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5)
- 2023(8769)
- 2022(7305)
- 2021(6421)
- 2020(5323)
- 2019(12071)
- 2018(11697)
- 2017(22738)
- 2016(12051)
- 2015(13663)
- 2014(13772)
- 2013(13681)
- 2012(12925)
- 2011(12031)
- 2010(12327)
- 2009(12011)
- 2008(11722)
- 2007(10932)
- 2006(10067)
- 2005(9495)
- 学科
- 济(75705)
- 经济(75619)
- 管理(42736)
- 业(36322)
- 企(29936)
- 企业(29936)
- 方法(24085)
- 数学(21365)
- 数学方法(21238)
- 地方(17132)
- 中国(16887)
- 制(16296)
- 财(15746)
- 农(14382)
- 业经(14147)
- 地方经济(12401)
- 体(12191)
- 学(11949)
- 融(11524)
- 金融(11522)
- 银(10634)
- 银行(10627)
- 行(10276)
- 环境(9925)
- 农业(9588)
- 体制(9504)
- 贸(9432)
- 贸易(9423)
- 易(9064)
- 务(9032)
- 机构
- 大学(190061)
- 学院(188596)
- 济(96209)
- 经济(94545)
- 管理(71383)
- 研究(67591)
- 理学(60273)
- 理学院(59658)
- 管理学(58959)
- 管理学院(58586)
- 中国(53501)
- 财(45879)
- 京(38836)
- 财经(35731)
- 科学(34441)
- 所(33230)
- 经(32297)
- 经济学(32294)
- 中心(29895)
- 研究所(29151)
- 江(29118)
- 经济学院(28552)
- 财经大学(26402)
- 北京(24803)
- 农(24273)
- 院(23973)
- 州(22174)
- 业大(21887)
- 范(21622)
- 师范(21445)
- 基金
- 项目(115327)
- 科学(92733)
- 基金(86961)
- 研究(86190)
- 家(74182)
- 国家(73632)
- 科学基金(64035)
- 社会(60069)
- 社会科(57180)
- 社会科学(57167)
- 基金项目(45008)
- 省(42776)
- 教育(38726)
- 自然(38177)
- 自然科(37289)
- 自然科学(37281)
- 自然科学基金(36644)
- 资助(35823)
- 划(35504)
- 编号(32457)
- 制(27623)
- 成果(27343)
- 部(26980)
- 国家社会(26164)
- 重点(25994)
- 发(25358)
- 教育部(24190)
- 创(23830)
- 人文(23568)
- 课题(23158)
共检索到305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俞宪忠
著名的科斯定理不仅是物权定理,更重要的还是作为劳动力自主产权的人权定理,劳动力自主产权是自由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创造能力所完全拥有并可自由掌控的一组权利束,并主要由劳动力自主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交易权、收益权五大要件构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力自主产权,其实就是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意义上的基本人权,所有发展需求最终都能还原为自由公民自主发展的主体权利诉求。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标尺,就是这种具有革命意义与和谐指向的人的解放程度———主体自由度,对国民大众主体发展权利的制度尊重和法权保护,永远具有首要性和基础性,劳动力自主产权内涵包括非常重大的发展价值和变迁意义。
关键词:
劳动力 自主产权 权利束 自由度 人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立鑫
劳动力作为一项特殊资产,存在着特定的产权结构。劳动力产权有着五层次的结构。当劳动力主体不能完全拥有这五层次的产权时,即存在着对劳动力产权的强制分割,这种分割的具体差别也就构成了不同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当劳动力主体完整地拥有这五层次的产权时,则意味着劳动力主体是“自由”的,而这正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
劳动力产权 基本经济制度 劳动力产权关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霞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立和发展过移中,为什么以及如何培育、发展与完善劳动力市场,并使之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相适应,这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遇到的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以及如何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香伶 张炳申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向其他经济学科的渗透,为劳动经济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理论的研究因此而焕然一新。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要比大多数其他市场更多地受到制度过程的支配。可以预见,劳动力市场理论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与新制度经济学进行融合,从而使其对经济现象的研究更为合理、更为丰富。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本文在说明劳动力产权的内涵及一般属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产权的特征,然后从实践角度分析影响我国实现劳动力产权的原因,最后指出在我国实现劳动力产权的要求。
关键词:
劳动力产权,权益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晓 刘伟丽
以企业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劳动力市场制度、经济自由化制度为出发点研究了制度质量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限制性的劳动力市场制度,通常被认为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制度对微观企业的生产效率存在着促进作用;与内涵、范围相对狭小的劳动市场自由化制度相比,被认为应该更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内涵、范围更加丰富的经济自由化制度却对企业绩效的改善存在着相对有限的影响。由此可见,制度质量的宏观影响和微观冲击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进而要求对制度"好"与"坏"的分类也应该更加谨慎。
