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65)
- 2023(5397)
- 2022(4510)
- 2021(3957)
- 2020(3184)
- 2019(7126)
- 2018(6819)
- 2017(13875)
- 2016(7028)
- 2015(8049)
- 2014(8120)
- 2013(8256)
- 2012(8012)
- 2011(7553)
- 2010(7804)
- 2009(7516)
- 2008(7276)
- 2007(7032)
- 2006(6543)
- 2005(5919)
- 学科
- 济(61361)
- 经济(61220)
- 方法(19973)
- 管理(19839)
- 数学(16212)
- 业(16177)
- 数学方法(16177)
- 地方(15347)
- 企(13978)
- 企业(13978)
- 中国(12034)
- 地方经济(11866)
- 业经(11091)
- 农(9459)
- 学(9346)
- 和(7980)
- 融(7470)
- 金融(7469)
- 财(7389)
- 制(7376)
- 经济学(7084)
- 理论(6841)
- 环境(6616)
- 银(6083)
- 银行(6082)
- 行(5953)
- 体(5947)
- 农业(5847)
- 贸(5730)
- 贸易(5723)
- 机构
- 大学(118226)
- 学院(116997)
- 济(65573)
- 经济(64539)
- 研究(44058)
- 管理(43993)
- 理学(37243)
- 理学院(36846)
- 管理学(36437)
- 管理学院(36204)
- 中国(34320)
- 财(28310)
- 京(23804)
- 财经(22678)
- 经济学(22523)
- 所(21652)
- 科学(21643)
- 经(20531)
- 经济学院(19877)
- 中心(19325)
- 研究所(19025)
- 江(17442)
- 财经大学(16777)
- 北京(15352)
- 院(14828)
- 社会(14276)
- 农(14203)
- 范(14118)
- 师范(14041)
- 州(13378)
- 基金
- 项目(69172)
- 科学(56024)
- 基金(53031)
- 研究(51661)
- 家(44613)
- 国家(44268)
- 社会(39199)
- 科学基金(38809)
- 社会科(36101)
- 社会科学(36084)
- 基金项目(27351)
- 省(25044)
- 教育(22764)
- 自然(22233)
- 资助(22179)
- 自然科(21756)
- 自然科学(21753)
- 自然科学基金(21396)
- 划(20443)
- 编号(19067)
- 国家社会(16622)
- 部(16451)
- 发(15937)
- 成果(15713)
- 重点(15350)
- 教育部(14966)
- 济(14788)
- 经济(14659)
- 人文(14592)
- 社科(13842)
共检索到190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新易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假设基础分析入手,比较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二者在主体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历史跨度、表现状态、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差异,最后认为,市场经济不必然导致和谐社会,它也不等于和谐社会。这对于那些热衷于将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挂钩议事的人们,提出了一个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和谐社会 均衡 价格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占绍文 罗峦
从阿马蒂亚·森的视角和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完善的市场制度本身就意味着效率与公平的并重,本文分析认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素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结果,二者是相容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永新
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文关怀在人类社会中总是表现为人们对于个体生命处境的关照以及对于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追求,是真诚和真情转化为人性美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缺失就意味着人们失去了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操守。这种缺失与经济的市场化和诸如官本位等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有关。人文关怀对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人文关怀 和谐社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国强
本文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渊源入手,从三次思想上的大交锋和大解放、取得的三大成就,改革成功的八大基本原因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回顾和总结了30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最近几年的改革方向。本文还论证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当前人们思想水平不太高,追求个人利益的现实条件下,能够并且必须通过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来完成。当前存在的几乎所有深层次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合理地界定二者的边界所造成的。因而,当前改革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于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这也是处理好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政府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政府管理...
关键词:
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和谐社会 政府与市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藤
1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最近60年,技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冲击越来越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因此逐渐认识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8日~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现围绕以下议题进行征文。(1)改革三十年来生态经济学进展的回顾与反思(2)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楚金桥 李俊
和谐社会要求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内部各要素分别协调以及各部分之间整体协调,达到力量上的相互平衡,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均衡。和谐社会的这一均衡本质,要求其在经济上必须达到资源配置有效、市场制度完善和收入分配公平。有效的资源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完善的市场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和价格制度作为前提;在获取效率的基础上,还必须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让社会上的所有人共享经济成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伟清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的经济标准必须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虑,具体可分解为人均GDP、经济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失业率、人均周工作时间、行业集中度、劳动力流动成本、负外部性、吉尼系数、歧视指数、贫困人口比例和通货膨胀率等12个指标。文章提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人均GDP、收入的合理分配、反贫困、环境治理和保护、减少生产要素在行业以及地区间的流动障碍等方面。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经济标准 效率 公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晓亮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应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既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各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这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是处理这两类经济矛盾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妥当处理分配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创造财富的效率与分配财富的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建东 李宝虹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的复合概念,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社会交往等领域。按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逻辑进一步推理,经济基础的品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生态,而商业信用则构成了经济基础品质的内在要素与外在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夯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提升经济基础的原有品质,本是应有之意。
关键词:
商业信用 和谐社会 经济品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柳思维
本文认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市场横向联系是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方式,也制约着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和谐,而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和谐、经济和谐必然要通过市场状态表现出来,市场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指出,当前我国转轨经济阶段市场不和谐矛盾突出,市场繁荣与混乱并存,市场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市场开放度上升与制度建设滞后并存,市场过度竞争与非正常垄断并存,市场体系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分割并存,市场动力结构失衡与组织结构失衡并存。因此,必须本标兼治营造现代和谐市场,高扬民主法治大旗,努力建设现代市场文明;加大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构建和谐市场的制度基础;加大对市场丑恶现象与违法行为的惩...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市场和谐 和谐经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军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宗博 毛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基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变革都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和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因此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从经济建
关键词:
经济关系 和谐 和谐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