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3)
2023(7764)
2022(6496)
2021(5889)
2020(4746)
2019(10625)
2018(10221)
2017(20465)
2016(10568)
2015(11829)
2014(11990)
2013(12072)
2012(11569)
2011(10715)
2010(10938)
2009(10385)
2008(10145)
2007(9468)
2006(8701)
2005(8014)
作者
(32106)
(27043)
(26935)
(25835)
(17512)
(12982)
(12255)
(10362)
(10352)
(9749)
(9565)
(9032)
(8955)
(8657)
(8639)
(8306)
(7952)
(7823)
(7771)
(7383)
(6813)
(6605)
(6462)
(6322)
(6242)
(6131)
(6024)
(5598)
(5586)
(5263)
学科
(72186)
经济(72032)
管理(29957)
(27702)
方法(25317)
(23573)
企业(23573)
数学(20861)
数学方法(20738)
地方(16663)
中国(15309)
业经(13439)
(13130)
(12656)
地方经济(12338)
(11860)
(10894)
(10264)
金融(10263)
(9746)
理论(9247)
(9196)
银行(9190)
(8922)
(8243)
(8042)
贸易(8033)
农业(7902)
环境(7817)
经济学(7757)
机构
大学(170582)
学院(168401)
(84606)
经济(83113)
研究(62789)
管理(62086)
理学(52968)
理学院(52363)
管理学(51628)
管理学院(51292)
中国(47714)
(38593)
(34727)
科学(33955)
(31690)
财经(30962)
经济学(28386)
研究所(28310)
(28136)
中心(27273)
经济学院(25132)
(24832)
(24358)
财经大学(23199)
北京(22119)
(21572)
(20999)
师范(20826)
业大(20717)
(19534)
基金
项目(104481)
科学(83715)
基金(79154)
研究(75657)
(68420)
国家(67874)
科学基金(58407)
社会(54372)
社会科(50573)
社会科学(50552)
基金项目(40737)
(38322)
自然(35633)
自然科(34877)
自然科学(34868)
自然科学基金(34309)
教育(34176)
资助(33128)
(32281)
编号(27785)
(24540)
成果(23542)
重点(23478)
国家社会(23033)
(22916)
教育部(21804)
(21406)
人文(21020)
(20859)
大学(19886)
期刊
(101315)
经济(101315)
研究(57778)
中国(31647)
(29859)
管理(25046)
学报(24957)
科学(23952)
(22552)
(20411)
金融(20411)
大学(19648)
学学(18822)
财经(17985)
经济研究(17931)
(15650)
农业(14538)
业经(13086)
技术(12960)
问题(12953)
教育(12661)
技术经济(10056)
(10040)
世界(9521)
统计(9377)
国际(8791)
商业(8276)
经济问题(8144)
(8116)
经济管理(8032)
共检索到264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伍柏麟  
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整个世界分为市场经济国家和中央计划经济国家两大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把计划经济看成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而市场经济则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征。计划和市场被深深地打上姓“资”姓“社”的烙印。历史演进到今天,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已成为普遍现象。世界上既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没有完全的计划经济国家。全球各国经济运行的总趋势,已摆脱经济学家们关于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哥德巴赫猜想,朝着两者有机结合的“混合经济”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弘远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以社会主又的空想、科学,实践和建设四个阶段为基本线索,比较系统的探讨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如何经历了排斥、兼容到合体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成功地确立了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社会主义奠定了竖实的经济基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杜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也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廷星  梁宝柱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走向新阶段的显著标志。正确认识国家财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意义重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重塑财政理论,转换财政职能,更新理财思路,建立新型财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培兆  
主张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的理论今年迅猛起势,取得主导地位,这是值得高兴的。在此仅就目前经济论坛上的有关论述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商品经济与市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彦学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冯彦学前苏联发生的剧变,引起了我国人民的深思。一个有7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何在短暂的日子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熊映梧  
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依据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说前十几年的经济改革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上认识模糊不清,行动上时有犹豫、动摇,那么,今后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把经济改革搞得更好、更快。但是,确定改革目标之后,还有一系列的有关如何实现目标的理论、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国祥  
历史不应当也不会忘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高瞻远瞩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历史上,市场经济理论的确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历史的里程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十四大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她向全世界宣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阶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家驹  
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学界早已有人提出:应该把我国的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调节的市场经济上这一点明确起来。对此我完全赞成。这篇小文章是想就这个问题再简单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所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是按照不同社会的根本制度如何,而是按照它们配置资源(资源的配置当然也就包括对为数众多的各种经济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萍  张曼  
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郑萍,张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具有根本性质和决定意义的突破,这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概括总结,它必将引发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方式和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从市场取向改革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刘国光从1978年开始,众所周知进行的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以及由此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经济理论工作者开始摆脱种种教条主义观点的束缚,如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照客观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永权  
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购、产、销一体化的社会主义市场调节的商品生产者,其生存与发展是以企业能实现最大的或者满意的销售和利润为前提的,而满意的销售和利润的实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为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本文主要介绍工业企业的几种定价方法以供参考。 一、侧重成本定价方法的不合理性及改进方法 侧重成本定价方法又称为会计学的定价方法。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又是侧重成本定价的传统方法。目前我国的工业企业的产品定价方法大部分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秀华  傅东  
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要搞清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实行公共财政,必须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财政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考察。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义平  
我们选择市场经济,是因为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可以富其国裕其民的。然而,我们所要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不仅要富裕,而且必须是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改造,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市场经济,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文遵循实事求是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从市场经济旨在提高效率、社会主义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公正、路径依赖和历史沿革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等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伟大选择。这样的选择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于金富  
作者认为,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只是资源配置方式或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而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必然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之具体模式的更新.即必须由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造为新型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是;多元化、分散化的产权制度;自主化、法人化的企业制度;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制度;市场化、杜会化的分配制度(资源的分配与收入的分配)。它的主要政治特征是:民主化的政治制度和权威化的法律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