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9)
- 2023(12853)
- 2022(10460)
- 2021(9740)
- 2020(8221)
- 2019(18537)
- 2018(18060)
- 2017(34337)
- 2016(18274)
- 2015(20394)
- 2014(19755)
- 2013(19819)
- 2012(18301)
- 2011(16445)
- 2010(16745)
- 2009(15943)
- 2008(16234)
- 2007(14944)
- 2006(13240)
- 2005(12639)
- 学科
- 济(89323)
- 经济(89235)
- 业(86021)
- 企(79745)
- 企业(79745)
- 管理(71379)
- 方法(37639)
- 业经(29665)
- 数学(28863)
- 数学方法(28720)
- 财(28023)
- 农(25736)
- 中国(25301)
- 技术(22994)
- 务(20737)
- 财务(20721)
- 财务管理(20702)
- 企业财务(19662)
- 制(19620)
- 农业(18053)
- 贸(17660)
- 贸易(17642)
- 易(17205)
- 策(16172)
- 理论(16006)
- 划(15471)
- 体(15167)
- 和(15011)
- 技术管理(14470)
- 银(14344)
- 机构
- 学院(273867)
- 大学(271133)
- 济(129588)
- 经济(127625)
- 管理(110522)
- 理学(93681)
- 理学院(92803)
- 管理学(91960)
- 研究(91569)
- 管理学院(91393)
- 中国(76283)
- 财(60276)
- 京(57291)
- 科学(48903)
- 财经(47648)
- 所(45165)
- 经(43407)
- 江(41854)
- 经济学(40831)
- 中心(40502)
- 研究所(40091)
- 农(39163)
- 北京(36949)
- 经济学院(36716)
- 财经大学(35145)
- 业大(33246)
- 商学(32807)
- 州(32742)
- 商学院(32524)
- 院(32309)
- 基金
- 项目(168235)
- 科学(136532)
- 研究(128481)
- 基金(126053)
- 家(107720)
- 国家(106812)
- 科学基金(94014)
- 社会(86956)
- 社会科(82789)
- 社会科学(82768)
- 基金项目(65524)
- 省(63825)
- 教育(57498)
- 自然(57049)
- 自然科(55865)
- 自然科学(55853)
- 自然科学基金(55032)
- 划(52612)
- 资助(50920)
- 编号(49248)
- 创(41612)
- 成果(39291)
- 部(39247)
- 业(38003)
- 创新(37921)
- 重点(37723)
- 国家社会(37422)
- 发(37010)
- 教育部(34678)
- 制(34231)
- 期刊
- 济(149271)
- 经济(149271)
- 研究(90316)
- 中国(56845)
- 财(51071)
- 管理(49512)
- 科学(36643)
- 农(36552)
- 学报(33826)
- 融(29938)
- 金融(29938)
- 技术(27545)
- 大学(27500)
- 财经(26826)
- 教育(25955)
- 学学(25887)
- 农业(25177)
- 经济研究(24964)
- 业经(23849)
- 经(23416)
- 问题(19338)
- 技术经济(18698)
- 贸(18035)
- 业(17210)
- 世界(16644)
- 国际(16057)
- 现代(14112)
- 科技(13682)
- 商业(13580)
- 经济管理(12622)
共检索到431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强,冀丽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真实地感到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其作用的根本机制在于技术创新,它本质上是以技术创新方式来实现的。对于技术创新来说,其动因、方向、成就大小受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政府政策导向、社会资源、市场结构与竞争状况等。本文主要就市场结构这一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市场结构 市场垄断度 产品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传忠
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关系问题的研究应转变研究思路,创新研究范式,立足于动态的现实企业竞争过程,将企业组织和企业网络纳入市场结构的范畴中来。基于这种新的研究范式,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应成为实现中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最有效的市场结构形式。为形成这种市场结构,必须进一步发展有竞争力的大企业;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再造企业流程;加强企业协作,发展企业网络和进行合作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航
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文章以市场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作用,并实证研究高技术产业中市场结构和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障碍,提出了减少过度竞争、消除行政垄断、构建成果转化机制、健全投融资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和加大国际合作等旨在改善我国高技术市场结构和提高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市场结构 企业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田东山
本文阐明了21世纪中国技术创新面临的新形势,从10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企业 技术创新 路径依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市场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作为一个制度变量对技术创新有深远影响。但市场这个变量是通过不同的参数影响创新的,这些参数包括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多角化等。市场竞争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是完全竞争还是垄断竞争有助于创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西方学者为此进行了几十年的实证和理论工作,但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在此,我们结合当今的国际背景、结合国内的状况,对市场结构与创新的关系作一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燕翎,彭跃华
一、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完全竞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有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每一个企业都生产相同的产品,并且,每一个企业规模都太小,不可能影响市场价格。在这种条件下,由于创新利润远远高于平均利润,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最强,其经营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对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邢海玲
本文进行了中国制造业中外资参与较多的八个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中国技术创新努力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正是外资参与较多的行业。这说明一方面FDI 的流入形成了技术扩散的可能,另一方面 FDI 的市场势力形成了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以及压力,因此"市场换技术"——"以市场竞争换技术创新能力"——"吸引外资"的战略仍然是目前以及未来可取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石军伟 付海艳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社会结构与市场结构的技术创新系统模型,来解释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认为企业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行动者,其技术创新行为是一种社会行动,它会受到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作为一种结果,社会结构会影响市场结构,从而两者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的社会资本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推动社会结构、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协调发展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晓华 周玲玲
利用性能门槛和净效用门槛解释消费者的异质性偏好特征,分析异质性偏好所形成的需求结构形态,进而讨论不同需求结构下技术创新策略的选择表明:当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之间偏好重叠较少时,企业宜专注于固有市场;当偏好重叠程度高且对称时,企业可选择工艺创新降低成本,以满足对方市场低端用户的需求;在偏好重叠程度高但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应采取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 需求结构 技术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安同良 皮建才
企业既可以选择降低成本的创新,也可以选择提高质量的创新。研究发现:只有当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足够大时,或者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处于适度范围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上才会存在一个企业选择进行降低成本的创新活动而另一个企业则选择提高质量的创新活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只有当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处于另外一种适度范围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上才会存在两个企业同时选择降低成本的创新活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只有当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足够小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上才会存在两个企业同时选择提高质量的创新活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最后,基于模型分析提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庆瑞,王伟强,吕燕
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灾难,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摆脱这一困境的唯一希望就是将技术创新与环境联系起来。当然,这里指的技术创新并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创新,而主要指的是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环源技术创新(EnvironmentallySoundTechnology,简写ESTS)。本文对环境创新源、环读创新与扩散的成败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锦 孙玉涛 刘凤朝
本研究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层面,阐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双重主体地位的内涵,并从规模和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难以通过"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来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尚没有成为国有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驱动;私营企业研发活动发展较快,研发效率较高,但是发展空间受限制;外资企业研发活动市场化导向强、效率高。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双重主体 规模-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