关键词:
制度质量 技术非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晓 刘伟丽
以企业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劳动力市场制度、经济自由化制度为出发点研究了制度质量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限制性的劳动力市场制度,通常被认为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制度对微观企业的生产效率存在着促进作用;与内涵、范围相对狭小的劳动市场自由化制度相比,被认为应该更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内涵、范围更加丰富的经济自由化制度却对企业绩效的改善存在着相对有限的影响。由此可见,制度质量的宏观影响和微观冲击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进而要求对制度"好"与"坏"的分类也应该更加谨慎。
关键词:
制度质量 技术非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刚
一般认为,公有经济中劳动力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公有经济中的固定工资或固定工时制度,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监督问题和激励问题。但是这种假说无法解释下列两点具有代表性的事实:(1)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固定工资和固定工时制度,但这并未引起足够严重的低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邢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就是要建立起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也就是要建立起各种有效的要素市场。而生产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建立劳动力市场已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势必意味着经济运行中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建立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力市场必将遇到认识上的阻碍和具体操作的困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生 邬雪芬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一般均衡模型,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来解释经济制度对自利个人的行为影响。分析表明,由制度所决定的“偷抢”交易对手财物活动费用系数提高时(偷抢的成本增大),自利的个人偷抢活动水平就会降低,投入偷抢的时间下降,投入生产的时间会上升,生产率会提高,真实收入会增加,从而改善社会的经济绩效。本文对目前我国开展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的经济秩序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一种具有价值增殖机能的价值形态的经济,它必然表现为资本价值,而劳动力作为商品是唯一能引起资本价值增殖的因素。要历史地看待劳动力作为商品与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的关系。劳动力作为商品的规定性在于:劳动力产权的明晰化,劳动力的流动性,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补偿性。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关键词:
市场配置资源,资本价值增殖,劳动力商品化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石五学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价值的构成石五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自身的价值。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提倡“按劳分配”,对于劳动力的商品性在理论界长期没有取得共识,以致很少有人探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问题。也有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希刚 陈凡
一、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迄今为止,国内大多数人都同意“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这样的论点。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但尚不完整。严格地说,市场经济是配置的一种形式,但它首先是资源占有的一种形态。从静态的观点看,市场经济存在的本身就包含着这样的前提:人类社会发展到这样的阶段,生产已社会化,广泛存在着分工,资源或社会上已形成的财富(包括生产资料、产品与服务)为受到法律保护并由全社会承认的不同所有者所占有,这些所有者对于自身拥有的资源或财产具有处置权和收益权,他们作为经济主体(生产者与消费者)活动时的行为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从动态的观点看,正是在上述形态的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君
把市场经济看做是层次性的制度安排和把市场经济等同于一般均衡的价格机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认识上的根本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中国的“双主题阶段转换式”模式获得了成功,但俄罗斯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转型模式则彻底失败了。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认识,不但能够解释中国经济转型的顺利发展,而且提供了正确把握改革次序的理论基础。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化,从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角度能更好地把握中国改革的次序性选择和转型对策。
关键词:
层次性 次序性 经济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