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61)
2023(18946)
2022(16457)
2021(15481)
2020(13233)
2019(30494)
2018(30194)
2017(59219)
2016(32375)
2015(36428)
2014(36658)
2013(36069)
2012(33649)
2011(30261)
2010(30279)
2009(28280)
2008(27995)
2007(25152)
2006(21937)
2005(19636)
作者
(94566)
(79047)
(78341)
(75073)
(50360)
(37911)
(35976)
(30931)
(29988)
(28501)
(26935)
(26541)
(25080)
(25059)
(24693)
(24611)
(23797)
(23413)
(22742)
(22730)
(19484)
(19462)
(19343)
(18123)
(17756)
(17600)
(17552)
(17440)
(16043)
(15695)
学科
(130725)
经济(130584)
管理(94291)
(92348)
(74933)
企业(74933)
方法(62461)
数学(54797)
数学方法(54101)
(37169)
(36339)
中国(34806)
业经(28190)
(28033)
(26870)
地方(26711)
(25072)
贸易(25057)
(24279)
农业(24261)
(23203)
财务(23117)
财务管理(23065)
(22673)
银行(22612)
企业财务(21890)
(21521)
金融(21517)
(21458)
理论(21328)
机构
大学(463249)
学院(462003)
(187609)
经济(183503)
管理(182865)
理学(157302)
理学院(155596)
研究(154485)
管理学(152773)
管理学院(151935)
中国(120141)
(98202)
科学(95087)
(89133)
(78726)
(78330)
中心(71987)
研究所(70942)
财经(70850)
(69745)
业大(69586)
(64405)
北京(62164)
农业(61630)
(59538)
师范(58933)
经济学(56694)
(55939)
(55532)
财经大学(52701)
基金
项目(310659)
科学(243475)
基金(225473)
研究(225060)
(196468)
国家(194860)
科学基金(167101)
社会(140520)
社会科(133175)
社会科学(133140)
(120993)
基金项目(118949)
自然(110295)
自然科(107703)
自然科学(107673)
自然科学基金(105738)
教育(104096)
(101976)
资助(94913)
编号(91964)
成果(74878)
重点(69575)
(69008)
(65523)
(63508)
课题(63237)
科研(59948)
创新(59343)
教育部(59039)
大学(58102)
期刊
(204569)
经济(204569)
研究(137035)
中国(86846)
学报(73450)
(70688)
(69014)
科学(66946)
管理(65888)
大学(55317)
学学(52241)
(48206)
金融(48206)
农业(47833)
教育(47301)
技术(40394)
财经(34873)
业经(33612)
经济研究(32293)
(29746)
问题(26858)
(24986)
技术经济(22945)
理论(22885)
统计(22855)
图书(22725)
(21636)
(21350)
实践(20766)
(20766)
共检索到685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谊浩  裴平  伦晓波  
本文以2004—200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会影响家族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影响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家族上市公司价值增长之间呈正向关系;(2)对成长性不同的家族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带来的价值增长程度不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低成长性家族上市公司的价值影响不显著,对高成长性家族上市公司的价值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惊柱  姜太碧  
粮食安全涉及众多因素,已有研究一般采用不同指标体系来测定粮食安全状况。本文则从粮食供给和需求角度构建目标函数模型,利用四川省农户实际调查数据和相关年份的统计数据,对"耕地去粮化"趋势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在模型假设条件下的估计结果表明,按四川省目前的"耕地去粮化"水平计算,四川省和全国均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但如果放松某些假设引入变量实际数据重新计算后的结果表明,四川省粮食安全指数(SI=-0.1631))与全国粮食安全指数(SI=-0.2923)均为负数,且后者比前者小,这表明全国与四川省都出现了粮食不安全状况,且全国粮食安全状况比四川省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晶  鲁清  
我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鉴于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供求时间序列的整体角度来评价粮食安全。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供给和需求进行了测算,并根据粮食供求的增长趋势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海平  吕晞  
文章采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1980—2013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它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增长效益及构成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我国部分粮食主产省存在着粮食产量增长潜能降低、粮食主体功能地位削弱以及粮食结构"去口粮"化的严峻形势。新的增长性作物尽管产量已居主导地位,但增量结构优势不突出。粮食主产区间的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非均衡性问题突出。粮食产能缺乏持续的稳定性,相对于粮食结构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产能的制约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正雨  何鹏  李晓  唐莎  
文章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分析了四川省耕地面积和粮食数量安全变化态势,并采用Gm(1,1)模型对未来6年的粮食数量安全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2012年,四川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依赖于粮食单产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以及耕地供给小幅增加,使得耕地压力指数K并未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粮食数量处于可控的安全态势,实现了"总量平衡,基本自给"的政策要求。2015~2020年,无论按低方案(252.64 KG/人)、中方案(322.07 KG/人)和高方案(386.6 KG/人)粮食消费水平计算,城镇化、工业化和粮食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鹏  徐家鹏  
在粮食市场化愈来愈明朗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和粮价波动会对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粮食的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无法预期的影响。文章收集了1991~2006年中国大陆的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和零售价格指数,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价格、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是粮食价格和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存在因果关系,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大于粮食面积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枝  王秀丽  程广燕  郭静利  
