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8)
2023(10833)
2022(9150)
2021(8437)
2020(7119)
2019(16557)
2018(15938)
2017(30461)
2016(16411)
2015(18478)
2014(18140)
2013(18145)
2012(17022)
2011(15491)
2010(15857)
2009(15048)
2008(15139)
2007(14119)
2006(12321)
2005(11204)
作者
(48612)
(40726)
(40698)
(38673)
(25986)
(19556)
(18567)
(15857)
(15380)
(14574)
(13813)
(13742)
(13020)
(12913)
(12764)
(12675)
(12215)
(11990)
(11833)
(11795)
(10081)
(9951)
(9941)
(9316)
(9245)
(9150)
(9145)
(9113)
(8306)
(8187)
学科
(74683)
经济(74605)
管理(50332)
(49925)
(41582)
企业(41582)
方法(32975)
数学(28482)
数学方法(28208)
(23510)
中国(19542)
(19529)
业经(17707)
农业(15481)
(15167)
(15035)
技术(14943)
地方(14568)
(13608)
贸易(13592)
(13141)
(12607)
银行(12569)
(12234)
金融(12232)
(12049)
理论(11300)
(10718)
财务(10693)
财务管理(10667)
机构
大学(243480)
学院(240868)
(103548)
经济(101433)
管理(93882)
研究(83258)
理学(80046)
理学院(79177)
管理学(77900)
管理学院(77411)
中国(65273)
(51288)
(49219)
科学(48623)
(42193)
(42183)
中心(39027)
财经(38564)
(37882)
研究所(37825)
(34961)
业大(34838)
农业(32724)
经济学(32486)
北京(32483)
(31132)
师范(30838)
(29681)
(29571)
经济学院(29339)
基金
项目(155611)
科学(123343)
研究(114303)
基金(113858)
(99137)
国家(98309)
科学基金(84269)
社会(73899)
社会科(69981)
社会科学(69954)
(60449)
基金项目(60000)
自然(53365)
教育(52424)
自然科(52209)
自然科学(52191)
自然科学基金(51279)
(50803)
资助(45792)
编号(45676)
成果(37744)
重点(35149)
(35090)
(34775)
(33691)
创新(32584)
课题(31599)
国家社会(30937)
教育部(30272)
科研(29767)
期刊
(117286)
经济(117286)
研究(73476)
中国(51260)
(39981)
(39586)
学报(37904)
管理(35945)
科学(35319)
大学(28993)
学学(27065)
农业(26267)
(26203)
金融(26203)
教育(25030)
技术(21120)
财经(20076)
业经(19759)
经济研究(18695)
(17318)
问题(15569)
(14353)
技术经济(13602)
(13258)
(12269)
理论(12001)
统计(11807)
商业(11716)
科技(11622)
图书(11580)
共检索到371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灿明  毛晖  
本文提出分析我国城乡差距的一个新视角,认为城乡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用科层组织形式替代市场组织形式来处理城乡间的关系。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公社制度、农产品统购统销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使城乡关系成为一种科层组织内部的等级命令关系。改革开放之后,科层管理制度有所松动,农村的市场空间扩大,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初步显现,城乡差距得以缩小。但"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及其配套措施,却沿袭了处理城乡关系的科层制思路,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在于,在处理城乡关系时,要用市场组织中的平等交易关系,来取代科层组织中的等级命令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燕凌  刘远风  
公共服务资本化是公共服务受益连续性和差别化在市场条件下进入资产价格的表现。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获得更多公共服务资本化收益,拥有更强的公共服务融资能力。本文案例分析表明,城市财政支出资本化到房地产价格、农村财政支农支出资本化到土地流转价格,城乡公共服务资本化程度的差距不断扩大是产生城乡差距的内生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应积极消除造成城乡差距的内生原因,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直接投入,努力培育农村公共服务资本化环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景坤  
在综合分析组织存续理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组织与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本质关系,认为组织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中能获得技术溢出收益和制度溢出收益,"创新—效率—惰性—再创新"循环是组织存续的内在规律,组织变革与创新时机和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着组织存续。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樊秀峰  
商业组织创新是一项有计划的系统工程 ,且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发展变革将循着怎样的趋势进行 ?这是确定每一个发展阶段特定商业组织创新内容与方向的依据。本文将商业组织这个多变量系统放在商业特定的内外部环境的多因素中去分析 ,从而构建了商业组织创新的内容与方向研究的一般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秀峰  
商业组织创新是一项有计划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变革过程。其发展变革的趋势是确定每一个发展阶段特定商业组织创新内容和方向的依据。文章认为,生产组织特征与商业组织特征的历史互动,决定着商业组织创新的技术方向;消费需求特征及其变动趋势与商业组织的性质、特征的历史互动,决定着商业组织创新的任务;历史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对商业组织创新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商业组织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商业组织创新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异质性。由于这四个因素的不断变化,决定了商业组织变革是一个持久性的课题,商业企业只有紧紧把握这四个因素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才能始终把握住组织变革的正确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楚宏  吴能全  
