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72)
- 2023(20977)
- 2022(17711)
- 2021(16453)
- 2020(13940)
- 2019(31767)
- 2018(31244)
- 2017(59558)
- 2016(32540)
- 2015(36221)
- 2014(35921)
- 2013(35945)
- 2012(32942)
- 2011(29701)
- 2010(29544)
- 2009(27589)
- 2008(27650)
- 2007(24563)
- 2006(21794)
- 2005(19758)
- 学科
- 济(134875)
- 经济(134694)
- 业(110225)
- 管理(105881)
- 企(96054)
- 企业(96054)
- 方法(59574)
- 数学(49111)
- 数学方法(48663)
- 财(40986)
- 农(40081)
- 业经(36464)
- 中国(36209)
- 制(30392)
- 务(27230)
- 农业(27213)
- 财务(27151)
- 财务管理(27113)
- 学(26672)
- 贸(25769)
- 贸易(25751)
- 企业财务(25746)
- 易(25046)
- 技术(24687)
- 地方(24364)
- 和(22425)
- 理论(22383)
- 体(21832)
- 银(21635)
- 银行(21560)
- 机构
- 大学(470820)
- 学院(469761)
- 济(194787)
- 经济(190863)
- 管理(184105)
- 研究(161042)
- 理学(158384)
- 理学院(156603)
- 管理学(154211)
- 管理学院(153329)
- 中国(124504)
- 京(101364)
- 科学(98529)
- 财(91927)
- 农(84034)
- 所(81776)
- 研究所(74142)
- 财经(72897)
- 中心(72376)
- 业大(72290)
- 江(70045)
- 经(66423)
- 农业(66153)
- 北京(64124)
- 经济学(59341)
- 范(58387)
- 院(57996)
- 师范(57713)
- 州(55491)
- 财经大学(54091)
- 基金
- 项目(314506)
- 科学(247168)
- 基金(229934)
- 研究(226533)
- 家(202290)
- 国家(200617)
- 科学基金(171600)
- 社会(144956)
- 社会科(137441)
- 社会科学(137406)
- 基金项目(121673)
- 省(121260)
- 自然(112014)
- 自然科(109405)
- 自然科学(109373)
- 自然科学基金(107485)
- 教育(102680)
- 划(102212)
- 资助(94392)
- 编号(90007)
- 成果(72534)
- 重点(70709)
- 部(69734)
- 发(66722)
- 创(66695)
- 课题(62062)
- 创新(61951)
- 国家社会(60484)
- 科研(59914)
- 教育部(59592)
- 期刊
- 济(218134)
- 经济(218134)
- 研究(141158)
- 中国(92274)
- 学报(77919)
- 农(77033)
- 财(73662)
- 科学(71310)
- 管理(71260)
- 大学(58780)
- 学学(55722)
- 农业(52485)
- 教育(45137)
- 融(43974)
- 金融(43974)
- 技术(40470)
- 财经(37058)
- 业经(35630)
- 经济研究(34789)
- 经(31908)
- 业(29934)
- 问题(28685)
- 技术经济(24691)
- 贸(23296)
- 科技(23043)
- 版(22829)
- 现代(21808)
- 世界(21501)
- 理论(21435)
- 商业(20656)
共检索到704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奚 孙巍
本文选用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技术进步对市场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市场结构存在两个显著的临界值0.090和0.170,在临界值两侧,技术进步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市场结构门限特征:高垄断行业的技术进步会巩固其垄断地位,导致行业绩效下降;低垄断行业的技术进步会使其行业利润率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零利润,导致行业绩效提高;处于两者中间的垄断程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慧燕
本文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工序分工模式下,中国制造业会出现有偏向性的技术进步。随着工序分工参与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会越偏向于人力资本方向。有形资本相对报酬越高,行业技术密集度越高,技术进步越偏向于有形资本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亚男 余东华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剖析,探究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配置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机理,并提出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与合理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判断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有偏技术进步及要素配置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效应及要素配置效应。结果表明,由于装备制造业资本效率相对偏低且增长滞缓,要素效率与要素禀赋结构方向不一致,造成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资本深化的要素配置结构均存在部分效率损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潜力。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增强研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要素效率增长率,尤其是提高资本效率水平是实现效率驱动增长的根本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相林
本文指出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对研究我国转轨经济之制造业的局限性 ,认为在对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的相关分析中 ,至少还要增加所有制结构变量 ,才能正确认识产业组织的转轨特征。文章根据产业周期演变规律将制造业分为产业成长期和成熟期 ,分别使用了库诺特模型和伯川德模型描述了国有企业特定的行为函数 ,并对处于不同转轨阶段的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及对产业组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志田 何永达
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对浙江制造业1987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显现。因此,应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进步活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以推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超凡 王赟
本文首先通过GL法与AR法对各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品质垂直型、低品质垂直型、水平型三种产业内贸易形态进行划分,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依然以低品质垂直型贸易类型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后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和脉冲函数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正向显著,但行业间存在差距,且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冲击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李雨佳
将中国制造业分为四类,分别研究各类行业劳动力要素的配置、供求和技术进步偏向状况,总结得出技术偏向性与劳动力要素的双向关系,发现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要素价格、要素市场、要素替代弹性等是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就中国制造业来看,技术进步因素内生化于要素生产过程的程度仍较低,需根据行业特性、资源禀赋条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三个方面有差别地得出协调办法。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偏向性 劳动力要素 制造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一凡 陈思怡 易定红
