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85)
- 2023(4975)
- 2022(4125)
- 2021(3526)
- 2019(6350)
- 2018(5928)
- 2017(12032)
- 2016(6053)
- 2015(7006)
- 2014(7031)
- 2013(7311)
- 2012(7102)
- 2011(6796)
- 2010(7056)
- 2009(6701)
- 2008(6344)
- 2007(5927)
- 2006(5652)
- 2005(5371)
- 2004(4973)
- 学科
- 济(59174)
- 经济(59152)
- 方法(18007)
- 管理(17840)
- 数学(16603)
- 数学方法(16570)
- 业(15408)
- 地方(14975)
- 地方经济(11737)
- 企(11019)
- 企业(11019)
- 中国(10057)
- 业经(8958)
- 农(8636)
- 学(8296)
- 融(7299)
- 金融(7299)
- 经济学(7028)
- 制(6678)
- 环境(6665)
- 贸(6071)
- 贸易(6064)
- 财(6026)
- 银(5858)
- 银行(5856)
- 农业(5750)
- 易(5750)
- 体(5743)
- 行(5741)
- 发(5600)
- 机构
- 大学(106207)
- 学院(105933)
- 济(63810)
- 经济(62889)
- 研究(41498)
- 管理(39456)
- 理学(33118)
- 中国(32915)
- 理学院(32788)
- 管理学(32488)
- 管理学院(32284)
- 财(25835)
- 经济学(22206)
- 京(21596)
- 所(20808)
- 财经(20770)
- 科学(20067)
- 经济学院(19635)
- 经(18865)
- 研究所(18376)
- 中心(17823)
- 江(15631)
- 财经大学(15392)
- 农(14596)
- 院(13998)
- 北京(13958)
- 科学院(12924)
- 社会(12117)
- 州(12112)
- 经济管理(12088)
- 基金
- 项目(61819)
- 科学(49752)
- 基金(47389)
- 研究(45331)
- 家(40689)
- 国家(40417)
- 科学基金(34890)
- 社会(33156)
- 社会科(31694)
- 社会科学(31686)
- 基金项目(23836)
- 省(22135)
- 资助(20386)
- 自然(20237)
- 自然科(19800)
- 自然科学(19796)
- 自然科学基金(19467)
- 教育(19306)
- 划(18178)
- 编号(16093)
- 发(15132)
- 国家社会(14955)
- 济(14740)
- 经济(14618)
- 部(14510)
- 重点(13818)
- 发展(13131)
- 教育部(12984)
- 展(12982)
- 人文(12739)
共检索到174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祥
市场经济与生产方式王永祥我国的经济模式已经从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生产方式也要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华仪表厂是一个生产工业自动化记录仪和实验室仪表的厂家,产品规模品种复杂。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产品都由全国各大机电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进朋 李晓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磊 孙晓冬
长期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的主要载体,经济民主的作用并不明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在理论上,学界关于经济民主的论述强调生产关系视角而忽视生产方式视角。这样的把握方式导致经济民主体系处于悬置的状态;在现实中,将美国型市场经济视为唯一的参照系导致具有后福特主义色彩的经济民主无法进入政策议程。本文认为,以生产方式视角下的经济民主为中心,有选择、有秩序地推进经济民主是当下的现实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龙叶先
产业是经济的基础,经济转型实质就是产业转型。产业核心是生产方式,经济转型必然以生产方式变革为基础。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形式是生产方式的基本构成,因此,生产方式基本要素变革成为经济转型的根本。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经济发展 要素变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朝克
本文认为,"四位一体"的生产方式(包括经济方式、政治方式、文化方式和社会方式)与生活方式形成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科学发展观与"四位一体"建设理论蕴涵着这一基本规律,大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以及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社会稳定;"四位一体"的生产方式小到个人的生活条件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都遵循着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矛盾运动规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亚非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日本两个"世界工厂"的生产方式,阐述了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定制的异同与优劣势,提出了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的思路。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优势和劣势,为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工厂"的进程中选择适合自身的生产方式,实现企业的再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大规模生产 大规模定制 经济全球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柯荣
广西社科联准备出一本《广西社会科学研究览要》,要求所属每个学会、研究会各提交一篇关于本学科的前沿观点、学术活动和研究队伍等简况的材料。受此事启发,笔者也对社科联的、及与他们进行过共同探讨的一些同志关于改革的理论依据——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问题的探索,作一简单的回顾和介绍。1、我们的研究起步较晚。例如笔者本人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感召和启动下,才将自己的思想从传统的理论模式和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的禁锢中初步解放出来;后来则利用工作之便,向其他同志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早早晚晚(其中特别是袁绪程同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名杰 戴建军 熊鸿儒
