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0)
- 2023(6704)
- 2022(5506)
- 2021(4777)
- 2020(3846)
- 2019(8484)
- 2018(7938)
- 2017(15801)
- 2016(8120)
- 2015(9106)
- 2014(9241)
- 2013(9439)
- 2012(9024)
- 2011(8435)
- 2010(8609)
- 2009(8161)
- 2008(7751)
- 2007(7132)
- 2006(6629)
- 2005(6321)
- 学科
- 济(65968)
- 经济(65939)
- 管理(21032)
- 方法(19756)
- 地方(18785)
- 数学(18185)
- 数学方法(18111)
- 业(17282)
- 地方经济(13748)
- 中国(13019)
- 企(12167)
- 企业(12167)
- 学(11042)
- 农(10606)
- 业经(10004)
- 融(8659)
- 金融(8658)
- 环境(8324)
- 经济学(7758)
- 财(7620)
- 农业(7561)
- 制(7548)
- 贸(7140)
- 贸易(7130)
- 银(6917)
- 银行(6911)
- 行(6743)
- 易(6736)
- 发(6709)
- 和(6370)
- 机构
- 大学(131248)
- 学院(130991)
- 济(71326)
- 经济(70192)
- 研究(52385)
- 管理(47108)
- 中国(41022)
- 理学(39778)
- 理学院(39269)
- 管理学(38701)
- 管理学院(38433)
- 财(29988)
- 科学(28501)
- 京(27355)
- 所(26637)
- 经济学(24471)
- 财经(23877)
- 研究所(23818)
- 中心(22693)
- 经济学院(21706)
- 经(21692)
- 江(19830)
- 院(18671)
- 农(18006)
- 财经大学(17692)
- 北京(17600)
- 范(16461)
- 师范(16347)
- 科学院(16227)
- 州(15436)
- 基金
- 项目(81726)
- 科学(65789)
- 基金(61637)
- 研究(59124)
- 家(53721)
- 国家(53378)
- 科学基金(45778)
- 社会(41513)
- 社会科(39586)
- 社会科学(39578)
- 基金项目(31659)
- 省(30219)
- 自然(27679)
- 自然科(27019)
- 自然科学(27015)
- 自然科学基金(26536)
- 资助(25481)
- 划(25385)
- 教育(25313)
- 编号(21715)
- 发(20053)
- 重点(18956)
- 部(18443)
- 国家社会(18416)
- 成果(17310)
- 发展(16879)
- 展(16659)
- 济(16458)
- 经济(16316)
- 创(16110)
共检索到213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本文经验考察了中国2001—2009年中国市场获得(MA)的区域分布,发现东部区域具有外部导向型的MA结构,而内陆省份更倾向于本土导向的需求空间。实证发现国际市场获得(FMA)的贡献程度高于国内DMA,且内陆省份FMA的重要性则低于东部;FMA对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在下降;获取要素市场潜力比获得最终品市场潜力更能刺激经济增长,但前者的贡献弹性再下降;政策意义在于,中国应由早期的外需导向为主,逐渐转型为"内外需并重"甚至"内需主导型"的自主发展模式;利用要素集约化模式替代粗放模式,挖掘要素市场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市场获得 增长贡献 对外导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凤 李晓婷 王婷
本文构建经济增长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动能指数,考察其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东西差距显著。(2)总体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从地区内差距来看,东部地区内差距最大,中部地区内差距最小;从地区间差距来看,东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大,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小;从差距贡献率来看,地区间差距为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较小。(3)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地区差距出现波动式下降,三大地区均存在两极或多极化现象,中部地区尤为显著。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能 地区差距 分布动态演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张光南
本文利用28个省份8个行业的2000—2007年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传统变量如地区工资率和自然运输成本成为外资进入受到制约的基本因素,而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中间品市场获得和产品市场获得,则成为外资进入的显著影响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国民待遇"的公平性部分抑制了外资进入的积极性。最后,文章考察发现,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具有省份壁垒和行业壁垒的双重特征。
关键词:
市场获得 外资进入 壁垒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丁从明 梁甄桥 常乐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省域内部的城市经济规模分布及其背后的资源配置方式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轨制资源配置机制下,省内的资源集聚可能并非源于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是"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使然。省内的中心城市越是"一股独大",省域资源配置效率越低,进而也就越不利于全省整体的经济增长;与之相对应,源于规模经济下的资源集聚将改善省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规模不平衡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本文为理解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城市规模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纪全 张晓燕 刘全胜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保险费、证券市场筹资额、实际利用外资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资源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平衡等。本文以1990-2004年的相应数据,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的特点,并对金融资源、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以进一步明确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金融资源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贤彬 谢小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划调整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文献多从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竞争等角度解释我国区域发展,较少分析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以2003年广东佛山"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作为案例,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估了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的发现表明地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能够实现市场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增长。这为我国地级层面近年出现的"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现象提供了一个经济学上的解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翔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以江苏省为研究背景,着重从区域分工与市场获得角度探究城市集聚经济发生的动力机制。利用2002-2010年江苏13个地级市市辖区数据计算了各市的集聚经济指数、专业化与多样化分工指数和市场获得指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相关指数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多样化分工能有效促进江苏城市集聚经济的发展;市场获得水平的差异是江苏不同城市间集聚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区域分工 市场获得 城市集聚经济 江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帆 付书科 金明浩 杨宏兰
