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2)
2023(11122)
2022(9360)
2021(8417)
2020(6965)
2019(15877)
2018(15727)
2017(29751)
2016(16124)
2015(17883)
2014(18102)
2013(17806)
2012(16614)
2011(15366)
2010(15739)
2009(15143)
2008(14991)
2007(13443)
2006(12251)
2005(11621)
作者
(47367)
(39945)
(39627)
(38013)
(25630)
(18898)
(17933)
(15170)
(15123)
(14325)
(13812)
(13354)
(13249)
(12948)
(12900)
(12299)
(11605)
(11582)
(11474)
(11281)
(10255)
(9778)
(9619)
(9244)
(9075)
(8957)
(8942)
(8527)
(8231)
(7706)
学科
(86152)
经济(86053)
管理(50991)
(43770)
(37979)
企业(37979)
方法(29483)
数学(25927)
数学方法(25658)
(21028)
(20653)
中国(19919)
地方(18794)
业经(16875)
(16405)
(16170)
(15294)
(14995)
金融(14993)
(14553)
银行(14538)
(14028)
地方经济(12864)
体制(12224)
(11759)
财务(11733)
财务管理(11703)
企业财务(11261)
(11081)
贸易(11067)
机构
大学(241243)
学院(238807)
(112094)
经济(109938)
研究(88131)
管理(87409)
理学(73911)
理学院(73074)
管理学(71918)
管理学院(71445)
中国(69119)
(56031)
(50175)
科学(48901)
(44801)
财经(42893)
研究所(39781)
中心(39268)
(38842)
(37444)
经济学(36841)
(36214)
经济学院(32591)
北京(32034)
财经大学(31912)
(31439)
业大(30827)
(29429)
师范(29136)
(28900)
基金
项目(149807)
科学(119117)
基金(111610)
研究(109006)
(97217)
国家(96472)
科学基金(82708)
社会(73133)
社会科(69496)
社会科学(69476)
基金项目(57645)
(56429)
自然(51732)
自然科(50540)
自然科学(50525)
教育(50349)
自然科学基金(49685)
(47568)
资助(46126)
编号(40967)
成果(34903)
(34566)
重点(34240)
(32589)
(32213)
国家社会(31476)
(30761)
教育部(30364)
(30168)
课题(30031)
期刊
(134792)
经济(134792)
研究(82107)
中国(52647)
(45323)
管理(37037)
学报(35912)
科学(33802)
(33186)
(30631)
金融(30631)
大学(28313)
学学(26939)
财经(24026)
教育(23436)
经济研究(22905)
农业(20993)
(20816)
技术(20234)
业经(18055)
问题(16870)
(13474)
技术经济(12877)
统计(12185)
世界(12144)
国际(12125)
理论(11526)
(10961)
(10839)
经济管理(10730)
共检索到385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君  
把市场经济看做是层次性的制度安排和把市场经济等同于一般均衡的价格机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认识上的根本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中国的“双主题阶段转换式”模式获得了成功,但俄罗斯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转型模式则彻底失败了。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认识,不但能够解释中国经济转型的顺利发展,而且提供了正确把握改革次序的理论基础。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化,从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角度能更好地把握中国改革的次序性选择和转型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爱明  
作为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德国政府在保证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校正由于市场自由竞争导致的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使竞争和经济增长的好处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实现了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领域良性互动。中国新一轮改革需要借鉴德国社会转型的成功经验,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继续深化相关改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厚坤  张天序  何可忠  包章炎  
一、市场经济与卫生服务市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现代形态。更严格地说.市场经济是高层次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从资源配置这一基本经济学观点提出来的。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中,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计划方式;另一种是市场方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俞宪忠  
著名的科斯定理不仅是物权定理,更重要的还是作为劳动力自主产权的人权定理,劳动力自主产权是自由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创造能力所完全拥有并可自由掌控的一组权利束,并主要由劳动力自主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交易权、收益权五大要件构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力自主产权,其实就是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意义上的基本人权,所有发展需求最终都能还原为自由公民自主发展的主体权利诉求。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标尺,就是这种具有革命意义与和谐指向的人的解放程度———主体自由度,对国民大众主体发展权利的制度尊重和法权保护,永远具有首要性和基础性,劳动力自主产权内涵包括非常重大的发展价值和变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希刚  陈凡  
