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4)
2023(10345)
2022(8614)
2021(7737)
2020(6135)
2019(13814)
2018(13627)
2017(25358)
2016(13809)
2015(15629)
2014(16074)
2013(15834)
2012(15366)
2011(14443)
2010(14854)
2009(13875)
2008(13458)
2007(12465)
2006(11555)
2005(11066)
作者
(42927)
(35672)
(35572)
(33743)
(22975)
(16901)
(16077)
(13803)
(13778)
(12932)
(12299)
(11972)
(11851)
(11611)
(11449)
(11058)
(10532)
(10486)
(10232)
(9942)
(9425)
(8804)
(8794)
(8489)
(8122)
(7968)
(7955)
(7838)
(7410)
(7105)
学科
(81941)
经济(81866)
管理(35535)
(31410)
地方(25066)
中国(24091)
(23233)
企业(23233)
方法(22097)
数学(18949)
数学方法(18843)
(18456)
业经(16495)
(15874)
地方经济(15663)
(14445)
金融(14438)
(14055)
(13574)
银行(13556)
(13333)
农业(12368)
(12173)
(12101)
(11016)
贸易(11002)
(10981)
环境(10930)
(10458)
理论(10136)
机构
学院(209145)
大学(207558)
(96538)
经济(94489)
研究(83713)
管理(72692)
中国(65186)
理学(59621)
理学院(58867)
管理学(57956)
管理学院(57567)
科学(48072)
(46287)
(43972)
(43505)
研究所(38716)
中心(36859)
(35420)
(34373)
财经(33321)
经济学(30583)
北京(30459)
(30004)
(29809)
(29385)
师范(29062)
(27495)
业大(27232)
农业(27218)
经济学院(26992)
基金
项目(124875)
科学(97728)
研究(94701)
基金(87676)
(75996)
国家(75321)
科学基金(63244)
社会(60521)
社会科(57339)
社会科学(57326)
(49718)
基金项目(44868)
教育(42672)
(41297)
编号(38528)
自然(37428)
自然科(36527)
自然科学(36517)
资助(36485)
自然科学基金(35842)
(33768)
成果(32907)
课题(28806)
重点(28702)
发展(27815)
(27375)
(27110)
(25350)
国家社会(25061)
(23862)
期刊
(126019)
经济(126019)
研究(74195)
中国(52757)
(34233)
(32720)
管理(30799)
学报(30677)
科学(29288)
(27147)
金融(27147)
教育(26981)
大学(23484)
农业(22938)
学学(21964)
经济研究(21107)
技术(19978)
业经(19774)
财经(18151)
(15892)
问题(15803)
(12279)
世界(12120)
(11867)
技术经济(11721)
国际(11589)
商业(10793)
经济问题(10244)
统计(10148)
(10081)
共检索到356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晓林  
本文基于当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思想从偏重个体理性向偏重整体理性演化的角度,探讨了在经济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明的东方智慧与西方文明的市场整体理性在科学发展理念上的重叠共识,及其中国特色之理念硬核对经济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深远意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芳  
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揭示了中国模式市场经济的行动规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尤其应关注资源有限和市场经济复杂性的双重约束,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适度规模。从市场经济行动规律的视野把握科学发展理念,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相辅相成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应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慧  姬志洲  
治校必讲发展,发展务求科学。这既是党的十七大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本身自强不衰的内在需要。学科建设是集学科方向、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基地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作为引领高校发展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静旺  
司法审判是一项合理化的事业,而在这种合理化事业中往往体现了一种整体主义的思想进路,这种整体性进路是对法律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克服,是在法条之外谋求司法合理性的重要方式。司法判决的整体性既体现在古代中国的判决书当中,也表达在美国司法审判当中,而当代中国在司法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也是一种整体主义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谋求司法合理化的手段,并有助于提升判决书的质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林富  宗高峰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民族地区高校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自身找准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此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变化新要求,紧扣自身责任与使命;创新发展理念,突破传统思维窠臼,立足所在区域的实际需求;调整办学结构,转变发展思路,切实增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贡献力。这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科学发展应当遵循的逻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殿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厉行节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市场萎缩,也可能在经济过热情况下,引导人们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系统规划思想,必须以系统化技术支持为基础,必须以法律和政策为支撑实现自身的稳定有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提倡,企业自律,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有条件的,企业只有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条件下,才会融入循环经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牛文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薰华  
社会发展以生产力为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由人力、物力构成,生产与生活总是处于运动中。具体说来,从开发生产力的源泉开始,资源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客体要素(生产资料),并通过一系列环节转化为生活资料和主体要素(劳动力),两要素结合形成生产力的运动,产生生产力的结果(产品),产品通过交换实现分配并进入消费,最后消费的排泄物回到环境,整个过程都处于运动状态中,形成了物流、人流和信息流。没有这些流程,社会再生产运动就会中断。对此,本文唯物辩证地剖析流通经济各个层次的规律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芬  董玉宽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必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挑战,必须探索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立村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认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实现第三次转变,即由西化的SNA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化的SNA转变,并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