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3)
- 2023(12908)
- 2022(11364)
- 2021(10700)
- 2020(8918)
- 2019(20579)
- 2018(20445)
- 2017(39886)
- 2016(21709)
- 2015(24824)
- 2014(25110)
- 2013(24964)
- 2012(23263)
- 2011(21079)
- 2010(21454)
- 2009(19992)
- 2008(19674)
- 2007(17681)
- 2006(15954)
- 2005(14424)
- 学科
- 济(106785)
- 经济(106675)
- 管理(64640)
- 业(58047)
- 企(48971)
- 企业(48971)
- 方法(42289)
- 数学(36424)
- 数学方法(35924)
- 中国(24730)
- 地方(23722)
- 农(23351)
- 财(22272)
- 学(22178)
- 业经(20944)
- 制(17924)
- 贸(16007)
- 贸易(15994)
- 理论(15709)
- 易(15388)
- 农业(15211)
- 和(15151)
- 地方经济(14669)
- 融(14548)
- 金融(14547)
- 环境(14492)
- 银(14426)
- 银行(14390)
- 务(13982)
- 财务(13908)
- 机构
- 大学(322860)
- 学院(319559)
- 济(134075)
- 经济(130991)
- 管理(125714)
- 研究(110791)
- 理学(107416)
- 理学院(106199)
- 管理学(104338)
- 管理学院(103768)
- 中国(84348)
- 京(70067)
- 科学(66769)
- 财(61071)
- 所(56411)
- 研究所(50558)
- 中心(49644)
- 财经(48458)
- 农(47993)
- 江(47621)
- 北京(45242)
- 业大(44993)
- 经(43799)
- 范(42275)
- 师范(41937)
- 经济学(40464)
- 院(39903)
- 州(38843)
- 农业(37229)
- 经济学院(35969)
- 基金
- 项目(206872)
- 科学(161816)
- 研究(152259)
- 基金(149565)
- 家(129245)
- 国家(128169)
- 科学基金(109876)
- 社会(95294)
- 社会科(90211)
- 社会科学(90183)
- 省(79519)
- 基金项目(79041)
- 自然(71172)
- 自然科(69475)
- 自然科学(69461)
- 教育(69225)
- 自然科学基金(68189)
- 划(66967)
- 资助(63097)
- 编号(62189)
- 成果(51581)
- 部(45679)
- 重点(45582)
- 发(44053)
- 课题(42771)
- 创(41748)
- 教育部(39360)
- 大学(39041)
- 科研(38972)
- 创新(38938)
- 期刊
- 济(158767)
- 经济(158767)
- 研究(102637)
- 中国(61450)
- 管理(48859)
- 学报(48481)
- 财(46682)
- 科学(45339)
- 农(44018)
- 大学(36893)
- 教育(34581)
- 学学(34550)
- 融(30910)
- 金融(30910)
- 农业(30272)
- 技术(28213)
- 财经(25016)
- 经济研究(24934)
- 业经(23472)
- 经(21473)
- 问题(20406)
- 技术经济(17327)
- 图书(17259)
- 理论(17248)
- 实践(15432)
- 践(15432)
- 贸(15122)
- 现代(15065)
- 业(14834)
- 科技(14223)
共检索到491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西平
一计划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形式,在历史上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30年代初期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开始重视计划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在80年代末期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深化的时候,开始重视市场的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过去曾经实行过计划经济,为什么现在要改行市场经济呢?这是一个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予认真回答的问题。现从历史发展角度作一探索。一、计划经济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的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以后,社会主义从理论走上实践。如何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什么样模式?严峻地摆在第一代社会主义制度创建者面前。先知是没有的。早在1918年3月俄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一方面坚定地指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继绳
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计划经济国家,大都放弃了计划经济,搞起市场经济来了。这几乎成了一股国际潮流。这股潮流的出现有没有一定的必然性呢?怎样看待二十世纪国际性的计划经济的实践呢?社会主义的前途究竟怎么样呢?对这一系列的重大问题,人们期待着明确的回答。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红
日本市场经济相异于欧美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强,干预范围广,并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手段。本文侧重对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日本经济计划的性质、特点进行考察,以揭示经济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市场价格机制 经济计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光远
受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委托,《经济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双周理论座谈会。由张卓元同志主持的第二次讨论会于1992年6月20日在京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宝元
理论背景:市场经济必经阶段论根据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原理,我们可以对市场经济的历史规定性有如下明晰的把握: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从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来看,存在这样一种三段序列:前资本主义时代的“政令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时代的“市场经济”——未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沈立人
作者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否定计划,只是扬弃传统的计划,为此,必须确立市场经济的计划观。在宏观调控中,计划或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宏观调控的目标,而金融、财税等政策则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手段。对某些垄断性行业、对国家财政预算,还必须实行指令性计划。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韩雷亚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大改革的深度和力度的关键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正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同样,卫生行业也处在“将医院推向市场”的一片呼声之中。诚然,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卫生行业,肯定对于刺激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等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么,将市场机制引入卫生行业后,卫生计划有否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增恒
市场经济是计划运作的基础刘增恒市场经济与计划是否相容,这得要看我们如何理解计划的内涵。从体制的角度看,如果把计划理解为传统的、指令性计划或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体制,那么市场经济与计划是对立的。从经济运动的角度看,如果认为计划是指国民经济发展总体上,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秀春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计划工作丁秀春(一)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是保障中华民族腾飞,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国没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和金 宋群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点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规划、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此,必须更新计划观念,改进计划方法,使计划面向市场、反映市场,有效地引导和调控市场,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在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上都能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叶仙萍,王正海
计划免疫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最有效、经济、简便、易行的手段。搞好计划免疫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于保障广大儿童身体健康,防病扶贫,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前些年,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过业务部门的辛勤努力,圆满达到了两个85%的目标。迄今,全市已连续近20年未发生白喉;脊灰发病率连续10年控制在0.1/10万以下。1985年以来,麻疹、百日咳发病率分别控制在10/10万以下。历年来,单苗全程率在99%以上,四苗覆盖率98%以上。对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振兴卫生防疫事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勇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由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直接控制更多地转向以指导性计划为主的间接调控。现阶段我国指导性计划形式的选择应当是政策供给型,即在总结指令性计划和需求型指导性计划两种方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施以政策为导向的手段和保证供给与需求结构平衡相适应的指导性计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帆
我国计划经济转轨至市场经济之研究(上)杨帆一、多元化市场经济主体的形成改革分期与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我国的市场化导向改革,从1978年开始,已经进行了18年。虽然目前关于改革分期的问题很少研究,但是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某些学者称为“改革中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