠融入全球价值链保持全球同行业的竞争优势;在全球垂直专业化深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优势制造业中普遍存在参与国际分工的依赖程度弱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良
文章选取2007—2021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该曲线关系会受营销环境的调节,即良好的营销环境会使曲线形态收窄、拐点右移、整体水平提高。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既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也可通过增加企业杠杆率降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在高技术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倒U”型关系中更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郝凤霞 黄含
制造业服务化正伴随着世界经济重构而出现重心转移,导致全球产业价值链产生结构性变化。基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视角,引入异质性服务投入结构,运用2000-2014年44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综合测算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并细化分析我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不同方面的投入服务化水平对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1)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以及分工地位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2)从服务要素投入异质性的角度分析,金融保险服务化、技术研发服务化以及批发零售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运输仓储服务化、电信服务化等五类投入服务化对于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3)进一步区分行业异质性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更能促进传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司增绰 羊宇宁
基于总出口分解方法,利用增加值数据对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测算模型进行了修正。测度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和分行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实际有效汇率高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幅度,且分行业制造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趋势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会对中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点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通过对外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对制造业整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较为显著,但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影响较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铮 张其仔 孙琴
系统分析制造业数字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国内的制造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源自国外的制造业数字化会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国内数字化投入可以通过效率提升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因此,建议全方位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和障碍,加强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产业数字化来源的影响,充分发挥源自国内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逐步降低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对国际数字产业资源的依赖,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