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8)
- 2023(12682)
- 2022(10744)
- 2021(9915)
- 2020(8133)
- 2019(18054)
- 2018(17939)
- 2017(34261)
- 2016(18361)
- 2015(20624)
- 2014(20115)
- 2013(20027)
- 2012(18690)
- 2011(17290)
- 2010(17780)
- 2009(17172)
- 2008(16507)
- 2007(15464)
- 2006(14092)
- 2005(12693)
- 学科
- 济(101003)
- 经济(100903)
- 业(55648)
- 管理(50614)
- 农(50133)
- 企(35104)
- 企业(35104)
- 农业(33305)
- 方法(33136)
- 数学(28574)
- 数学方法(28296)
- 业经(24634)
- 地方(23916)
- 中国(23175)
- 财(19113)
- 学(18094)
- 制(17509)
- 贸(14369)
- 贸易(14355)
- 发(14077)
- 易(13829)
- 地方经济(13382)
- 体(13358)
- 融(13157)
- 金融(13154)
- 策(12998)
- 银(12697)
- 银行(12668)
- 农业经济(12579)
- 行(12257)
- 机构
- 学院(274206)
- 大学(269147)
- 济(124158)
- 经济(121811)
- 管理(104015)
- 研究(94513)
- 理学(89357)
- 理学院(88420)
- 管理学(86945)
- 管理学院(86449)
- 中国(75599)
- 农(60621)
- 财(55255)
- 京(55133)
- 科学(54528)
- 所(47936)
- 农业(46132)
- 中心(44003)
- 财经(43002)
- 业大(42980)
- 研究所(42619)
- 江(41985)
- 经(39008)
- 经济学(38362)
- 范(34711)
- 师范(34404)
- 北京(34242)
- 经济学院(34148)
- 州(33043)
- 院(32308)
- 基金
- 项目(173004)
- 科学(136919)
- 研究(128917)
- 基金(126958)
- 家(109354)
- 国家(108342)
- 科学基金(93298)
- 社会(85474)
- 社会科(80582)
- 社会科学(80560)
- 省(67445)
- 基金项目(66478)
- 教育(57405)
- 自然(57404)
- 自然科(56113)
- 自然科学(56100)
- 自然科学基金(55112)
- 划(54687)
- 编号(52960)
- 资助(51668)
- 成果(43002)
- 部(38655)
- 发(38637)
- 重点(37911)
- 国家社会(35782)
- 课题(35475)
- 创(35128)
- 农(33734)
- 教育部(33284)
- 性(33091)
- 期刊
- 济(155642)
- 经济(155642)
- 研究(83224)
- 农(64709)
- 中国(59448)
- 农业(43534)
- 财(41997)
- 学报(41116)
- 科学(39883)
- 管理(37713)
- 大学(32778)
- 学学(31560)
- 融(30721)
- 金融(30721)
- 业经(28945)
- 教育(23612)
- 经济研究(23494)
- 技术(22761)
- 财经(22617)
- 问题(20350)
- 业(20267)
- 经(19638)
- 世界(16714)
- 农村(15384)
- 村(15384)
- 技术经济(15247)
- 农业经济(15216)
- 版(15042)
- 经济问题(14080)
- 贸(13905)
共检索到429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培 鲍敦全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转移过程涉及到的经济主体利益的角度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原因:它首先是有利于劳动力自身利益的一种选择,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工农利益不平衡的一种社会长久发展的选择。其次分析了政府、农民、经济组织等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和彼此的制约关系。最后提出政府职能创新的几个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锁利铭 马捷 贾志永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各利益集团首先,利益集团不同于"阶级"的含义,"阶级"是按照所拥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而界定的生产关系;"利益集团"概念更偏向于一种特定的正式或非正式社会组织结构。集团的存在是为了谋求个人不能通过他的纯粹个人行动来增进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东昱 刘彤
合理利用激励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高效转移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激励措施要与国家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占大多数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实特征,通过消除制度性障碍、形成"推—拉"机制、在企业管理经营中让进城务工人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和把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等措施,可以激励进城农村务工人员稳定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快速高效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激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士辉
本文以社会学的角色功能理论为框架,分析了我国从反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农民经济角色的演进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过程,确立了市场经济要求农民成为最基本的经济主体和政府作为个人经济活动派生出来的公共人应充当“裁判”和“导演”角色的理论支点。籍此提出政府的市场职责是:注重市场制度安排,正确运用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和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指导并调节农村市场经济活动,即构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产权制度;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协调工农、城乡利益矛盾等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新辉 周腰华 姚媛媛 刘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这是由于三大制度原因造成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市劳动力市场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是直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制度原因,因此亟需进行农地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农地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赖小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村。如果占总人口62%的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增长,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然而,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恰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增长。导致农民收入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不减少农民,要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拟就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和转移的途径作一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燕 张文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友然 贾愚 江游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情况,分析了该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社会保险 转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登杰 李淑娴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农民文化素质低、不具备专业技能因而就业空间狭小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加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人力资源开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红忠
农民工政策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政府放松其农民工政策,将促进城市化进程,但城市政府必须支付庞大的显性成本,而能够降低城市政府显性成本的农民工政策有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即造成城市化滞后,加剧城乡和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农民工 显性成本 机会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中国的转轨经济具有独特的增长模式,其典型特征就是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模式赖以产生的基础。我们认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续转移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既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劳动力得以持续转移乃至这种增长模式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为了防止效率低下的金融部门阻碍劳动力的转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引入纯粹金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为了必然。与此同时,本国金融部门也将持有一个规模逐步扩大的外汇储备。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是统一的。尽管其中...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高储蓄 高投资 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廉高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昆鹏
对浙江省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强就业的稳定性、提高受补贴者的效用水平。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培训 政府 案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培志 顾焕章
政府·市场·农民──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王培志,顾焕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农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民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并成为其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的起点。正如李鹏总理最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那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景维 钟涨宝
中印两国不同的政治架构与行政生态,使两国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治理中呈现出不同的理念、模式和策略。印度自由放任型的迁移体系强调迁移作为基本人权的要素与地位,在城市化过程中采取了包容性和以服务为驱动的治理范式。中国规制型的迁移体系突显了户籍制度及其背后的城乡利益分配与二元保障结构的体制约束,形成了以城市利益为中心和注重政策供给的治理特征。两国应相互借鉴各自治理模式中的优点,在政府角色定位、城乡利益关系调节和公共服务供给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与重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城镇化 治理 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