本文依据有关农户迁移理论和推拉理论,建立粮食主产县和非粮食主产县的户主以及家庭成员外出务工选择行为模型,以河南和四川省8县24村随机抽样的388份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粮食主产县和非粮食主产县户主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影响粮食主产县和非粮食主产县户主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因素不尽相同:粮食主产县户主有外省经历和有村干部的家庭,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较大,非粮食主产县身体健康的男户主选择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较大;而无论是粮食主产县还是非粮食主产县,近五年家庭有孩子结婚压力和对粮食补贴了解越多的家庭,选择外出务工的人数比重越大。这些都应该引起各级部门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磊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有粮食生产总量和增速的波动、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贸易逆差的加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粮食安全评价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粮食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和流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状况稳定,粮食消费安全呈现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安全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引起粮食总体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和粮食流通成本的变动。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粮食主产区建设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当前粮食主产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粮食流通的特点和粮食商品自身的特性,要求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业结构,以保障粮食流通各环节的顺利对接,实现粮食安全。粮食行业结构优化与否与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粮食消费保障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粮食行业结构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粮食行业结构的现状,指出了现行不合理的粮食行业结构对粮食商品流通和粮食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优化粮食行业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运用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格兰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我国粮食生产与价格的波动。认为我国粮食产量与价格波动大,并且价格波动比产量波动更大,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产量与价格有密切的关系,价格是产量变化的原因,所以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应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稳定持续增长和价格的相对稳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志新  王迪  唐海云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粮食安全要求已从数量安全转变为结构安全。文章基于2002-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分品种投入法与总量核减法相结合测算各省份不同用途粮食消费量。研究发现,饲料粮与工业用粮消费量增长显著,粮食消费结构呈现出“以口粮为主”向“以饲料粮为主”转变的特征;且除去西藏、甘肃等8个省份,东中部地区21省均实现了粮食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借鉴粮食安全贡献系数,从总量与不同用途角度分析各省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发现,中国口粮安全得到保障,但间接用粮保障程度为负,饲料粮与工业用粮面临较大缺口,导致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整体为负。分地区来看,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省份主产区对粮食安全与间接用粮安全的保障作用突出;而南方地区因为饲料粮需求旺盛导致其间接用粮保障程度为负,但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位居前列。因此,要坚持“以我为主”,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因应粮食消费结构变动合理调整粮食进口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斌  孙蓉  
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背景,通过文献梳理出我国未来仍需维持较高的粮食生产能力以保证"口粮安全"。农业保险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维持收入稳定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本文通过建构两组模型、四个方程,比较分析农业保险引致的耕地面积和农资投入各自变化对农业收入及其占比的影响效应;基于全国八大粮食主产区的微观调查数据,验证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实际作用效果;并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区域差异进行甄别。研究显示,现阶段农业保险促进了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但对其种粮积极性的提升并不理想,收入结构不同的地区农业保险的效果亦存在差异。结合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农业现代化趋势,尝...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锐  
基于2003年1月~2011年8月的月度时间序列,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研究我国粮食进出口与国际国内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之间存在着联系,但并不是非常紧密;我国粮食进出口并不能影响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进口和出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其变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但无论国际粮食价格还是国内粮食价格的变动都会影响我国粮食出口。因此,我国可适当降低国内粮食自给率,加大粮食进口,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海平  余兆鹏  朱勤勤  
本文基于区域粮食调出运用FSP模型测算了1985-2015年间粮食区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度,并对其时空属性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表明,过去三十多年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主体内部发生了重大变迁,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地位以及粮食外调贡献经历了分化重组,形成了新的粮食安全格局。2015年粮食主产省(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度达95%,但动态来看粮食安全贡献度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趋势,并存在个别省(区)周期性波动异常、农业资源与粮食安全地位错配和偏离等较为突出的粮食安全隐患和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优化农业资源、建立产区间的联动机制、强化粮食风险时空监测及防控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