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6)
2023(10763)
2022(9018)
2021(8096)
2020(6697)
2019(14944)
2018(14504)
2017(27494)
2016(15028)
2015(17276)
2014(17628)
2013(17334)
2012(16245)
2011(14738)
2010(15120)
2009(14532)
2008(14336)
2007(13211)
2006(11923)
2005(11153)
作者
(43959)
(36767)
(36704)
(35146)
(23443)
(17313)
(16684)
(14059)
(13847)
(13362)
(12672)
(12206)
(12181)
(11991)
(11936)
(11296)
(10881)
(10753)
(10471)
(10347)
(9446)
(8977)
(8880)
(8565)
(8333)
(8244)
(8188)
(8000)
(7499)
(7170)
学科
(80675)
经济(80574)
管理(53438)
(43160)
(37447)
企业(37447)
(31446)
方法(25722)
数学(22425)
数学方法(22291)
中国(19869)
(19833)
地方(19610)
(15874)
业经(15574)
(15330)
财务(15296)
(15280)
财务管理(15250)
(14848)
企业财务(14547)
财政(13838)
(13330)
金融(13323)
(13245)
银行(13227)
地方经济(12790)
(12606)
体制(11380)
(11167)
机构
大学(224352)
学院(224270)
(105050)
经济(102970)
管理(81493)
研究(79731)
理学(68183)
理学院(67507)
管理学(66592)
管理学院(66174)
中国(63730)
(59446)
(46756)
科学(42794)
财经(42561)
(40193)
(38274)
(35974)
中心(35686)
研究所(35099)
经济学(34546)
(31596)
财经大学(31071)
经济学院(30643)
北京(29834)
(28346)
(27373)
业大(27303)
(26182)
师范(25904)
基金
项目(136014)
科学(107198)
研究(102546)
基金(99320)
(84916)
国家(84233)
科学基金(72424)
社会(68023)
社会科(64539)
社会科学(64524)
(52343)
基金项目(50987)
教育(46911)
自然(43294)
(42948)
自然科(42281)
自然科学(42268)
自然科学基金(41506)
资助(41259)
编号(40473)
成果(34906)
(31040)
(30926)
重点(30801)
课题(29427)
(29327)
国家社会(28894)
(27798)
(27675)
教育部(27396)
期刊
(130185)
经济(130185)
研究(78181)
(52451)
中国(51413)
管理(34111)
学报(31325)
(29190)
科学(28487)
(26941)
金融(26941)
大学(25034)
财经(24035)
学学(23918)
经济研究(22224)
教育(20992)
(20737)
技术(19650)
农业(18655)
业经(17518)
问题(16064)
(12791)
技术经济(12075)
会计(11698)
世界(11364)
财会(11355)
国际(11126)
统计(10755)
理论(10708)
经济管理(10178)
共检索到369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瑞新  
一、东西方财政分配原则的内容差别 财政分配原则总体上可分为财政收入原则与财政支出原则。从财政收入原则来看,我国财政分配理论把它归纳为四点,即要求财政收入的组织中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即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资金的内部积累,以国外资金的筹集作为财政收入的补充来源);坚持降低成本,广开财源,提高效率的原则(即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率的提高的基础之上);坚持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所谓区别地待就是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而区别对待,对于不同收入的经济单位与个人实行区别对待。区别对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树海  
所谓市场经济,是指整个经济活动基本或主要由市场交换关系自发调节,国家辅以宏观间接调控而运转的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传统的直接计划安排转向国家宏观间接调控。这在财政支出方面,首先产生影响的是财政支出应当按照怎样的原则来进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巫建国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巫建国一、浅析确立财政职能的基本理论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财政改革是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的必然反映,而财政职能作为财政本质的具体体现,往往会随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适时调整。鉴于此,确立财政职能的逻辑出发点,则在于科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达昌  王映松  
论我国财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李达昌王映松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的主要特征(一)预算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特性表现为高度的集中统一。——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权限都集中在中央。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乐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分配体系总体框架胡乐亭财政作为国家政府的经济行为,涉及到整个国家的政策和政府活动范围。财政分配体系的界定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界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能斌  陈定华  
作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机制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机制有本质区别。前者的调控作用途径是市场机制;调控方式为间接调控,即通过影响市场信号调节经济主体行为;调节手段主要的是经济参数;调控效应信号主要来自于市场。新时期的财政宏观调控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调控方式以参数化的间接调控为主;调控目标须兼顾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短期稳定;调控手段应灵活多样。作者指出,要保证财政调控机制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包括:财政改革体系、财政政策手段体系、财政政策决策和执行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本文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经济大发展中存在的尖锐矛盾,认为这些矛盾既不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错误,也不能归咎于计划经济,而是源于对市场经济一般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性的认识不足,诸如将产权与所有权、法人代表和法人所有等混为一谈,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澄清了上述一些基本理论,并指出要解决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必须从建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入手,重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措施,强化财政职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根据"经济决定财政"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理论应有重新认识。在财政理论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职能,它是财政理论确立的基础。因此,对财政职能的认识是构建新的财政理论的起点。本文主要探讨财政职能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两大内容。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克崮  
14年来财政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但是,现行财政体制、财力状况和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财政体制和政策体系,强化财政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高速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莲  王乃春  
重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支出结构刘晓莲,王乃春财政支出职能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政权职责范围以及经济体制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构造,以充分运用财政支出职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化杰  易晓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的配合董化杰,易晓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财政和金融将成为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两者的配合问题就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因此应特别重视。一、财政与金融配合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的确定,意味着社会主义财政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财政职能势必更有效、更有力度地得以发挥。从理论和观念上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做好财政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 一、财政的共同本质和特殊本质 要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的地位、职能,还得从财政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谈起。财政的地位和职能导源于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取决于它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山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今后各项改革的基础。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与财政的特殊关系,至今人们对财政在新的社会保障体制中应发挥怎样的职责和作用,认识仍不统一。鉴于此,本文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与财政并非是谁属于谁的问题,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相互影响的。作者从社会保障与财政分配、社会保障与财政收支、社会保障与财政调控三个方面论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与财政的特殊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秀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必须调整并重新界定我国的财政职能范围。财政职能范围问题实质上就是财政究竟应当"管些什么"和"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一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