选取2011—2019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特征变化及其对企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由劳动节约型转变为资本节约型,在长期表现为中性的特征。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员工整体数量增加,在就业结构上会降低生产人员和未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数量,增加技术人员和接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数量,这也体现了技能偏向性的特征。技术进步对制造业企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影响在不同类别、不同时段和不同研发投入强度的企业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制度和技术进步特征变化产生的结果。因此,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低技能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以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赵媛
产品内国际分工可以引发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其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崔岩
技术进步通常耦合于资本与劳动的累积过程,并对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出产生差异化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不仅取决于内生因素,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规制就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拓展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可行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测度了中国28个省份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双重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不同,正式环境规制会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则会弱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政府应制定适宜的科技、产业和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企业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并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明月 郑亚莉
提升供给质量是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重要思路,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与28个行业数据分析了供给质量提升对产能过剩化解的影响,并基于结构优化与技术进步视角分析了上述影响的机制。主要结论有: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呈现区域普遍性与时间长期性特征;通过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符合中国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因此能够有效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制造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使得资本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但也因此产生了"投资诱导效应",进而加剧产能过剩。因此在需求结构持续升级的当下,优化供给结构以促进供需实现新的均衡应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供给质量 产能过剩 结构优化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下,构建了测算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变动进行了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偏向差异和资本深化变动决定。笔者利用1978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并且大多数行业的相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是上升的。1990年后大多数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2013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本深化变动是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下,构建了测算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变动进行了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偏向差异和资本深化变动决定。笔者利用1978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并且大多数行业的相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是上升的。1990年后大多数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2013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本深化变动是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构建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1999-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融入GVC的程度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融入GVC程度指数整体呈现"W"型特征,2015年相比1999年呈上升趋势,各细分行业技术进步较为明显。实证结果表明:融入GVC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阻碍效应的存在,导致融入GVC与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这是对融入GVC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相关观点的重新认识。另外,产权制度因素、高素质科研人员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强度、出口密集度、条件建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但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融入GV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帝文 张建鹏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后向关联调节效应研究了国外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由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限制相对较多,相比德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中国制造业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关联度较低;其次,实证结果表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不利于中国制造业增长,但中国制造业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关联对该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基于异质性研究发现,后向关联的调节效应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重工业样本中最为显著。结合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或随着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后向关联度的提高而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