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2)
- 2023(12776)
- 2022(10745)
- 2021(9860)
- 2020(8156)
- 2019(18288)
- 2018(17767)
- 2017(34104)
- 2016(18384)
- 2015(20336)
- 2014(19515)
- 2013(18696)
- 2012(16713)
- 2011(15128)
- 2010(15227)
- 2009(13929)
- 2008(13474)
- 2007(12078)
- 2006(10390)
- 2005(9045)
- 学科
- 济(77705)
- 经济(77644)
- 管理(54842)
- 业(54151)
- 企(45543)
- 企业(45543)
- 方法(37262)
- 数学(33460)
- 数学方法(32872)
- 中国(19568)
- 农(19005)
- 技术(18123)
- 业经(16949)
- 地方(16469)
- 财(16197)
- 学(14393)
- 贸(14345)
- 贸易(14333)
- 易(13869)
- 技术管理(12827)
- 理论(12773)
- 农业(12745)
- 制(12713)
- 融(12055)
- 金融(12054)
- 银(11921)
- 银行(11872)
- 行(11357)
- 环境(11145)
- 划(10882)
- 机构
- 学院(257735)
- 大学(256071)
- 济(106541)
- 经济(104566)
- 管理(102976)
- 理学(90370)
- 理学院(89375)
- 管理学(87548)
- 管理学院(87077)
- 研究(84330)
- 中国(63748)
- 科学(53472)
- 京(52709)
- 农(46065)
- 财(45400)
- 所(42222)
- 业大(41787)
- 研究所(38808)
- 中心(38805)
- 江(37642)
- 财经(37105)
- 农业(36624)
- 经(33869)
- 经济学(32717)
- 北京(32322)
- 范(31601)
- 师范(31156)
- 院(30530)
- 州(29860)
- 经济学院(29612)
- 基金
- 项目(182608)
- 科学(145768)
- 基金(134149)
- 研究(127029)
- 家(119559)
- 国家(118620)
- 科学基金(102771)
- 社会(82819)
- 社会科(78920)
- 社会科学(78901)
- 省(73514)
- 基金项目(71138)
- 自然(68925)
- 自然科(67522)
- 自然科学(67503)
- 自然科学基金(66325)
- 划(61843)
- 教育(59572)
- 资助(54329)
- 编号(49153)
- 创(43521)
- 重点(41516)
- 创新(39865)
- 发(39376)
- 部(39281)
- 成果(36918)
- 计划(35083)
- 科研(35052)
- 国家社会(34864)
- 课题(34563)
- 期刊
- 济(109198)
- 经济(109198)
- 研究(69489)
- 中国(50345)
- 学报(43556)
- 科学(40422)
- 农(39763)
- 管理(39546)
- 财(33855)
- 大学(32678)
- 学学(31240)
- 教育(27221)
- 农业(26992)
- 技术(23703)
- 融(23312)
- 金融(23312)
- 经济研究(18977)
- 业经(18741)
- 财经(18440)
- 经(15910)
- 业(15650)
- 科技(14818)
- 策(14479)
- 统计(14405)
- 技术经济(14376)
- 问题(13790)
- 商业(13209)
- 版(12236)
- 决策(12021)
- 业大(11487)
共检索到367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琦 李风
文章基于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是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素集聚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基于市场规模的门槛效应,当市场规模小于门槛值时,要素集聚会显著抑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要素集聚最终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当市场规模超过门槛值后,中部地区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技术创新 地区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夏凡 冯华
技术市场是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进行创新的有效手段。过往对于技术市场的研究局限在了外部知识引入的有效性层面,鲜有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对其与区域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技术市场规模的扩大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知识的单位价格与识别、交易成本,改变了企业在进行内外部知识投入生产新知识的创新行为决策,而这种作用的积累会对区域技术进步造成正向影响。本文根据中国2009—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混合效应假设下的Bootstrap方法与随机/固定效应假设下的逐步回归方法,系统检验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创新投入影响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创新投入间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2)技术市场规模可以同时通过外部创新投入与内部创新投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在混合效应假设下,存在技术市场规模——外部创新投入——内部创新投入——区域技术进步的链式中介效应,而在随机/固定效应假设下,仅存在并联式多重中介效应。根据过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这种路径上的差异有可能与技术市场交易活动对区域技术进步作用的动态变化相关。总体而言,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市场机制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技术市场的规模差异会导致单位知识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催生创新生产边际成本收益不一致的情况,主体的创新投入决策会由此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区域技术进步。由此,在中国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扩大本地技术交易市场规模以增加区域内多种创新投入,进而推动区域技术进步。
关键词:
技术市场 技术进步 中介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政 李长英
文章利用1998年~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的方法,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高端、中端和低端技术创性能力的影响。结论表明:本土市场规模是决定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差距等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之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
关键词:
市场规模 技术创新 广义矩估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曾勇
本文探讨了市场规模与新企业进入及行业创新的关系。基于1992年以来国家政策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所带来的三次产业市场规模分化这一外生条件,本文从三次产业各细分行业水平上发现,潜在市场规模对于行业创新(以新企业进入数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我们的理论模型预示着就业规模对于创新具有两种作用截然相反的"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我们利用国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劳动人口非系统性变化这一条件,对于两种效应哪种占优也进行了经验研究。最后在模型设定、数据处理方面以及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雄浪 胡运禄 杨林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关键词:
