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9)
2023(8123)
2022(6601)
2021(6104)
2020(4812)
2019(10966)
2018(10492)
2017(19800)
2016(10020)
2015(11517)
2014(11267)
2013(11464)
2012(11092)
2011(10492)
2010(10449)
2009(9947)
2008(9495)
2007(8492)
2006(7815)
2005(7429)
作者
(29296)
(24685)
(24578)
(23613)
(15946)
(11621)
(11043)
(9518)
(9416)
(8749)
(8606)
(8153)
(8000)
(7994)
(7835)
(7694)
(7236)
(7168)
(7124)
(6345)
(6266)
(5902)
(5715)
(5686)
(5611)
(5599)
(5219)
(4945)
(4887)
(4739)
学科
(74003)
经济(73959)
管理(25689)
方法(24625)
数学(22715)
数学方法(22653)
(21513)
中国(18827)
地方(16307)
(15671)
企业(15671)
(13217)
贸易(13206)
(12938)
(12836)
地方经济(12257)
业经(11642)
(10823)
(10610)
金融(10610)
(10250)
环境(9607)
(9603)
(9523)
银行(9523)
(9362)
(8441)
关系(8361)
农业(8210)
(8118)
机构
大学(162271)
学院(160153)
(90994)
经济(89775)
研究(64542)
管理(57816)
中国(52060)
理学(48800)
理学院(48249)
管理学(47810)
管理学院(47490)
(37896)
(34353)
科学(31925)
经济学(31748)
(31660)
财经(30661)
经济学院(28385)
研究所(28373)
(28173)
中心(27467)
财经大学(22937)
北京(22815)
(22706)
(21670)
科学院(19798)
(19788)
(19411)
师范(19311)
社会(18816)
基金
项目(98101)
科学(79118)
基金(75685)
研究(73769)
(65236)
国家(64813)
科学基金(55467)
社会(52834)
社会科(50423)
社会科学(50412)
基金项目(38370)
(33009)
教育(32255)
资助(31897)
自然(31880)
自然科(31181)
自然科学(31172)
自然科学基金(30667)
(28464)
编号(26533)
国家社会(24164)
(24010)
中国(23472)
(23038)
重点(22178)
成果(21463)
教育部(21452)
(20444)
经济(20279)
人文(20265)
期刊
(106520)
经济(106520)
研究(58237)
中国(30288)
(26859)
管理(23748)
科学(20812)
(19990)
金融(19990)
经济研究(19749)
学报(18896)
(18453)
财经(17457)
大学(15478)
(15352)
学学(14784)
(14106)
问题(14051)
国际(13335)
业经(13243)
世界(13116)
农业(12830)
技术(12645)
技术经济(10157)
教育(9372)
统计(9111)
经济问题(8598)
经济管理(7559)
(7543)
商业(7418)
共检索到257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永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是现代市场经济。按照这一正确思路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形成长久和深远的影响。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为大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而且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一、中国经济走势预测(一)中国经济增长走势呈"V+U"形首先,谈谈我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年初的时候我曾经提出过,中国经济走势很可能是沿着一个W形轨迹复苏。理论上是这样的,因为一般来讲,政府会在危机当中用很大的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迅雷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对未来经济走势争议较多的,集中在究竟是V型、U型或L型,或者再下台阶,即从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5%-6%)的判断上。放眼全球,过去十年主要经济体的名义GDP都出现过负增长,增速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现阶段应考虑或担忧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也出现负增长?在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的模式下,中国社会总债务水平不断攀升,高杠杆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情形下,要么力推改革以提高经济潜在增速,要么放弃GDP增长目标。如果能够换来改革的成功和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上升,经济负增长未必是坏事。放低经济增长目标,或许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安德斯·艾斯伦德  王璞  
2000年-2012年,新兴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然而这种增长缺乏可持续性,大部分潜能已被消耗,信贷及商品的繁荣时代即将结束,金融体系依旧脆弱,种种迹象表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堪忧。相较而言,金融危机过后,发达经济体已通过财政整顿及结构性改革走出困境,经济复苏指日可待。新兴经济体应充分把握时机,加速推进结构性改革,适当调整经济政策,着力提高经济治理质量,确保经济增长率维持在健康合理的运行区间。本刊编译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这篇报告,供广大金融界人士研究参考,PIIE及作者对译文免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平  
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总结和探索,特别是经过邓小平同志的不懈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终于从幕后登上前台,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后又一次新的理论突破,对加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库斯·陶白  陈晓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席建松  
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全球一个市场” ,我国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根本性、基础性的地位。我们要加强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共性、中国市场经济法治的基本内容及世贸组织的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相应分析 ,这是经济学家、法学家共同面对的一个崭新的具有丰富现实意义的课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宏宾  
经济市场化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和过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形成之中。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种处于转型中的市场经济,它内在决定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世界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是世界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类型和模式。它极大地丰富了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市场经济是一种在总体上主要运用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不同的国家有其不同的环境因素,使得各国的体制模式各有千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宏宾  
考察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事实不能忽视,即经济市场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和过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形成之中。市场经济全球化是如何进行的,它对于世界经济,对于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经济有怎样的意义,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作一浅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洁  张士铨  
快速发展的五年自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从1993年到1997年的5年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经济增长速度快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1%,为同时期世界各国所仅见。这使中国在1995年就提前5年实现了从1980年算起的GDP翻两番的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繁华  罗长远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源于要素的不断积累和优化配置,而制度的持续调整与完善则强化了这一过程,同时技术进步、对外贸易及政府角色的转换也有效地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另外,学者们还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尽管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总体上均持乐观的态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郑京平  
一、"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简要回顾"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稳步发展,5年平均增长速度较"十二五"时期虽有所放缓,但预计仍可达到6.5%左右,为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1)的2倍以上。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50.8%提高到2019年的53.9%,预计2020年可达55%左右,单位GDP能耗五年下降17%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奇成  祝雪峰  
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一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实证分析表明 ,在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转型时期 ,仍然存在着过度的劳动力供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就业压力 ,是经济转型时期的政策目标之一。降低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扩大劳动力的有效需求 ,是制定就业政策的出发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伏瞻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3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