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0)
2023(10738)
2022(9106)
2021(8078)
2020(6670)
2019(14606)
2018(14324)
2017(27215)
2016(14352)
2015(15980)
2014(15700)
2013(15214)
2012(13909)
2011(12881)
2010(13210)
2009(12868)
2008(12349)
2007(11327)
2006(10335)
2005(9754)
作者
(40509)
(33802)
(33800)
(32180)
(21597)
(16017)
(15257)
(12903)
(12763)
(12076)
(11636)
(11159)
(10965)
(10719)
(10682)
(10474)
(9943)
(9898)
(9616)
(9557)
(8452)
(8098)
(8068)
(7903)
(7652)
(7620)
(7472)
(7267)
(6822)
(6520)
学科
(79833)
经济(79738)
管理(47429)
(38874)
(33038)
企业(33038)
方法(24875)
数学(21799)
数学方法(21639)
中国(19223)
地方(18123)
(17707)
(17694)
(15693)
业经(15664)
(12834)
(12758)
(12678)
金融(12675)
地方经济(12665)
(12073)
银行(12066)
(11633)
环境(11110)
(11010)
贸易(10998)
(10589)
(10451)
财务(10425)
财务管理(10403)
机构
学院(212469)
大学(211126)
(101958)
经济(100046)
管理(78707)
研究(74840)
理学(66420)
理学院(65746)
管理学(64824)
管理学院(64412)
中国(59271)
(49363)
(43110)
科学(38905)
财经(38222)
(36936)
(34488)
经济学(33707)
中心(33678)
(32553)
研究所(32415)
经济学院(29857)
财经大学(28238)
(27432)
北京(27318)
(26275)
(25613)
(25204)
师范(24988)
业大(24813)
基金
项目(131132)
科学(104771)
研究(99341)
基金(97070)
(82582)
国家(81945)
科学基金(71378)
社会(67491)
社会科(64112)
社会科学(64099)
(50176)
基金项目(49968)
教育(45276)
自然(42619)
自然科(41656)
自然科学(41646)
(41184)
自然科学基金(40912)
资助(39669)
编号(39478)
成果(32581)
(30343)
(29649)
重点(29545)
(29092)
国家社会(28799)
课题(27771)
(27393)
教育部(26569)
(26196)
期刊
(125255)
经济(125255)
研究(72607)
中国(44164)
(39541)
管理(33283)
科学(26961)
(26450)
学报(26291)
(25771)
金融(25771)
经济研究(21605)
大学(21372)
财经(21032)
学学(20509)
业经(18364)
技术(18314)
教育(18273)
(18228)
农业(17159)
问题(15335)
(12540)
技术经济(11515)
国际(11259)
世界(11068)
商业(10425)
理论(10266)
统计(10234)
现代(9906)
改革(9611)
共检索到339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今天,世纪之交的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诸多方面都已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的人口发展也不例外。从历史变革的背景下审视人口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说,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推陈出新既是变革的反映,也是变革的动力。 正如有识之士所共同关注的,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有关社会大转型中人口转型问题的讨论正趋热烈。譬如,中国人口已开始转向低、负增长,人口转变增长开始转向人口惯性增长,等等。总之,中国人口发展中互相交织的内生变化和外生变化正在重新塑造中国人口增长新的机制,赋予中国人口发展新的特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伟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已由服从行政指令逐步转向更多地靠利益或财产权利(产权)关系调整。本文借鉴西方有关理论,分析了人力财产权利、人口增长的外部效应、生育权利的保障与限制。笔者认为,计划生育“三结合”的核心主要是少生与快富相结合,这可以把多生权利限制融入到快富权利获得之中,较好地达到控制人口增长与调整产权关系的目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口问题和人口科学研究田雪原中国人口科学经过十几年、近20年的恢复和发展,在一些方面已站到学科的前沿,取得突出成绩。下一步如何深入?我以为紧紧把握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探讨这一过程中的新的人口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丽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及其评审刘丽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为此必须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和办法,以使企业形成一种自我协调的制约机制,从而保证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海鹏  付伯颖  
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决不是可以敞开口子花钱,而必须珍惜人民的血汗钱”。这为财政支出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真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在总量、结构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财政支出的控制与管理的基本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邬沧萍,穆光宗  
本文结合新的历史条件,重新审视了中国人口控制的必要性,针对当前不同认识阐述作者观点,提出生育率高低本身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人口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中国人口控制的理论依据可归纳为“协调发展理论”或“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控制仍然必要,不能对市场经济带来人口控制的正面效应抱过分乐观的态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连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事管理体制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程连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人事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现实已昭示我们,人事制度不改革,其他改革就难以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升举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存在供需平衡的问题 ;市场机制应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才市场仍然滞后于其他市场的发展 ,人才交流还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较大 ;应当强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作用 ,将人的管理与才的使用分开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继红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人际观刘继红一、行为取向近年来,在全国各个校园里忽然兴起了一阵阵的“公关”热、“社交”热、“关系”热,这此起彼伏的热潮以春雨细无声之势迅速覆盖了各个大学校园,只要是有关这方面的讲座,均场场爆满。这种新的求知热不仅表明他们的理想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新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与政府的调控●魏新自中国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其经济体制便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实施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从而使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时期。然而,由于长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童俊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强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作为社会分配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政策体系,如何深化改革、加强调节职能、应对和适应WTO规则,建立宏观调控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汪孝德  
弥补市场失灵是税收调控存在的客观基础。税收调控具有国家干预、弥补市场失灵和改变所有权的性质。在我国,一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必须自觉地运用税收这一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来规范市场机制的运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纪韶  
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特点纪韶在我国目前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宏观调控制度,才能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解决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深层次的难题?关系到中国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为此,笔者想从借鉴世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家新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中,客观上要求在税收调控方式上实现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实行间接的税收调控,其关键是通过税收对市场机制的有计划调节,使之输出合乎政府税收调控目标要求的信号。这一过程是依靠运用税收杠杆对市场机制的参数调节来实现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