市场规模 要素禀赋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阳峣 唐清
市场规模作为大国优势的突出表现,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凸显。河流对古代市场规模的扩大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北宋熙宁十年282个州的截面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显示:河流资源丰富的地区市场规模更加广阔,即宋代河流促进市场规模扩张;河流对市场规模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北方和南方地区影响显著,四川地区影响不显著;集聚效应在河流与市场规模之间存在中介机制,但因河流类别不同而存在差异。人工运河主要通过产业集聚提升供给效应,进而促进市场规模扩张;自然河流主要通过人口规模提升需求效应,进而促进市场规模扩张。这些结论对我们理解统一大市场的历史形成及促进机制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叶德磊
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发行的“建元”和“开元”两只信贷资产债券的技术设计表明,在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存在较严重的存贷差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创新动力实际上是不足的。政府管理层应尽快扩大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以刺激商业银行的创新动力。资产证券化本身也需要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创新。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创新 市场规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符林 杨中原
本文选取与银行发展高度相关的城市GDP指标,利用TOPSIS方法计算出区域差异系数修正银行资产、负债数据,解决以往研究中忽略区域经济差异而导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存款和贷款的市场份额和集中度指标不可比的问题。典型的1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受其地域经济优势的影响,其竞争优势还非常明显,在城市商业银行中仍然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但随着银行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实施,一行独大的情况将不会出现。
关键词:
市场份额 市场集中度 区域差异 差异系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王云峰 郭继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宣烨
本文在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尝试性地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并以全国2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本地市场规模、工业企业平均规模(需求因素)以及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与竞争程度(供给因素)等因素共同促使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实证检验证实,虽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于具有较大市场规模和更优经济地理位置的中心城市,但我国不同区域引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关键性因素存在差异,东部城市表现为本地市场规模,而中西部城市则是交易成本。实证结果还表明,规模大的工业企业具有明显的服务外包化倾向;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存在MAR溢出,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集聚度。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爱民 魏亚飞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本文从要素市场视角出发,在较为系统的阐述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9-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明显抑制了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其扭曲程度与区域创新能力指标的高低具有明显的反向一致性。据此,本文提出了优化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创新生产效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区域创新能力 市场化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军燕 钟玲 修佳钰
众创空间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新生力量。文章选取2016—2018年我国28个省份195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作为样本,从省际和省内两个层面测算众创空间集聚程度,并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众创空间集聚状态明显,但在空间上呈现突出的不均衡分布特征;众创空间省际集聚与省内集聚均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着正向积极作用,但众创空间省际集聚的影响明显高于省内集聚的作用效果,即相对于众创空间地理分布上的集聚,由其数量因素决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更强;此外,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社会融资规模等控制变量对区域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婷 张爱美
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市创新效率,引入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构建包含权重矩阵的面板数据模型,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创新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及对周边地区的间接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各区域中,高校创新人力和财力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都是非线性的,集聚水平只有在适度的门槛范围内才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三大区域内高校两大创新要素集聚的间接溢出效应多为负值,说明区域内部高校间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新发明在不同城市间转移共享,进而抑制了创新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各区域的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性,但产业结构普遍表现出负向影响,说明当前各区域产业结构与其创新效率提升所需结构并不匹配。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创新要素配置、提高要素使用率、促进创新效率提升等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秀芝 贾丰硕 秦捷
本文从年龄结构、受教育水平两个方面选取变量,采用2009-2021年我国省际年度数据分析人口结构对区域消费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提高能有效促进消费市场发展,而老年抚养比提高会对消费市场产生抑制作用;人力资本质量对消费市场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人口结构对区域消费市场影响的差异性,以期为区域人口和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