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7)
2023(12394)
2022(10451)
2021(9476)
2020(7659)
2019(17259)
2018(16854)
2017(32473)
2016(17494)
2015(19924)
2014(20011)
2013(20157)
2012(19566)
2011(18367)
2010(18674)
2009(17562)
2008(17429)
2007(15934)
2006(14627)
2005(13861)
作者
(55632)
(46457)
(46209)
(43847)
(29894)
(22382)
(20923)
(17912)
(17862)
(16722)
(16010)
(15715)
(15206)
(15202)
(14888)
(14416)
(13794)
(13680)
(13527)
(13214)
(12005)
(11560)
(11526)
(10893)
(10606)
(10402)
(10396)
(10148)
(9669)
(9241)
学科
(100625)
经济(100540)
管理(46553)
(42600)
方法(34138)
(33149)
企业(33149)
数学(29817)
数学方法(29531)
地方(27540)
中国(27227)
(21766)
(19983)
业经(19548)
(17286)
地方经济(16880)
(16489)
金融(16488)
(16023)
(15735)
贸易(15718)
(15317)
银行(15276)
(15052)
(14923)
农业(14740)
(13591)
环境(13448)
理论(12211)
(11982)
机构
大学(269907)
学院(268664)
(121645)
经济(119109)
研究(105601)
管理(93609)
中国(83035)
理学(78137)
理学院(77097)
管理学(75631)
管理学院(75163)
科学(63196)
(59573)
(56045)
(54605)
研究所(50243)
(46986)
中心(46696)
(42884)
财经(42411)
经济学(39220)
北京(38851)
(38393)
(37614)
业大(37194)
农业(36751)
(36732)
师范(36288)
经济学院(34850)
(34478)
基金
项目(165734)
科学(129799)
基金(119863)
研究(118469)
(105995)
国家(105139)
科学基金(88056)
社会(76872)
社会科(72906)
社会科学(72887)
(63928)
基金项目(61566)
自然(55738)
(54717)
自然科(54439)
自然科学(54422)
自然科学基金(53492)
教育(53336)
资助(51160)
编号(45614)
(41833)
重点(38472)
成果(38373)
(36549)
课题(33851)
发展(33676)
(33335)
(33169)
国家社会(32229)
创新(31401)
期刊
(150954)
经济(150954)
研究(90444)
中国(61769)
学报(44328)
(43937)
科学(41084)
(40266)
管理(39181)
(35377)
金融(35377)
大学(33202)
学学(31403)
农业(29720)
教育(28388)
经济研究(25405)
技术(23531)
财经(23097)
业经(22137)
(20143)
问题(19006)
(16370)
国际(15730)
(15725)
世界(15132)
技术经济(14939)
统计(13816)
商业(13111)
理论(12525)
经济管理(12143)
共检索到443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弗兰西斯·沃林  曹国琪  
引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目标,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体制由计划集中向市场开放的转轨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展预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市场经济所依赖的相对独立的单个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集体、集团乃至于整个行业和区域必将有长足的壮大,这种势态将因为地区间原有的自然禀赋的优劣以及生产力的差异发展成为更大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的差距,原有的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来减少区域差距的办法不再适用,一旦以计划体制中"财政平调"来减少区域差距的方式被摒弃,区域间生产力和综合经济力的差异将随着经济自由度和独立性的加强而扩大,整个国家内部区域之间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贺建强  
文章认为,货币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媒介和命脉,是当代社会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然而,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货币主宰经济的权力还不够大;货币作为创造财富、建设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在推动生产过程、分配社会总产品、合理开发、组合资源、调节宏观经济,稳定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特有的功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文章提示了货币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李明珊  王昀  
构建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半对数模型,以2001~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夏普利值方法分解市场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进而讨论了市场化改革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机制。结果显示,市场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平均贡献度为13.18%,表明市场化进程的不同步是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化改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能够促进发达地区经济以更快速度发展,而对欠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较弱,这种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是助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德友  
由市场规模演化而来的市场获得(market access)是新经济地理学从需求角度解释空间经济差异的核心变量。本文在计算我国主要城市市场获得的基础上,考察了城市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市场获得与工资、人均产出等经济发展指标的关系。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等因素后,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获得是我国区域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在区域中心城市层面显得尤为突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区域中心城市的开放程度与同区域其他城市的一体化对区域中心城市的市场获得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这间接地影响着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差距。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任晓刚  李冠楠  王锐  
通过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差距变化影响的理论机理,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劳动力要素市场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技术要素市场化及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步伐,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引起区域差距变化。从溢出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要素市场化,即信息溢出促进优质化、高效化要素的自由流动;技术溢出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集聚;知识溢出促使人力资本合理化、高效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要素市场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影响看,一方面,要素市场化通过促进企业协同、行业协同、产业协同,培育缩小区域差距新动能,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虹吸效应扩大区域差距。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利用1996—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差距变化影响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抑制了区域內与区域间差距变大,显著促进了要素市场化,并通过促进要素市场化显著抑制区域內与区域间差距变化。在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下,要缩小区域差距,应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炜  李宏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陈银生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 ,表明区际差距呈扩大趋势。作者认为 ,造成区际差距扩大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自然禀赋、物质技术基础差异以及聚集效应等。区际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国家应通过立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专业化的区域发展机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启仿  
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两种因素分解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1978年—2000年,从三次产业的层面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第一因素,但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是第二位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第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几乎不起作用;从空间层面来看,地带间差距始终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影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取的指标作灰色关联分析,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2007年江苏省10个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对缩小这一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门洪亮  李舒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能生  孙利杰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整体来看,交通发展缩小了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平衡;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及客运周转量的增加会扩大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具有极化效应;货运周转量的增长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交通发展对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溢出影响的空间辐射半径约为1000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极化效应普遍显著,客运周转量对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极化效应,对西部地区具有扩散效应;货运周转量有利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但会扩大中西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左停  余蕾  齐顾波  
本文运用二阶段泰尔系数,根据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人口等区域经济指标,分析了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聚类、程度、趋势、来源和构成。同时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区域差距总体上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区域差距的持续上升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的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差距对全国的整体差距贡献率最高,但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西部地区虽然对总差距的贡献率相对东部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区域内各省内部差距状况来说,对总体区域差距贡献率最高为省内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理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演变进行分析,探讨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流通业的发展不仅是落后地区经济起步的基础,更是形成内在增长动力的主要因素。流通业的空间均衡发展,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区域间竞争,经济差距在空间格局从东中西差距演变为南北差距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认为经济落后省份应加快营造更具活力的经济环境并提高流通创新能力,而各区域内部应依托现代流通业的支撑,加强联合治理和协同发展,提高经济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及保障均衡化水平,进而推动区域内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