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2)
- 2023(9824)
- 2022(8331)
- 2021(7443)
- 2020(6408)
- 2019(14979)
- 2018(14544)
- 2017(28557)
- 2016(15512)
- 2015(17831)
- 2014(18223)
- 2013(18304)
- 2012(17536)
- 2011(16164)
- 2010(16648)
- 2009(15869)
- 2008(16077)
- 2007(14799)
- 2006(13121)
- 2005(12247)
- 学科
- 济(91874)
- 经济(91807)
- 管理(46256)
- 业(42539)
- 方法(36486)
- 企(35608)
- 企业(35608)
- 数学(31780)
- 数学方法(31543)
- 财(20053)
- 地方(19663)
- 中国(19553)
- 农(18006)
- 学(17731)
- 业经(16377)
- 制(14869)
- 地方经济(13292)
- 贸(13203)
- 贸易(13194)
- 融(13119)
- 金融(13117)
- 务(13024)
- 财务(13004)
- 财务管理(12976)
- 银(12679)
- 易(12661)
- 银行(12658)
- 企业财务(12348)
- 行(12052)
- 理论(11971)
- 机构
- 大学(245690)
- 学院(243155)
- 济(114029)
- 经济(111740)
- 管理(90926)
- 研究(85726)
- 理学(77245)
- 理学院(76381)
- 管理学(75218)
- 管理学院(74750)
- 中国(66938)
- 财(52440)
- 京(51679)
- 科学(49014)
- 所(44219)
- 财经(41581)
- 研究所(39575)
- 中心(38841)
- 农(38507)
- 经(37585)
- 经济学(37362)
- 江(37084)
- 经济学院(33427)
- 北京(33113)
- 业大(33106)
- 财经大学(30777)
- 范(30729)
- 师范(30456)
- 农业(30287)
- 院(29652)
- 基金
- 项目(148828)
- 科学(117155)
- 基金(109174)
- 研究(108607)
- 家(94205)
- 国家(93440)
- 科学基金(79771)
- 社会(70916)
- 社会科(67183)
- 社会科学(67160)
- 基金项目(57068)
- 省(56766)
- 自然(50089)
- 教育(49784)
- 自然科(48927)
- 自然科学(48911)
- 自然科学基金(48052)
- 划(47540)
- 资助(45819)
- 编号(43289)
- 成果(36245)
- 部(34178)
- 重点(33772)
- 发(32851)
- 创(29962)
- 课题(29816)
- 教育部(29627)
- 国家社会(29519)
- 人文(28567)
- 大学(28491)
- 期刊
- 济(133472)
- 经济(133472)
- 研究(77871)
- 中国(45514)
- 财(43163)
- 学报(35689)
- 农(34168)
- 管理(33987)
- 科学(33055)
- 大学(27052)
- 融(26506)
- 金融(26506)
- 学学(25736)
- 财经(22776)
- 经济研究(22436)
- 农业(22270)
- 技术(20795)
- 教育(20518)
- 经(19748)
- 业经(18449)
- 问题(17535)
- 技术经济(14452)
- 贸(13887)
- 统计(13126)
- 理论(12383)
- 世界(12263)
- 商业(12107)
- 业(11984)
- 国际(11793)
- 策(11293)
共检索到375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超林
一般竞争均衡理论尽管提供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竞争均衡标准 ,但由于一般竞争均衡理论既无法处理宏观非均衡现象 ,甚至也未从根本上提供价格实现机制 ,因而只能是一种静态的纯理论。凯恩斯宏观非均衡理论虽然论证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情形下的市场经济运行问题 ,但又因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 ,从而难以成为完整的宏观调控理论基础。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均衡约束下的非均衡过程的本质出发 ,试图在比较与综合一般竞争均衡、宏观非均衡以及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中 ,归纳分析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冰 刘嗣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学秋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谭学秋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后,一再有人告诫,切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计划经济。甚至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既是市场经济又是计划经济。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市场经济作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珏 钟夫
本文探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宏观调控的诸种特性,揭示了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有产物;同时,将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管理作了严格区别,并对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内在关系作了论述。在对典型国家宏观调控发展过程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立宏观调控的起始模式是市场调节优先这一见解,并对我国宏观调控发展的逻辑序列作了构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健英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在30年代被提出后,已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但是,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宏观政策上,对宏观调控的原因、内在规定、与市场的关系等基础理论,认识并不很清楚或一致。这与西方宏观调控理论缺乏相应理论基础有直接关系。为澄清上述问题并从中探寻有益的启示,现对马克思与凯恩斯学派的有关论述作扼要的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际红
从宏观调控立法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宏观调控立法的客观必然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宏观调控立法作为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其产生与存在的思想理论基础,并且结合现实的国情及其发展历程特点,围绕本国社会公共利益和国际发展局势,追求内容的社会性、民主性和国际性,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法律,使我国的宏观调控立法逐步规范、科学,以期使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不断加强和完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仁军 初可佳
对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文献不胜枚举,但很多学者在新古典分析框架下,将制度当作给定的外生变量,忽略其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企图仅从纯经济分析来理解市场经济的真面目,这种分析框架决定了对宏观调控理论基础的研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放弃无制度背景的纯粹经济分析,应引入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变量分析,本文正是在这一思路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分别考察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安排的需求与效应,从而形成宏观调控完整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制度变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郝硕博
2006年年初以来,全国房地产价格上升较快,群众意见较大,5月17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针对房地产的六条要求(简称“国六条”)。5月29日,为落实“国六条”,建设部等九部委出台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即九部委15条。分析房地产涨价原因、政府干预的理由及其经济影响,是医治市场失灵,防止政府失灵的前提。本文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政府必须坚持市场本位,注意发挥货币、财政等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慎用行政手段,以提高宏观经济运行效率。
关键词: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细分市场 效率损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戎殿新
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好和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的活力。完好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具备有效的动力功能、调节功能、控制功能和传递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通过显示供求变化、价格涨落信号,兼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市场机制是在自发和分散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因此必然导致经济运行的无政府状态,最后带来经济秩序的混乱以及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聚锋
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及其运作中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现象,削弱了税收宏观调控功能的正常发挥.税收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是寻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强化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包括强化依法治税,整顿税收分配秩序;深化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统一税政,集中税权,实行分税制;搞好税收与信贷、价格等调控手段的协调与配合;加强税收征管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项镜泉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更高阶段,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为前提的,是与小生产、小流通、小市场有根本区别的。这种区别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生产之间、流通之间和分配之间,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程度更加密切,稍有不周,就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失调。这就是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是社会化的,是以全社会为出发点的。但在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尽管每个主体对自己的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惠平
作者针对我国传统宏观调控体系的三个特点,提出现代宏观调控体系必须实现党政分开、政经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目标就不仅仅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且还必须包括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等五个具有层次性的目标。
关键词:
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经济,调控目标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汉屏 项杰
文章从纵、横两方面对市场经济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二大特征。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存在盲目性等弊端,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起步较晚、发育较迟的准市场经济,其特殊性决定了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助动市场的健康发育和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转,政府在宏观改革方面应作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完善宏观调控体制;三是改革调控方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明刚
作者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强化税收的职能和作用,税收也必须摆正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一是要依法治税;二是要统一税法;三是要与国际税收惯例对接;四是要体现公平,有利于促进竞争;五是要按经济规律运行;六是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寇铁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做为政府分配的唯一代表,应更好地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必须转变其调控的力、度、向,以兼顾公平和效率作为财政分配的侧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