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54)
2023(13306)
2022(11044)
2021(10447)
2020(8753)
2019(19927)
2018(19559)
2017(38390)
2016(19869)
2015(22378)
2014(21524)
2013(20683)
2012(18534)
2011(16367)
2010(16188)
2009(14629)
2008(13993)
2007(12157)
2006(10146)
2005(8597)
作者
(51766)
(43144)
(42872)
(40851)
(27581)
(20478)
(19450)
(16788)
(16441)
(15251)
(14786)
(14289)
(13520)
(13498)
(13239)
(12895)
(12733)
(12333)
(12291)
(12268)
(10382)
(10359)
(10145)
(9912)
(9724)
(9670)
(9342)
(9090)
(8491)
(8273)
学科
(85942)
经济(85869)
管理(62049)
(61034)
(52544)
企业(52544)
方法(41554)
数学(36845)
数学方法(36216)
(21147)
中国(21097)
技术(19850)
业经(19793)
(19235)
地方(15935)
(14677)
理论(14294)
(14045)
贸易(14031)
农业(13758)
(13598)
产业(13402)
技术管理(13175)
(12939)
(12805)
金融(12804)
(12791)
银行(12782)
(12582)
财务(12528)
机构
学院(271329)
大学(268881)
(117956)
经济(115875)
管理(115396)
理学(100968)
理学院(100071)
管理学(98319)
管理学院(97805)
研究(81333)
中国(63077)
(53948)
(51833)
科学(45585)
财经(42335)
中心(39480)
(38725)
(38356)
经济学(36811)
(36576)
业大(36277)
(34536)
经济学院(33324)
研究所(33070)
北京(33058)
(32660)
师范(32379)
财经大学(31922)
商学(31002)
商学院(30702)
基金
项目(190412)
科学(154716)
研究(142222)
基金(141441)
(120918)
国家(119947)
科学基金(107302)
社会(93932)
社会科(89428)
社会科学(89412)
(75234)
基金项目(74761)
自然(68567)
自然科(67165)
自然科学(67153)
教育(66490)
自然科学基金(65985)
(62041)
资助(57018)
编号(56548)
(45189)
成果(43266)
(42443)
重点(42114)
创新(41406)
(41239)
国家社会(39467)
课题(38291)
教育部(37824)
人文(37576)
期刊
(121632)
经济(121632)
研究(76501)
中国(49453)
管理(45645)
(40435)
科学(34659)
学报(32512)
(30080)
教育(28446)
技术(27855)
大学(27068)
学学(25653)
(24926)
金融(24926)
业经(21314)
财经(21196)
经济研究(20861)
农业(20800)
(18362)
问题(15613)
技术经济(15497)
统计(14977)
(14888)
科技(14104)
商业(13760)
理论(12795)
决策(12376)
现代(12214)
(11850)
共检索到384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曾勇  
本文探讨了市场规模与新企业进入及行业创新的关系。基于1992年以来国家政策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所带来的三次产业市场规模分化这一外生条件,本文从三次产业各细分行业水平上发现,潜在市场规模对于行业创新(以新企业进入数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我们的理论模型预示着就业规模对于创新具有两种作用截然相反的"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我们利用国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劳动人口非系统性变化这一条件,对于两种效应哪种占优也进行了经验研究。最后在模型设定、数据处理方面以及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康宁  冯伟  
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企业形成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技术创新。传统的做法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走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种道路没有换来技术,中国企业还是缺乏创新能力。近年来强调自主创新,但发展艰难,中国企业在关键的产业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过大。本文通过构建简要模型并基于案例的分析,对比研究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基于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这种创新的模式内生于本土市场,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主要适用于大规模制造的现代产业,可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一种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伟  徐康宁  邵军  
本文基于2006-2011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发展数据,在明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计量方法,从行业总体层面和分行业层面对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所得结论为:首先,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这种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其次,从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均呈现出一定的行业差异性,即会随着行业发展的不同特点而展现出不同的作用内涵;第三,从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各控制变量的交叉作用的回归结果来看,在共同作用于产业创新时,只有外源性资本投入能够对本土市场规模促进产业创新的作用产生正向的激励效应,其余控制变量从现阶段而言还均无法显示出正向的互补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政  李长英  
文章利用1998年~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的方法,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高端、中端和低端技术创性能力的影响。结论表明:本土市场规模是决定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差距等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之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琦  李风  
文章基于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是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素集聚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基于市场规模的门槛效应,当市场规模小于门槛值时,要素集聚会显著抑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要素集聚最终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当市场规模超过门槛值后,中部地区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叶德磊  
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发行的“建元”和“开元”两只信贷资产债券的技术设计表明,在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存在较严重的存贷差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创新动力实际上是不足的。政府管理层应尽快扩大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以刺激商业银行的创新动力。资产证券化本身也需要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创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国胜  
