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3)
- 2023(14329)
- 2022(11987)
- 2021(11380)
- 2020(9069)
- 2019(20841)
- 2018(20495)
- 2017(37582)
- 2016(20759)
- 2015(23644)
- 2014(23569)
- 2013(22537)
- 2012(21248)
- 2011(19116)
- 2010(19903)
- 2009(18771)
- 2008(17886)
- 2007(16355)
- 2006(15033)
- 2005(14251)
- 学科
- 济(93127)
- 经济(93022)
- 管理(53471)
- 业(47831)
- 企(41104)
- 企业(41104)
- 中国(35220)
- 方法(29362)
- 融(28505)
- 金融(28502)
- 银(26664)
- 银行(26655)
- 行(25882)
- 地方(25630)
- 数学(24362)
- 数学方法(24031)
- 教育(23148)
- 财(22581)
- 制(22300)
- 农(21687)
- 业经(20874)
- 学(18896)
- 理论(18207)
- 体(15686)
- 地方经济(14236)
- 农业(14200)
- 贸(13463)
- 贸易(13439)
- 务(12922)
- 易(12918)
- 机构
- 大学(287243)
- 学院(282629)
- 济(119387)
- 经济(116566)
- 研究(102661)
- 管理(97736)
- 中国(81861)
- 理学(81279)
- 理学院(80236)
- 管理学(78820)
- 管理学院(78227)
- 京(62346)
- 财(60639)
- 科学(55383)
- 所(49795)
- 中心(48620)
- 范(47549)
- 师范(47263)
- 江(46944)
- 财经(46014)
- 研究所(43989)
- 经(41545)
- 北京(40822)
- 师范大学(38610)
- 经济学(38573)
- 州(37731)
- 农(37409)
- 院(36623)
- 教育(36296)
- 经济学院(34287)
- 基金
- 项目(169509)
- 研究(136300)
- 科学(134780)
- 基金(119866)
- 家(100891)
- 国家(99804)
- 社会(86825)
- 科学基金(85819)
- 社会科(82002)
- 社会科学(81980)
- 教育(68572)
- 省(66422)
- 基金项目(61603)
- 编号(57767)
- 划(56433)
- 成果(51280)
- 自然(49858)
- 自然科(48695)
- 自然科学(48687)
- 资助(48529)
- 自然科学基金(47805)
- 课题(42955)
- 部(38981)
- 重点(38950)
- 发(38810)
- 年(36620)
- 性(36240)
- 创(35356)
- 项目编号(35177)
- 教育部(35130)
- 期刊
- 济(148766)
- 经济(148766)
- 研究(107126)
- 中国(72664)
- 教育(62722)
- 财(48688)
- 融(44826)
- 金融(44826)
- 管理(39373)
- 学报(36508)
- 农(34820)
- 科学(34304)
- 大学(30357)
- 技术(27680)
- 学学(26687)
- 财经(25064)
- 经济研究(23739)
- 经(21940)
- 农业(21832)
- 业经(21298)
- 问题(18669)
- 职业(16152)
- 贸(15073)
- 图书(14847)
- 坛(14458)
- 论坛(14458)
- 发(14132)
- 国际(13756)
- 技术经济(13702)
- 理论(13628)
共检索到479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齐晓明 马伟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则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如何利用红色革命文化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具现实性的重大课题,当前对三大红色文化发掘已较为深入,其效果显著,但一些地域性红色文化研究则是不够突出,甚至在概念界定方面也极为滞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东北小延安","东北小延安精神"被视为是延安精神的延续。将"东北小延安精神"引入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道德示范、价值引导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国雨龙 徐冬先 邢锡桥 徐畅
"东北小延安"精神产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东部地区,是对伟大的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革命文化体系的优秀成果之一。虽然社会实践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东北小延安"精神内涵仍然不断丰富与发展着。在高校开展"东北小延安"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加强艰苦奋斗的作风培育。文章在于剖析"东北小延安"精神实质基础上,探讨利用"东北小延安"精神这个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关键词:
东北小延安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洪军
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道德信念,培养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是具有挑战性的。"讨论式"教学对学生主体性思维、语言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才能的培养优位于传统学习方式。利用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有利契机,充分运用课堂的理解、导入、问答技能,把握兴趣、语言、情绪等感性调控机制,融传统文化于当下知识体系中,并辅以设施与考评,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讨论式 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类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圆 王瑶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承担国家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人才研究生而言,延安精神可以继续发挥其思想的价值。文章旨在通过思考延安精神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延安精神在当代对于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探索出延安精神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
延安精神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蔡振春
推动地方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拓展途径、创新方式方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清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阐述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政治素养的完善还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最终都会归结于学生价值观的取向。民族精神带来的文化自觉、自信使思想教育抱朴守真,在精神上建立起健全的人性之美,真正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文化的渗透和烙印,在价值观的形成中不可估量。
关键词:
中国精神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峻 魏岚
延安文艺精神是为人民服务、忠实爱国、贴近群众、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人民性、爱国性、实践性、创新性。新时代发挥延安文艺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深厚爱国爱党爱校情怀,有助于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延安文艺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思嘉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延安时期,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即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增强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发挥劳动育人功能,重视典型示范教育。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这对当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蒋浒 梅纪萍
劳模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道德实践价值,是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将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职业素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有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实践锻炼等。
关键词:
劳模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王传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凌日飞
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大学生的特点,顺应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通过寓教于乐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开展过程的始终。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相互作用,输送给大学生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大学生行为习惯发生发展的原动力、驱动力、创新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行为习惯接受为导向,理解尊重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追求,启发大学生主体自觉性,重视对大学生启发诱导,坚持教育与引导并重,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帮助他们的成长、成才,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费菲 孙立锐 王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生力量。当前,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综合科学素养和鲜明的个性化自我意识,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道德信仰不健全。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历史必然。马敬编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傅以君 廖雅琴
红色影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红色影视的种类、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分析了红色影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红色影视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与操作的建议。
关键词:
红色影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威鹏 玄凌 王乙
一直以来,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部分,黑龙江红色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时代性、教育性和引领性。利用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积淀。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红色文化 实践活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佳玥 蔡之珩 高兴 程果 李婧瑶 王建波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探索、将"东北抗联"精神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相结合、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意义、探索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具体举措、充分认识"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色传统培育的必要性、关注"东北抗联精神"所代表的中国精神与红色传统培育和注重"东北抗联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价值引领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