一、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迄今为止,国内大多数人都同意“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这样的论点。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但尚不完整。严格地说,市场经济是配置的一种形式,但它首先是资源占有的一种形态。从静态的观点看,市场经济存在的本身就包含着这样的前提:人类社会发展到这样的阶段,生产已社会化,广泛存在着分工,资源或社会上已形成的财富(包括生产资料、产品与服务)为受到法律保护并由全社会承认的不同所有者所占有,这些所有者对于自身拥有的资源或财产具有处置权和收益权,他们作为经济主体(生产者与消费者)活动时的行为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从动态的观点看,正是在上述形态的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云辉  
没有伟大的理论就没有伟大的实践。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率不断降低,宏观经济步入进退维谷、增长乏力的困境之中。实际上这是目标、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的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因此,全面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也需要从中国经济的目标、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寻求正确的方向和对策,需要经济理论总结和制度创新。本文基于上述分析,从多个纬度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组织的市场经济制度做了分析和阐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放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及其经济萧条的长期化,决定了日本市场经济制度转型的必要性。转型的原则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发挥制度的功能。而转型动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内外部环境对市场经济制度产生冲击的性质。转型的根本方向是要通过增强日本市场经济制度的适应性来提高其质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英东  
建立与完善国家与市场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制度结构,是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改革新阶段,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内需不足等深层次问题,重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结构,就需要完善财产权保护制度,实行平等保护各类经济主体、各种形式资产的产权;在约束政府权力、改善对政府自身监管的同时,提升国家提供基础性社会服务的能力,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重构与完善要素市场的定价和竞争机制,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发挥公民社会对市场制度结构的良性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圭武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的市场经济在某运作的各种表现结构上将呈多层次性这一特点。具体说来,就是: 一、市场主体的多层次性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份,所以市场主体也体现为多层次。主要有: 1.全民所有制企业,这是一个层次。这个层次的特点是:(1)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属国家;(2)从国内范围看,大多数属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竞争力强,从国际上看,又处于相对落后位置;(3)企业的生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4)企业不易向市场靠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南平  
论公有制的层次及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四川工业学院管理系副主任蒋南平在任何社会经济时期,所有制的社会结构及表现形式总是不同的,其内部结构、层次及相应的关系也都具有不同特点。西方学者也承认这些特点,并把所有制分为共有制、国有制和私有制。“我们必须区分几种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永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经济所有制制度的理论、政策和法律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变化源于实践,又推动了实践。主要有四次变化:(1)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2)私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3)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新格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欣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靳涛  
本文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博弈细分为宏观层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和微观层次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博弈。两个层次的博弈通过地方政府的中间桥梁作用连接起来。然后 ,又引入进化博弈分析方法 ,认为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就是通过微观层次的“突变”和宏观层次的“选择” ,以进化安定均衡的产生和打破来体现这一互动的制度演化过程。此后 ,用此模型思想对中国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以及 1993年以后“攻坚阶段”的改革问题等给予了一个初步的演进性解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钟祥财  陈建华  张晓娣  张申  徐昂  文雯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所有制结构与基本经济制度演进的总结,重点探讨了改革开放以后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系的互动关系,论证了两者对生产力发展的共同促进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这个最大现实。本文指出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完善,需要从改革国有经济出发,以深化公有制经济为重点,降低非公有产权的非经济性成本,尤其要加强对各类产权的平等保护。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应保证农民作为集体成员对村庄集体土地享有平等的占有权和独立的使用权,促进农村和农民的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