全球"代工困境"要求本土企业超越代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日益扩张的本土市场规模既为代工企业避免"市场隔层陷阱",获取市场能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规模效应诱因,并诱导OBM国际品牌厂商与代工企业间的"参与式合作",从而为本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比较优势。因此,全球代工体系内部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如何利用本土市场规模的比较优势,诱导代工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由专业生产代工过渡到设计、生产代工,并逐步实现自创品牌或发展跨产业代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夏凡  冯华  
技术市场是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进行创新的有效手段。过往对于技术市场的研究局限在了外部知识引入的有效性层面,鲜有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对其与区域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技术市场规模的扩大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知识的单位价格与识别、交易成本,改变了企业在进行内外部知识投入生产新知识的创新行为决策,而这种作用的积累会对区域技术进步造成正向影响。本文根据中国2009—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混合效应假设下的Bootstrap方法与随机/固定效应假设下的逐步回归方法,系统检验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创新投入影响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创新投入间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2)技术市场规模可以同时通过外部创新投入与内部创新投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在混合效应假设下,存在技术市场规模——外部创新投入——内部创新投入——区域技术进步的链式中介效应,而在随机/固定效应假设下,仅存在并联式多重中介效应。根据过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这种路径上的差异有可能与技术市场交易活动对区域技术进步作用的动态变化相关。总体而言,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市场机制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技术市场的规模差异会导致单位知识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催生创新生产边际成本收益不一致的情况,主体的创新投入决策会由此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区域技术进步。由此,在中国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扩大本地技术交易市场规模以增加区域内多种创新投入,进而推动区域技术进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国胜  胡建军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与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相互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运营支持,终端需求效应通过参与式合作有助于发展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本土市场规模效应。这就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机制、加快本土市场发展,鼓励本土企业根植于国内经济的创新,推动本土企业与外来资本联合研发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志文   冯帆  
基于2001—2016年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在测度本土市场规模和创新效率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制造业行业“需求引致创新”功能的发挥及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本土市场规模扩大显著提升制造业行业创新效率,并且在中、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及私营企业中的正向效应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创新效率的正向牵引作用得益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国民经济循环的畅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内生于本土市场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双循环下制造业行业“需求引致创新”功能实现的主要创新范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雅  
基于贸易竞争效应理论,主要采用中国工企数据库、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中国海关数据库和CEPII-BACI数据库的2002—2013年匹配合并数据,考察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市场规模的初始生产率调节机制对技术创新数量及质量的影响、出口市场规模增长率影响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增长率的时间点选择。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只有当企业初始生产率超过临界值水平时,出口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积极影响才能显现;从结构上看,出口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影响均为正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气设备制造业;从时间点看,一般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增长分别发生在出口市场规模增长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因此,地方政府应改善营商环境,为出口企业减税降费;出口企业应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扩大出口市场规模,缩短创新决策时间,以发挥出口市场规模对创新数量与质量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政楠  茹少峰  张青  
基于1986~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市场容量、市场效率与市场内部结构三个方面构建市场规模变化综合指标体系,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市场规模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变化能够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且这种促进作用随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提升而逐渐增强;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市场规模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性;机制分析表明,市场规模变化通过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类机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据此,应多措并举促使市场规模质升量长,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晓峰  王稼琼  肖永青  
本文对1985—2015年中国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变化与逻辑斯蒂曲线的拟合情况进行经验检验,发现曲线拟合优度、方程和参数的统计显著性水平都处于较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产业生态视角对中国运输市场的规模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经济解释,以期为制定运输产业引导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艳冲  
在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出口一直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则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过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出口的数量和质量上,较少涉及其中的技术细节。本文旨在深入挖掘本土市场规模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潜在影响机制,特别关注研发创新的中介效应,以期为理解和提升服务业出口的技术复杂度提供深刻见解,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战略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