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7)
- 2023(7954)
- 2022(6360)
- 2021(5586)
- 2020(4520)
- 2019(10347)
- 2018(10000)
- 2017(19817)
- 2016(10351)
- 2015(11812)
- 2014(11878)
- 2013(12123)
- 2012(11426)
- 2011(10809)
- 2010(11094)
- 2009(10789)
- 2008(10649)
- 2007(9762)
- 2006(9141)
- 2005(8570)
- 学科
- 济(74198)
- 经济(74128)
- 管理(33706)
- 业(28827)
- 方法(25675)
- 企(23830)
- 企业(23830)
- 数学(21983)
- 数学方法(21860)
- 地方(16311)
- 中国(15329)
- 农(12995)
- 业经(12959)
- 财(12816)
- 学(12805)
- 地方经济(12205)
- 制(10037)
- 和(9702)
- 融(9657)
- 金融(9657)
- 理论(9463)
- 环境(9040)
- 经济学(8972)
- 农业(8965)
- 资源(8521)
- 银(8462)
- 银行(8456)
- 贸(8256)
- 贸易(8248)
- 行(8179)
- 机构
- 大学(171599)
- 学院(169874)
- 济(86830)
- 经济(85324)
- 管理(65425)
- 研究(59731)
- 理学(55527)
- 理学院(54991)
- 管理学(54318)
- 管理学院(53981)
- 中国(47563)
- 财(38869)
- 京(35519)
- 科学(31272)
- 财经(31137)
- 所(29692)
- 经济学(29325)
- 经(28277)
- 研究所(26313)
- 中心(26039)
- 经济学院(25994)
- 江(25087)
- 财经大学(23193)
- 北京(22952)
- 范(21038)
- 师范(20925)
- 院(20676)
- 农(20529)
- 州(19920)
- 业大(18951)
- 基金
- 项目(102254)
- 科学(81821)
- 基金(77069)
- 研究(76242)
- 家(65633)
- 国家(65131)
- 科学基金(56633)
- 社会(53113)
- 社会科(50470)
- 社会科学(50452)
- 基金项目(39352)
- 省(37207)
- 教育(34124)
- 自然(33881)
- 自然科(32984)
- 自然科学(32975)
- 资助(32512)
- 自然科学基金(32422)
- 划(30816)
- 编号(29732)
- 成果(24463)
- 部(23890)
- 国家社会(23187)
- 发(22657)
- 重点(22587)
- 教育部(21310)
- 人文(20863)
- 创(20064)
- 课题(19963)
- 性(19488)
共检索到269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商品的价值规律是调节市场经济的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的客观机制 ,坚持市场化改革 ,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深化市场化改革 ,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各市场主体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和自由平等、充分竞争的市场交换秩序 ,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切实以服务于市场主体和从宏观上协调社会经济运行为出发点转换职能 ,为价值规律的客观调节创造完善的市场环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敬东 周绍东
本文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源的最优配置为核心,采用逻辑实证方法,探讨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生产函数和价值占有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讨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于资源配置的含义,重构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理论的基本架构。本文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资源配置的过程决定,商品价值的形成不能独立于资源配置过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改变反过来也会影响资源配置。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重含义的分析,揭示出需求分析在政治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生产函数 资源配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叔莲 郭克莎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效果,并考察了我国体制改革过程中资源配置方式和效果的变化,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结果表明:(1)有宏观调控(计划调节)的市场经济比引进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具有更好的资源配置效果;(2)在我国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的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3)我国改革以来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并不是发展市场经济和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更不是不能防止和克服的,只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就能够不断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果并减少其弊端。全文分两部分在本刊连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市场不仅具有有效配置生产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具有公平分配经济利益的基础性作用,并且市场公平分配经济利益的基础性作用是市场有效配置生产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动因和制约、激励机制。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统一于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客观地支配着经济利益的分配和生产资源的配置。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公平 效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文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认,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将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中心转向以市场自动调节为中心。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将使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脱离国家传统计划体制的襁褓,在市场关系中考虑区域发展和实现区域利益。然而,在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资源配置并实现的区域利益可能形成何种状态呢?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西部不发达地区资源配置关系的变化我国14年来的经济改革在引入市场调节的过程中,逐渐打破了经济生活中大一统的指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继康
农业资源的配置问题是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中外农业生产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与农村经济的繁荣,本质上讲都是在农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配置基础上实现的。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之所以步履维艰、陷入波动徘徊的困境,一个重要的诱发源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则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体制,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但是和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场对一国的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现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汪祥春 王询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汪祥春,王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如何配置资源?怎样才算资源最优配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曹昌智 王玉梅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市场经济发展曹昌智王玉梅一、土地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一)土地是生产力要素,必须遵循价值规律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其经济效益只有在空间组织中被赋予特定的功能,加以开发利用,才能得以实现,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升举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存在供需平衡的问题 ;市场机制应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才市场仍然滞后于其他市场的发展 ,人才交流还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较大 ;应当强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作用 ,将人的管理与才的使用分开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人才资源 配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厉以宁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我的体会是,要完整地理解这句话,它包括这样两点,一是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二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我们必须把这两点统一起来考察,忽略其中任何一点都是不正确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学庆 张芳 黄志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如何加快市场机制的完善和适当发挥政府机制的宏观调控作用 ,一直是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农业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 ,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紧密结合 ,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其“手段”作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玉华
卫生人才资源是社会极其宝贵的财富。卫生人才资源使用得好与不好,效益大不相同,安排使用得当,让众多人才各得其所,充分施展才干,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相反,就会造成人才的积压、闲置、错位或内耗。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善资源配置结构,使新的卫生服务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发挥其在人才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自由选择的目标,是我们各级人才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对卫生人才资源与市场经济的认识及其分析 我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由社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玉莹 郑浩天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对劳动力市场运转以及劳动者就业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劳动力资源配置角度解释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会显著促进高质量就业。其中,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在两者关系间发挥机制作用,即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改善劳动力错配程度来实现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具备“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且地区劳动力错配程度在其中发挥门槛作用,会负向调节两者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对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资源配置 高质量就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玉莹 郑浩天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对劳动力市场运转以及劳动者就业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劳动力资源配置角度解释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会显著促进高质量就业。其中,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在两者关系间发挥机制作用,即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改善劳动力错配程度来实现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具备“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且地区劳动力错配程度在其中发挥门槛作用,会负向调节两者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对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资源配置 高质量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