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2)
2023(5013)
2022(4197)
2021(3649)
2019(6504)
2018(6211)
2017(12675)
2016(6344)
2015(7298)
2014(7410)
2013(7562)
2012(7384)
2011(6999)
2010(7278)
2009(7076)
2008(6803)
2007(6673)
2006(6248)
2005(5696)
2004(5080)
作者
(19364)
(16517)
(16193)
(15630)
(10577)
(7665)
(7481)
(6364)
(6122)
(5866)
(5813)
(5454)
(5358)
(5254)
(5132)
(5052)
(4807)
(4770)
(4718)
(4177)
(4152)
(3938)
(3932)
(3818)
(3775)
(3692)
(3533)
(3372)
(3239)
(3111)
学科
(58837)
经济(58699)
方法(18408)
管理(18224)
地方(14906)
数学(14754)
数学方法(14725)
(14432)
(12785)
企业(12785)
地方经济(11681)
中国(11280)
业经(10680)
(8692)
(8662)
(7741)
(7196)
金融(7195)
(7068)
经济学(6930)
理论(6633)
(6619)
环境(6223)
(5821)
银行(5821)
(5748)
(5704)
(5356)
贸易(5349)
(5276)
机构
大学(108997)
学院(107946)
(61713)
经济(60734)
研究(40820)
管理(40590)
理学(34106)
理学院(33750)
管理学(33392)
管理学院(33174)
中国(32182)
(26703)
(21994)
财经(21282)
经济学(21213)
(19956)
科学(19404)
(19242)
经济学院(18684)
中心(17763)
研究所(17437)
(16110)
财经大学(15726)
北京(14350)
社会(13711)
(13684)
(12894)
师范(12839)
(12473)
(11946)
基金
项目(61868)
科学(50103)
基金(47272)
研究(47049)
(39392)
国家(39077)
社会(35871)
科学基金(34334)
社会科(32907)
社会科学(32891)
基金项目(24165)
(22174)
教育(20535)
资助(19858)
自然(19154)
自然科(18738)
自然科学(18735)
自然科学基金(18437)
(18015)
编号(17495)
国家社会(15081)
成果(14677)
(14671)
(14382)
(14058)
经济(13934)
重点(13594)
教育部(13457)
人文(13206)
社科(12700)
期刊
(78686)
经济(78686)
研究(40284)
中国(20876)
(20325)
管理(17381)
(14377)
金融(14377)
经济研究(13924)
财经(12974)
科学(12870)
学报(11863)
(11359)
(11354)
大学(10067)
问题(9800)
业经(9774)
学学(9714)
技术(8944)
技术经济(7637)
(7354)
世界(7326)
农业(7132)
统计(6849)
国际(6627)
经济问题(6294)
经济管理(6231)
教育(6124)
商业(5992)
改革(5849)
共检索到179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烈  
和谐社会的涵义是相当广泛的,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制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巧云  
市场经济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市场经济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出发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重点,加强法制建设是关键,转变政府职能是保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占绍文  罗峦  
从阿马蒂亚·森的视角和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完善的市场制度本身就意味着效率与公平的并重,本文分析认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素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结果,二者是相容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惠雄  
市场经济与“三农”问题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 ?浙江“三农”发展为此提供了最好的答案。浙江农民紧跟市场发展经济 ,已经有一半农民离开土地 ,一半土地离开了单纯粮食生产 ,使得浙江农民的就业观、生产观、环境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结果是 ,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教育倍受重视 ,生态环境日益变好。浙江农村已经形成了一种和谐乡村社会模式。 2 0 0 1年 1 0月 ,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国内率先以地方法规形式颁布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使农民生活得到基本的制度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永新  
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文关怀在人类社会中总是表现为人们对于个体生命处境的关照以及对于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追求,是真诚和真情转化为人性美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缺失就意味着人们失去了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操守。这种缺失与经济的市场化和诸如官本位等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有关。人文关怀对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新易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假设基础分析入手,比较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二者在主体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历史跨度、表现状态、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差异,最后认为,市场经济不必然导致和谐社会,它也不等于和谐社会。这对于那些热衷于将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挂钩议事的人们,提出了一个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明  贾向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资源快速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基于市场经济的视角,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不完善导致资源有效产出率低下,市场失灵使自然环境遭到过度开发和破坏,政府缺位和政策不完善导致生态治理和保护不足,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生态负面效应。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统一,需要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克服市场失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瑞明  
回溯世界教育和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高等教育从处于经济社会之外,到游离于经济社会边缘,然后逐渐进入经济社会的中心,两者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彼此独立到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作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手段的作用越来越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国强  
本文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渊源入手,从三次思想上的大交锋和大解放、取得的三大成就,改革成功的八大基本原因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回顾和总结了30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最近几年的改革方向。本文还论证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当前人们思想水平不太高,追求个人利益的现实条件下,能够并且必须通过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来完成。当前存在的几乎所有深层次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合理地界定二者的边界所造成的。因而,当前改革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于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这也是处理好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政府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政府管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敬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晓橹  
"斯密问题"最早是由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于19世纪中叶提出。"经济科学之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将道德行为的动机归之为同情或利他,提出人性论是利他主义的;而在《国富论》中将人们的经济行为的动机归结为利己的,提出人性论是利己主义的,由此造成了伦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对立,反映了斯密前后思想上的碰撞和矛盾。这一从人的本性角度对斯密两大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建  
公平正义是道德范畴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当前各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学界认同了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构的核心内容,但对于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理论逻辑的探讨尚显不足。笔者从伦理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和谐社会建构中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的互逆维度,亦即市场经济的合公平正义性与公平正义的合经济性的有机统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小亮  
如何有效地化解、协调利益矛盾,是深化改革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前提。改革中产生的利益矛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因此,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与和谐社会的相互统一。为此,必须从理论上厘定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本质特征,并反思过去非均衡体制改革中是否有所偏离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确立我们深化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