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24)
2023(13500)
2022(11249)
2021(10237)
2020(8192)
2019(18743)
2018(18121)
2017(34940)
2016(18309)
2015(20775)
2014(20705)
2013(20981)
2012(20195)
2011(18919)
2010(19102)
2009(17749)
2008(17355)
2007(15321)
2006(13992)
2005(13174)
作者
(53906)
(45014)
(44843)
(42615)
(29320)
(21518)
(20300)
(17417)
(17275)
(15910)
(15667)
(15168)
(14522)
(14452)
(14083)
(14040)
(13237)
(13090)
(13028)
(12410)
(11407)
(10880)
(10829)
(10484)
(10249)
(10169)
(9830)
(9454)
(9090)
(8798)
学科
(112778)
经济(112688)
管理(48136)
(44921)
方法(40632)
数学(36968)
数学方法(36824)
中国(33558)
(32506)
企业(32506)
地方(29371)
(24685)
业经(20155)
(19420)
贸易(19403)
(18802)
(18687)
(17452)
金融(17451)
(17442)
地方经济(17245)
农业(16960)
(16805)
(16251)
银行(16242)
环境(16083)
(15879)
(15473)
(12359)
(11969)
机构
大学(281454)
学院(279666)
(139552)
经济(137128)
研究(108010)
管理(103869)
理学(88008)
理学院(86922)
管理学(85953)
管理学院(85393)
中国(84682)
(61127)
(60492)
科学(58730)
(53703)
财经(48220)
研究所(48107)
中心(47362)
经济学(46387)
(44023)
经济学院(41675)
(41238)
(40268)
北京(39811)
(38786)
(37461)
师范(37185)
财经大学(35903)
业大(33697)
(32930)
基金
项目(177651)
科学(143048)
基金(133124)
研究(132620)
(114728)
国家(113850)
科学基金(98098)
社会(91131)
社会科(86758)
社会科学(86739)
基金项目(69093)
(65132)
教育(58927)
自然(58709)
自然科(57386)
自然科学(57374)
自然科学基金(56395)
(55750)
资助(54866)
编号(50482)
(44652)
(41460)
成果(41141)
重点(40348)
国家社会(39769)
发展(37431)
(36880)
教育部(36333)
(36176)
课题(36079)
期刊
(162506)
经济(162506)
研究(96420)
中国(58541)
(42778)
管理(40096)
科学(37658)
(36951)
学报(35911)
(33802)
金融(33802)
大学(28343)
经济研究(28023)
学学(26685)
财经(25878)
农业(25329)
教育(24960)
业经(23341)
技术(23306)
问题(22741)
(22512)
(19568)
国际(17726)
世界(17634)
技术经济(16048)
统计(14587)
(14046)
商业(13669)
经济问题(13308)
资源(13115)
共检索到446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德友  
由市场规模演化而来的市场获得(market access)是新经济地理学从需求角度解释空间经济差异的核心变量。本文在计算我国主要城市市场获得的基础上,考察了城市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市场获得与工资、人均产出等经济发展指标的关系。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等因素后,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获得是我国区域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在区域中心城市层面显得尤为突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区域中心城市的开放程度与同区域其他城市的一体化对区域中心城市的市场获得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这间接地影响着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差距。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  张羽瑶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阈值模型考察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最后,基于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一体化环境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特征。在低集聚度和高集聚度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中集聚度地区却呈现相反的效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影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取的指标作灰色关联分析,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2007年江苏省10个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对缩小这一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浩  李小羽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大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住宅经济5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当前问题及未来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宝剑  贾晓芳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2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两者间关系的经济后果。结果表明,省际贸易壁垒明显加剧了城际市场分割,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省际贸易壁垒通过提高贸易成本和缩小市场规模加剧城际市场分割,二者间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市以及单中心省份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省际贸易壁垒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发现,以城际市场分割为渠道,省际贸易壁垒与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之间呈“U”型关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于绯  邱慕龄  
以广东省传统上划分的四区域为立足点来研究该省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叙述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运用人均GDP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三种方法对四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整体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并且继续加深,广东省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四区域之间的差距、珠三角和山区的差距是全省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勇  张宗益  
对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表现出的区域差距,大量的研究多运用要素禀赋结构差距解释,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在特定经济体中区域差距的持续扩大。本文从经济权利禀赋出发,提出了一个合理解释地区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1990-2005年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尽管物质资本存量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是,禀赋差异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也是区域差距持续扩大的结果。在市场化进程的制度转型中产生的权利缺失成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地区自生能力相对低落、差距持续扩大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但能通过与要素流动的交互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从要素层面来看,资本与技术要素总体上对扩大经济发展差距表现为负的显著性,而劳动力要素则表现出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需构建产业梯度合理转移的路径与机制;加大对下游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的技术支援以及对上游欠发达地区的资本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涛  黄宇菲  冯奎  吴华清  
本文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熵值”非线性规划法、TOWA-GA混合算子方法,首次以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视角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方法揭示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稳步向好的趋势,但仍存在总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明显,总体差异水平不高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北部沿海经济区的内部差异最大,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对八大综合经济区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八大综合经济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全国层面和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大西北、大西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7个综合经济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北部沿海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本文研究内容对制定八大综合经济区差异化政策,落实八大综合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相郁  
区域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空间现象。对于其格式,目前学术界存在2种观点,就是"Williamson假说"和"Amos假说"。文章在以往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发展差距方程式研究了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格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52~2000年期间,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符合"Amos假说"的格式。但是,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在1952~1980年期间,其差距符合"Williamson假说"的格式,并在1980~2000年期间,其差距符合"Amos假说"的格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造成这种差距持续、加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本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徐运保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影响金融资源配置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金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城市会产生不利影响。(2)受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层次的影响,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数字金融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3)消费需求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是数字金融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其中,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此,要推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数字金融的步伐,避免“数字金融鸿沟”扩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小红  
文章基于VECM模型,以宁波保税区域为例,检验了保税区的出口加工值、进出口总额、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三大变量对载体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各个变量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宁波保税区域发展与宁波市GDP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其出口加工值、进出口总额、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对载体城市GDP增长贡献的正向效应显著,滞后短期内其递增速度加快,达到峰值后其贡献度减缓,之后其贡献力度逐步长期趋于平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