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4)
2023(5865)
2022(4834)
2021(4434)
2020(3627)
2019(8255)
2018(7768)
2017(15881)
2016(8578)
2015(9303)
2014(9459)
2013(9595)
2012(9036)
2011(8206)
2010(8255)
2009(7600)
2008(7536)
2007(7044)
2006(5939)
2005(5566)
作者
(26435)
(22057)
(21901)
(21017)
(14033)
(10650)
(10006)
(8380)
(8371)
(8078)
(7555)
(7499)
(7271)
(7107)
(7075)
(6905)
(6557)
(6478)
(6360)
(6283)
(5532)
(5428)
(5375)
(5076)
(4987)
(4957)
(4904)
(4616)
(4586)
(4343)
学科
(43036)
经济(43005)
(26282)
管理(24758)
(21658)
企业(21658)
方法(18904)
数学(16647)
数学方法(16536)
(10228)
(9970)
业经(9733)
中国(9588)
产业(9280)
(9165)
(8662)
地方(8485)
(7760)
金融(7760)
(7253)
技术(7241)
银行(7241)
(7233)
贸易(7228)
结构(6989)
(6984)
(6976)
(6801)
财务(6796)
财务管理(6783)
机构
学院(131427)
大学(131240)
(60505)
经济(59465)
管理(50414)
研究(46348)
理学(43472)
理学院(42990)
管理学(42373)
管理学院(42122)
中国(35689)
(27654)
(27302)
科学(27068)
(23626)
(22781)
财经(22532)
研究所(21304)
中心(20856)
(20507)
经济学(19889)
(19539)
业大(19383)
经济学院(18042)
农业(17992)
北京(17092)
财经大学(17082)
(16658)
(15359)
(15022)
基金
项目(87639)
科学(70181)
基金(66107)
研究(61232)
(58241)
国家(57847)
科学基金(49781)
社会(41216)
社会科(39481)
社会科学(39469)
基金项目(34766)
(33488)
自然(32522)
自然科(31740)
自然科学(31728)
自然科学基金(31251)
(28114)
资助(27640)
教育(27012)
编号(22189)
(20012)
重点(19874)
(19652)
(18401)
国家社会(17792)
成果(17344)
创新(17287)
教育部(17196)
(17066)
人文(16663)
期刊
(66271)
经济(66271)
研究(39369)
中国(23622)
学报(21713)
(21286)
科学(20421)
(20189)
管理(19705)
大学(16299)
(15858)
金融(15858)
学学(15855)
农业(13442)
财经(12605)
经济研究(11283)
业经(11109)
(11039)
技术(9775)
问题(9373)
教育(7600)
(7308)
(7227)
技术经济(7208)
商业(7131)
统计(6287)
理论(6249)
科技(6124)
现代(6097)
国际(6081)
共检索到194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任勇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虽然一直存在着理论之争,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还是被自由贸易论者(如约翰·穆勒)视为可以成立的唯一理由。它不仅给发展中国家保护其幼稚产业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而且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发展新兴产业的理论依据。 虽然产业保护已被普遍接受,但各国实施的结果却有较大反差。近几十年来,为保护本国幼稚产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付出了相当大的保护代价,但保护的产业却发展滞后,仍然缺乏有效的竞争力。相反,日本和韩国通过大力扶植和保护本国产业,成功地推动了本国经济增长,有些幼稚产业甚至发展成为其支柱产业。这一截然不同的保护成效引发出本文所要分析的中心问题——在开放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磊  
本文阐述了政府价格约谈的性质及其实施条件,并在"扩展的斯塔克尔伯格领导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价格约谈的有效性以及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价格约谈只有在短期需求冲击下有效,在短期和长期成本冲击下,价格约谈均存在对大企业的补贴效应和对小企业的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文忠桥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不同的市场有效性程度是与投资者不同的信息结构相对应的,在这些不同的信息结构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针对与不同的市场有效性相对应的信息结构,对投资者应该采取的投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凌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改革的成效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发展。文章在分析新兴产业背景下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发展的基础上,从院校和社会调研两方面分析了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新兴产业结构的有效性,进而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有效调整的思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晏艳阳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问题已日益受到我国分析者的重视。但对于市场有效性的确切含义 ,以及投资评估在促进市场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方面理论界缺乏系统认识 ,因此研究投资评估与市场有效性的问题 ,特别是从投资评估的角度来理解有效市场的含义 ,以及投资评估对于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对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途径 ,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天都  孙谦  
为K线图这一经典技术分析工具提供了量化定义,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对其可盈利性进行了检验,发现基于买入信号交易可以产生显著的超额回报率。但在考虑交易成本后无法再获得超额收益,这为市场弱式有效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左和平  龚志文  
本文根据控制权的配置方式、终极股东的性质和实际控制人类型的不同,将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结构模式分为业务纽带型ICM、股权纽带型ICM和混合纽带型ICM三个大类和六个子类,并对结构演进的内在机制特征进行了探析,最后在治理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韦金典  
2003年6月"中国票据"网的成立,为票据市场的电子化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而如何提高票据市场流动性和报价有效性则是票据市场电子化进程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该文在分析了票据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提出了提高票据市场流动性和报价有效性的几项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炳志  王兵  
对市场结构有效性问题 ,有的借用配置效率来描述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 ,有的借用企业理论来描述企业组织内部效率 ,从而缺乏独立、统一的市场结构效率概念 ,使不同的市场结构失去了比较其有效性的共同基础。独立、完整、统一的市场结构的涵义应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效率基础上的市场机制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建  陈瑶雯  范祚军  
利用2001—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我国现有信贷渠道能够正确引导资金流向非产能过剩行业。但在货币宽松进程中,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国企而非民企,即国企"加了杠杆"而民营企业却"去了杠杆"。此外,流向产能非过剩行业的资金更多的是流向了高杠杆企业,这进一步推高了那些杠杆率本来就过高的企业。诚然,较高的杠杆率能够撬动更大的资源,在经济繁荣周期中,企业利用杠杆率能够扩大生产,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但若经济转入萧条周期,外部需求的减少将使得高杠杆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笔者认为,在未来信贷调控中,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信贷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甘行琼  雷正  
一、我国财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其关键又在于产业结构转型。理论上,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立体型投入关系的总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秀云  冯根福  
本文运用国外最新分析方法,对我国民航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与已有文献不同的结论。目前我国民航业已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但其具有与经典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不同的双重性特征:一方面,寡头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明显提高了民航业市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寡头航空公司对市场控制力弱、干线与国际航线竞争过度而支线竞争不足,加之各寡头航空公司缺乏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程度低、政府政策壁垒较高等原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民航业市场结构有效性的充分发挥。本文结论的政策含义是:要提高我国民航业市场结构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深化民航业的改革和提高民航企业的管理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亚楠  顾江  
该文阐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存在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的矛盾、市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产品生产方式与市场组织方式的矛盾。基于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视角,分析论证了由于政策的片面性、政策的错配和政策错位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供求矛盾。并提出构建兼顾文化产品和服务供求双方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构建有序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是解决市场供求矛盾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