数字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渗透和重构,进而引发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公司快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国家重要的竞争载体,网络市场规模大、创新环境友好的国家将占据竞争优势,制造业向有利于资本、人才和技术密集的国家和地区集聚,投资加速向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的地区流动,数字产业和网络发达的国家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份额。我国应积极应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规模优势、低成本优势、产业配套优势面临大幅削弱的风险和挑战,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补齐基础技术短板,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促进就业结构升级和灵活就业,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策划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从生产条件、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方式三个方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关系变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通过构建数字虚拟空间,推动了生产条件数字化、生产组织网络化、劳动方式智能化,从而塑造了数字生产方式。数字生产方式通过数据要素和“前生产阶段”赋能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利用数字平台构建跨时空的全球销售网络以提升流通效率,通过网络正外部性的共享效应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通过整合生产—消费的模式、场景重塑消费过程,从而撬动传统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经济关系裂变。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增强数字生产方式内驱力和外驱力,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策划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从生产条件、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方式三个方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关系变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通过构建数字虚拟空间,推动了生产条件数字化、生产组织网络化、劳动方式智能化,从而塑造了数字生产方式。数字生产方式通过数据要素和“前生产阶段”赋能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利用数字平台构建跨时空的全球销售网络以提升流通效率,通过网络正外部性的共享效应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通过整合生产—消费的模式、场景重塑消费过程,从而撬动传统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经济关系裂变。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增强数字生产方式内驱力和外驱力,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文 程杰
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反映的是食品短缺点的理论问题。劳动力流出农业后,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诱致了生产方式变化。随着农户非自有生产要素(机械、化肥等)投入增长加快,产出弹性提高,生产贡献变大,其对农户自有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远大于1,因此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份额上升;而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的产出弹性和贡献份额下降。这导致农户在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分得的收益份额越来越小,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户务农的经济激励不断降低,农业增产乏力,价格累年循环上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生产方式中存在的三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人与自我的矛盾,阐述三组矛盾的内涵及其发展,运用三组矛盾的转换与发展、特别是人与自我的矛盾分析方法来解释当前的金融化与经济增长特征。人与自然的矛盾分为生产力发展不足和过度消费下环境承载力不足两个阶段;人与人的矛盾表现为对物质产品的分配和在精神层面的炫耀、占有;人与自我的矛盾则体现在消费领域和投机领域。当代金融化的特征正是源于人与自我矛盾的发展——投机性需求从手段异化为目的而成为人的基本需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转换与交织中,经济增长表现为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当代金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沂蒙,孙林岩
运用先进制造方式组织生产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阐述制造业生产方式变迁的一般规律后,从技术、市场、制度和分工的角度分析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迁历程,以期为我国先进制造方式的选择和构建提供一点理论启示。
关键词:
经济学 制造业 生产方式 变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翔宇 赵守国 王忠民
新经济发展模式下,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新经济产业生产方式下人口红利的新内涵及其市场瓶颈问题,文章从劳动要素属性出发思考要素市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边际效率低于潜在效率,使得要素市场仅有劳动力定价缺少人力资本定价机制,最终导致要素市场扭曲。此外,基于劳动要素属性、价值创造与消耗均衡及较低折旧率的延退政策能提高劳动要素有效时间供给,缓解要素市场扭曲。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拓展新经济条件下劳动要素理论,科学认识人力资本红利,为破解经济转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力资本约束和延退政策提供了基于要素属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滨 石磊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途径。基于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了涵盖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26个指标的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指标体系,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作为其绿色生产方式的量化指标,并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可视化分析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和协同效应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实现了较快提升,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沿线省(市)间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的差异逐渐扩大;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但这种空间相关性在2017—2020年逐渐减弱。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中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的协同效应逐渐增强,但是整体协同水平依旧较低、地区差异明显,协同能力仍需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