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4)
- 2023(4932)
- 2022(4083)
- 2021(3485)
- 2019(6206)
- 2018(5838)
- 2017(11755)
- 2016(5922)
- 2015(6860)
- 2014(7122)
- 2013(7210)
- 2012(7160)
- 2011(6597)
- 2010(6844)
- 2009(6612)
- 2008(6343)
- 2007(5979)
- 2006(5536)
- 2005(5344)
- 2004(4932)
- 学科
- 济(55909)
- 经济(55885)
- 方法(16681)
- 管理(15899)
- 地方(15132)
- 数学(14156)
- 数学方法(14117)
- 业(12273)
- 地方经济(11532)
- 企(10834)
- 企业(10834)
- 中国(10523)
- 业经(9166)
- 学(8111)
- 融(7061)
- 金融(7060)
- 农(6762)
- 经济学(6714)
- 产业(6557)
- 制(6323)
- 和(5866)
- 环境(5807)
- 银(5644)
- 银行(5644)
- 行(5548)
- 财(5508)
- 市场(5496)
- 体(5470)
- 贸(5385)
- 贸易(5378)
- 机构
- 大学(101454)
- 学院(101221)
- 济(57706)
- 经济(56761)
- 研究(38292)
- 管理(36456)
- 中国(30452)
- 理学(30316)
- 理学院(29969)
- 管理学(29648)
- 管理学院(29433)
- 财(24555)
- 京(20609)
- 经济学(20102)
- 财经(19497)
- 所(18792)
- 科学(18269)
- 经济学院(17701)
- 经(17646)
- 中心(16556)
- 研究所(16429)
- 江(15312)
- 财经大学(14420)
- 北京(13494)
- 院(12953)
- 范(12599)
- 师范(12541)
- 州(12066)
- 社会(11777)
- 科学院(11340)
- 基金
- 项目(56910)
- 科学(45602)
- 研究(43517)
- 基金(42570)
- 家(35540)
- 国家(35231)
- 社会(31421)
- 科学基金(30638)
- 社会科(29918)
- 社会科学(29910)
- 基金项目(21485)
- 省(20771)
- 教育(18922)
- 资助(18096)
- 自然(16916)
- 划(16808)
- 自然科(16531)
- 自然科学(16528)
- 编号(16328)
- 自然科学基金(16248)
- 发(13826)
- 成果(13716)
- 国家社会(13560)
- 济(13502)
- 经济(13390)
- 部(13127)
- 重点(12668)
- 发展(12123)
- 教育部(11987)
- 展(11966)
共检索到170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卢风
市场经济与精神文化卢风二十世纪的历史给人类最重要的启示之一是:亚当·斯密所阐述的市场经济理论是不可以轻易加以抛弃的,市场经济是现阶段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超越的经济运行模式。在亚当·斯密看来,人们的贪婪或发财致富的冲动通过市场以物化的、似乎自动的方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程恩富
文化消费结构是指各种文化产品和劳务在文化总消费中的比例和相互关系。本文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文化消费结构也要符合和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的建设,一方面会增加人们文化生活消费的开支,另一方面又会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社会心理以及社会风尚和伦理道德关系,而这些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文化消费结构。随着消费者文明程度的提高,既可以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林文益
精神文化消费是消费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化消费的特点、内容、发展趋势如何?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如何?如何发展精神文化消费,提高消费质量,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从这期起,开展这些问题的讨论。现已收到一些专家、学者的来稿,先行发表(以收到先后为序),请同志们对这些问题广泛发表高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柳思维
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化消费的特征柳思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化消费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精神文化消费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神文化消费内容的多样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品、精神消费品的增多,精神文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奚惟华
精神文化消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奚惟华精神文化消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发展精神文化消费,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精神文化消费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蔚华
任何一场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必将震荡某一特定的文化价值体系,要求文化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变革,植根于最古老的文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正经受着最严重的挑战。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成为当前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批判地吸收、改造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切合理的因素,对于建设具有时代性的文化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超英
由达美纺织集团、北方四达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举办的中国市场经济论坛第十二次研讨会于1994年3月4日在京召开。于光远、朱厚泽、万典武、贾春峰、徐孝纯、卢继传、何伟、李成勋、管益忻等学者和企业家3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以“现代市场经济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就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内容、意义、价值观及社会风尚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林文益
必须继续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提高和改善精神文化消费林文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们已越来越重视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再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这是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它规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艳 王瑞辉
本文分析了儒商、儒商精神及儒商文化与商业经济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结合当下工商业界存在的诚信失范、商业伦理迷途等道德困境,提出儒商文化发展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儒商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践行路径,即:重新认识儒商文化的当下价值,弘扬儒商精神;倡导新型商业伦理,推进商道重建;推动儒商"与时俱进",加快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增进商会与企业的交流及资源整合,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书瀛 何西来 刘心武 邵燕祥 钱竞 白烨
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二)杜书瀛,何西来,刘心武,邵燕祥,钱竞,白烨也有负面的文化效应杜书瀛(以下简称杜):事物总是带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市场经济在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许多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负面的效应。有人说,市场经济“就其消极面讲,它...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书瀛 何西来 刘心武 邵燕祥 钱竞 白烨
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和民间空间(一)杜书瀛,何西来,刘心武,邵燕祥,钱竞,白烨认同市场经济的历史选择何西来(以下简称“何”):我们来集中探讨一下当前的人文状况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定位有关系的民间文化空间的出现等重要问题。书瀛对市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戎
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能够解决和完善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本文阐述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分析民族文化的两重性及对市场经济的主要影响,这种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愈加密切。辩证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把握时代前进脉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集中民族智慧开拓创新。使民族文化的两重性趋向和谐与统一。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两重性 弘扬 市场经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冰
市场经济下的公关文化与战略山东经济学院公关教研部齐冰[编者按]本文为公关“正名”,并批评了公关现念和公关行为上出现的一些偏误,提出了确立文化导向战略、文化优势战略和文化质量战略的问题。今天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国际性、竞争性和逐利性的特点,使得作为市场经...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书瀛 何西来 刘心武 邵燕祥 钱竞 白烨
市场经济的文化效应与民间空间(三)杜书瀛,何西来,刘心武邵燕祥,钱竞,白烨古典人文精神不可简单移用,它与“重农抑商”产生于同一个社会背景下何西来(以下简称“何”):在建构新的人文精神时,不能简单化地一味求新,也不能完全抛弃过去的文化精神。我们要有所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谢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促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同样,也引起了文化反思。社会灿烂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的市场经济之间有无共性?二者能否结合?它们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怎样互补,相辅相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功能?本人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些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