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7)
- 2023(13373)
- 2022(11286)
- 2021(10322)
- 2020(8432)
- 2019(18751)
- 2018(18350)
- 2017(34270)
- 2016(18161)
- 2015(20435)
- 2014(20027)
- 2013(19722)
- 2012(18361)
- 2011(17018)
- 2010(17015)
- 2009(16152)
- 2008(15672)
- 2007(14084)
- 2006(12821)
- 2005(12070)
- 学科
- 济(97251)
- 经济(97136)
- 管理(55997)
- 业(47383)
- 企(38555)
- 企业(38555)
- 方法(34069)
- 数学(30469)
- 数学方法(30284)
- 中国(27418)
- 财(21649)
- 制(20942)
- 农(20914)
- 地方(19735)
- 业经(18637)
- 贸(17475)
- 贸易(17458)
- 易(16999)
- 融(15833)
- 金融(15830)
- 银(15574)
- 银行(15563)
- 学(15555)
- 行(15068)
- 环境(14784)
- 体(14768)
- 地方经济(13403)
- 农业(13179)
- 务(12122)
- 财务(12094)
- 机构
- 大学(269169)
- 学院(267785)
- 济(131781)
- 经济(129570)
- 研究(99223)
- 管理(98536)
- 理学(83450)
- 理学院(82556)
- 管理学(81499)
- 管理学院(80973)
- 中国(79072)
- 财(61701)
- 京(56387)
- 科学(52045)
- 所(49198)
- 财经(48383)
- 经(44091)
- 经济学(44087)
- 中心(43762)
- 研究所(43707)
- 经济学院(39370)
- 江(39053)
- 农(36822)
- 北京(36323)
- 财经大学(36000)
- 院(35102)
- 范(32361)
- 师范(32087)
- 业大(32005)
- 州(30551)
- 基金
- 项目(168778)
- 科学(135111)
- 基金(126981)
- 研究(126669)
- 家(109460)
- 国家(108653)
- 科学基金(93503)
- 社会(86981)
- 社会科(82735)
- 社会科学(82720)
- 基金项目(64939)
- 省(61564)
- 教育(57200)
- 自然(55876)
- 自然科(54616)
- 自然科学(54600)
- 自然科学基金(53664)
- 资助(52538)
- 划(52069)
- 编号(48629)
- 成果(40314)
- 部(39597)
- 重点(38250)
- 国家社会(38152)
- 发(37529)
- 制(36876)
- 教育部(35142)
- 创(34852)
- 课题(34303)
- 中国(34258)
- 期刊
- 济(154306)
- 经济(154306)
- 研究(91962)
- 中国(56133)
- 财(47847)
- 管理(40475)
- 科学(35988)
- 学报(35316)
- 农(34978)
- 融(31490)
- 金融(31490)
- 大学(28342)
- 经济研究(27043)
- 学学(26948)
- 财经(26355)
- 农业(23430)
- 经(22907)
- 教育(22670)
- 技术(22072)
- 业经(21456)
- 问题(19691)
- 贸(18457)
- 国际(16853)
- 世界(16552)
- 技术经济(14453)
- 统计(13246)
- 业(12547)
- 理论(12020)
- 经济问题(12020)
- 现代(11956)
共检索到425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今天,世纪之交的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诸多方面都已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的人口发展也不例外。从历史变革的背景下审视人口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说,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推陈出新既是变革的反映,也是变革的动力。 正如有识之士所共同关注的,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有关社会大转型中人口转型问题的讨论正趋热烈。譬如,中国人口已开始转向低、负增长,人口转变增长开始转向人口惯性增长,等等。总之,中国人口发展中互相交织的内生变化和外生变化正在重新塑造中国人口增长新的机制,赋予中国人口发展新的特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邬沧萍,穆光宗
本文结合新的历史条件,重新审视了中国人口控制的必要性,针对当前不同认识阐述作者观点,提出生育率高低本身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人口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中国人口控制的理论依据可归纳为“协调发展理论”或“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控制仍然必要,不能对市场经济带来人口控制的正面效应抱过分乐观的态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从文化上解释不同文化社区的生育率差异,作为一种解释性的理论框架,学术界的研究迄今仍是初步的,并且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就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问题作一较系统的探讨,就正于大家。 一、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什么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在运用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伟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已由服从行政指令逐步转向更多地靠利益或财产权利(产权)关系调整。本文借鉴西方有关理论,分析了人力财产权利、人口增长的外部效应、生育权利的保障与限制。笔者认为,计划生育“三结合”的核心主要是少生与快富相结合,这可以把多生权利限制融入到快富权利获得之中,较好地达到控制人口增长与调整产权关系的目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吴丽丽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仅显著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而且也低于城市本地人口;远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要低于近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出现了与已有的迁移生育率理论的不一致。1990年代中国的迁移生育率发生了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涛,Marjorie McElroy,孙征
本文利用超生罚款数额来测度县级人口控制的强度,并以此估算人口控制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现有的罚款政策平均降低每位农村妇女0.33的累计生育率;罚敖对低收入家庭影响较大;另外,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有显著的刺激生育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晓青
解放以来,随着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内地、边疆和沿海地区涌现出许多新的城镇。尤其近几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村经济繁荣,市场活跃,乡镇企业大发展,促进了小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表明,到1984年底,市镇总人口已增加到32723万人。与1982年相比,短短的三年里,城市人口共增加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祚臣
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周诚教授访谈录本刊记者刘祚臣强化国家土地管理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积极行为。对我国来说,方兴未艾的现代化建设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和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贫乏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实行更为严格的土地管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为适应我国由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拓展的新形势,探讨处于新历史时期的中国人口发展与人口控制在不断更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前景和对策,联合国大学人口培训与研究项目“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课题组于1993年2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科学讨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丽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及其评审刘丽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为此必须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和办法,以使企业形成一种自我协调的制约机制,从而保证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海鹏 付伯颖
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决不是可以敞开口子花钱,而必须珍惜人民的血汗钱”。这为财政支出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真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在总量、结构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财政支出的控制与管理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财政支出,控制与管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关键词:
2000年人口普查 人口总量 生育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