交易费用理论的经典“企业-市场两分法”无法对中间组织为什么会存在,以及与企业和市场相比其优势有哪些做出较好的解释,原因就在于这种分析方法仅仅以交易成本作为衡量各种经济组织效率的唯一标准,只注重效率,不注重效益。而经济组织的存在和演进并不一定仅仅取决于节约交易成本,还可以从效益优势中获得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因此,要想对中间组织这种目前越来越普遍存在的组织形式进行更透彻的理解,就必须超越经典的“企业-市场两分法”,构建一个既能反映效率、又能反映效益的新的经济组织的分析框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乾之  权衡  
该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长期存在的"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并存悖论",建立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与地区产业集聚之间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同时,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逐步从地区产业发展的结构效应演变成为地区非农产业的集聚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一体化水平尚未进入高级阶段之前,经济集聚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非农产业区域集中现象将在一段时期内并存,而这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形态;与此同时,经济集聚也抬升了城市发展的拥挤成本,随着运输、非贸易品价格等变量的内生调整,经济集聚的"离心力"将逐步增大并将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仲斌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出发,结合中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发展历程及目标模式,就中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我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是逐步向目标模式演进的,但现状仍然与目标模式相去甚远,远未达到均衡状态,政府应创造条件,对不同的经济组织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彦志  
大学的核心本质是知识创造与知识传播。大学的知识可以分为大学组织自身的知识以及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两个部分。通过分析知识的不同类别与不同组织形态的关系以及不同的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的方式与组织形态之间的关系,构建组织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识别不同的大学组织模型的基本特点和存在基础,进而探寻各类不同大学的最佳组织模型。对各类组织模型的分析还发现,知识经济时代下,网络组织模型将逐步成为大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并对大学治理体系的构建发挥关键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高生  熊小彤  
鉴于企业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的事实 ,作者认为应该把管理费用区分为组织协调费用和内部交易费用两部分。员工认同感、程序化程度、规模是决定组织费用三个主要因素。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单独只强调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 ,而忽略其他二者的影响 ,都将导致组织畸形、缺乏效率、组织协调费用增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灿新  聂新军  
在组织行为中,权力是行动者的行动能力,它产生于行动者对不确定性的控制能力。权力的正当使用无疑有助于组织具体行动体系高效有序地运行,然而,行动者人为地创造不确定性,从而造成具体行动组织的优先权颠倒和目标置换。为了构建有效的组织秩序,促成行动成员间的合作和交换,行动者必须遵守组织游戏规则,遵从经他们相互协商、谈判而达成的成文契约或是不明言的潜在规则。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鲸  
双元组织能力理论正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并应用广泛,然而现有研究的分散性成为该理论向纵深发展的一大障碍。文章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元组织能力的多层次整合分析框架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主要理论假设,为以后的实证研究给出了一个尝试的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何炜  
企业新的经营环境孕育了网络组织的产生。对于这一介于科层制与市场之间的新兴组织,其管理必然有独特之处。因而,对网络组织中关键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了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人力资本优势和人力过程优势两方面构建了一个关于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为有效管理网络组织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龙先东  王文锋  
组织资本(OC)提供了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潜在来源。公司创业(CE)是不受当下所能够控制的资源约束而追求和利用机会的过程。本文提出一个三纬度的分析企业组织资本的理论框架,即知识资本、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基于企业的资源基础观,分析组织资本对公司创业的影响,以期为之后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支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华臣  焦勇  
本文基于制度扭曲的关键性作用,尝试构建城乡收入差距演变机制的系统性解释框架,创新性地将其分解为要素生产力效应、制度扭曲效应和转移再分配效应,进一步结合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特征和地区差异,并基于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模拟预测了2020年与2030年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研究表明,制度扭曲效应逐渐取代要素生产力效应,成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最大贡献者,其贡献度高达67.8%,这种影响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为明显。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的"倒U型"特征,但各地区到达"倒U型"曲线波峰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省份的波峰集中在2006年、2007年和2009年三个年份。数值模拟分析发现,若户籍制度改革到位并能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城乡收入差距会进一步缩小,而此时制度扭曲效应的贡献度不断下降,要素生产力效应的贡献度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坚定加强制度供给创新、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也进一步印证了当前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