知识产权保护历来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近年来备受重视。但专利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机制,双方很可能互为因果。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面板数据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市场潜能指数等对专利数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检验,发现GDP是专利的Granger原因,但是专利却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是专利同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匹配造成的。因此在制定专利政策时,需要强调城市间的合作,对于长江经济带而言,应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增长极,提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三庚 宋毅成
在关注金融空间分布和区域要素差异条件下,如何保证地区最优增长等一系列新的现实问题凸显。因而,研究金融市场的地区空间分布、金融资源的区域差异、宏观政策的非对称性和要素空间流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成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并逐渐形成新的热点研究领域——区域金融。该理论可为深化我国金融改革,健全金融市场结构提供理论基石,因此本文试图将区域金融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梳理,通过总结区域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和形成的脉络,进而为我国金融改革提供重大启示。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空间分布 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课题组 苏士儒 段成东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造成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原因总体上是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侧重从金融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方面,来探析区域金融资源分布的非均衡与经济增长不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途径。
关键词:
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金融资源 产业结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秀岩 董藩
投资布局指的是投资总量在各个区域的分布状态,即投资的区域分配。这是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往往涉及公平与效率、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取舍,所以是一个最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在发育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投资布局主要取决于各区域的自我积累能力和区际资金(资本)的融通状况,国家的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小建 时慧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区域经济学思想,涉及区域差异与贸易、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竞争与合作等,这些思想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诺奖得主的学术观点反映出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关注区域(空间)问题,区域经济研究越来越转向宏微观兼顾,研究方法更加精细化。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的区域经济学思想对区际贸易及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等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受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区域经济学思想的启发,中国的相关研究应更加关注空间因素,注重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及现象的研究,使区域经济研究向规范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关注制度创新研究,建立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德友
由市场规模演化而来的市场获得(market access)是新经济地理学从需求角度解释空间经济差异的核心变量。本文在计算我国主要城市市场获得的基础上,考察了城市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市场获得与工资、人均产出等经济发展指标的关系。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等因素后,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获得是我国区域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在区域中心城市层面显得尤为突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区域中心城市的开放程度与同区域其他城市的一体化对区域中心城市的市场获得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这间接地影响着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差距。
关键词:
市场获得 城市经济 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踪家峰 熊行 周聪
通过对1994—2006年间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其与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各省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随着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平均规模较大的地区,TFP随着金融机构融资占比的增大而减少;同时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TFP随着金融机构融资占比增大而减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银行为主的融资占比结构的逐步下降将更适应于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银行主导 市场主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